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33364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 20 分。1.下列词语读音全部与例字相同的一组 ( )A.折(zh ) 折叠摆放 折服他人 联赛折桂 折本生意B.靡(m) 靡日不思 望风披靡 奢侈糜费 靡靡之音C.混(hn) 混混沌沌 混水摸鱼 混为一谈 混浊不清D.载(zi) 风雪载途 载歌载舞 载笑载言 下载资料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 ( )A. 揠苗助长 烽烟四逼 没精打采 踯躅 B. 群贤必至 了截直爽 班驳参差 橄榄C. 涸辙之鲋 急不暇择 泣涕涟涟 囚系D. 游目骋怀 惠风和畅 情随事迁 葳蕤 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内厅里的客人大多都是注意身份面

2、子的人,看着楚江南放浪形骸,肆无忌惮的样子,纷纷皱眉不语,眼中闪过厌恶之色。B. 我作为参与组织接待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南充全过程的工作人员,禁不住心潮起伏,视察南充夙兴夜寐为民忙的情景历历在目。C. 有经济问题的人士在被调查之初,总会信誓旦旦地讲出一番豪言壮语来证明自己的清白。D. 院子里,郁郁葱葱的梧桐秋叶在雨中欢快的抖动着。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封建家长制度的摧残下,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挚爱情侣,最后双双徇情自杀。B.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而且晚上更加寂寞。C.灰沉沉的天空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利索落地下起雨来。D.离开北平一年了。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

3、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5.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A. B.C. D.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战国时期的大约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

4、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B. 诗经 “六义”为“风” 、 “雅” 、 “颂” 、 “赋” 、 “比” 、 “兴” 。C.离骚是现存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D.序是一种文体,是写在诗文或书籍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序言有的是作者或编者写的,有的是别人写的。 兰亭集序就是书序,它的作者是西晋的王羲之。7.下列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心。B.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C.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高.考 7 资 3 源 5

5、 网录鬼簿序钟嗣成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

6、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凐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门第卑微,职位不振 卑微:地位底下 B. 以为得罪于圣门者 以为:认为C. 吊已死之鬼 吊:悬挂 D. 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 或:有的人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

7、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虽然,人之生斯世也 B. 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C. 复以前乎此者 D. 吊以乐章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个人认为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B.人如果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就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没有什么两样。C.作者认为,从古自今,人间自有不死之鬼存的原因是史册记载了他们的小的善举或大的功业,最终使他们如日月昭然,如山川流逝耸立,乃至千万年不会穷尽。D. 作者说即使那些所谓的高尚的,深谙性理学问的人,认

8、为他的看法有悖于圣人法门,离经叛道,他也将不屑与之理论,自会另与深解其味的人述说。第二卷(100 分)11.翻译下列句子。(8 分)(1)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2)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0 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两诗均作于我国传统佳节,根据诗的内容可知,这一节日有 、 的习俗。(2)两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它们的异同分别在哪里?依据是什么?请作简要

9、分析。13默写:(10 分).映阶碧草自春色, 。 ,千载谁堪伯仲间。.云中谁寄锦书来, ,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亦余心之所善兮, 。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现代文阅读: 瑕 之 美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

10、;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以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

11、着“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

12、,“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13、不是有“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 “缺陷”。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3 分)A第 1 自然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陷”。 B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形象变得真实 可信,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C 作者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刘备这一人物的处理恰到好处,正是“似伪” 这一“缺陷”使得刘备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D

14、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表现局部的“ 缺陷”,否则,就完美得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得到。E 作者借用“东施效颦”的典故说明整体而非局部的缺陷是称不上缺陷美的。15作者阐述了自己对“缺陷美”的深刻见解,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缺陷美”的定义。(不多于 30 字)(3 分)缺陷美是_。16简要阐述你对“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的理解。(4 分)答:_ _。17从全文看,“缺陷美”别具魅力的原因是什么?并从本文之外举例说明。(6 分)_ _。18.展开想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把“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改 写成不少于 50 字的描写景物的片段。(6 分)19.作文(50 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颗长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