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393578 上传时间:2017-06-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高考全》一轮复习课件:二部分 43课时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流水作用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主要形式,(2)河谷的形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

2、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它们的差异比较如下:,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如何根据河流的流向、水文形状和水文特征判断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含沙量大,则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不良,水土流失严重。,(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

3、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可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010年江苏南通质检)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在图中标出该地区的最高点。(2)判断图示地区地形分布特点。(3)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4)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河流的源头位置可知图中最高点。

4、第(2)题,由河流的流程分布及居民点、灌渠分布知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第(3)题,村落沿河分布与该区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第(4)题,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农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注意问题。答案(1)画图略(2)东部是平原,西部是丘陵。(3)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地区。原因: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用水方便。(4)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加强优势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注意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酸性土壤。,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B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C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

5、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D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解析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答案A,下图为我国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23题。,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由北向南流B由南向北流C由东向西流 D由西向东流解析根据图中AA、BB、CC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可知河流的流向。答案A,3图中河曲(河流弯曲状况)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 B河谷地势平坦C泥沙淤积 D地质作用解析河流弯曲,说明河流侧蚀作用强,该地地势平坦。答案B,(2009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

6、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下图回答45题。,4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5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断层构造带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褶皱起伏A BC D,解析瀑布是由于流水流经地区下游

7、岩性较弱易受侵蚀造成,但随着流水下蚀及溯源侵蚀瀑布最终会消失,瀑布易发生在落差大且易受侵蚀河段。答案4.C5.A,(2010年广东高三质量评估)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68题。,6该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C沙洲 D三角洲7该河流的丰水期一般在()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 D冬春两季8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最可能是()A玄武岩 B花岗岩C页岩 D变质岩,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季节,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

8、麓冲积扇。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而对岸侵蚀作用强。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 答案6.B7.A8.C,9(2010年广州模拟)“逆水行舟,船靠岸边行;顺水行舟,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dB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C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D流速从河底向水面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2009年枣庄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1011题。,1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

9、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至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特点分析和读图能力。处为断层处,不易建水电站,故A项是错误的。处为冲积扇,是河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B项是错误的。由于该区域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且有针叶林,应在中高纬度地区,而梅雨是在中纬度的长江流域,故C项是错误的。D项,山上为针叶林,山下为阔叶林,是由于热量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域分异,故选D。答案D,11在图中河段,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解析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面广阔,河床呈槽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右岸)侵蚀较北岸强烈,河床较深。C项为“U”型谷,属冰川侵蚀地貌。答案D,二、综合题1

10、2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和_。,(2)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岸,原因是_。(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1)乙溯源侵蚀下蚀(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3)C(4)C(5)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

11、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1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地方是()AB CD,(2)请根据图中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的特征,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3)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解析河流堆积地貌一般是在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入海口,图中四点中,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平原,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甲、乙两地由于所处地形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A为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答案(1)B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 (3)湖泊或洼地。作用:分洪、蓄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