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13931170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椿祥优质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课,孙中山(1866(1925年),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所不及。 建國方略,请教,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具和耕作技术,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问题,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徭役和赋税(课外阅读),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原始社会从茹毛饮血到炊烟四起,未有火化, 食草木之食, 鸟兽之肉, 饮其血, 茹其毛, 未有麻丝, 衣其羽皮。礼记礼运,炎帝神农氏因天时,相地宜,始作耒耜,教民艺五谷,故称之神农。 通志三皇纪,刀耕火种,大禹治水传说,耒耜,到春秋战国时期,获取食物的能力比原始时期有很大提高。由

2、于连年战争,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获取食物是社会主导任务, 亩产:旱粮(粟)为八十五斤 主食:谷物蔬菜 副食:主食生产还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尚要采集果、菜补充粮食的不足。,夏商周传统饮食的雏形,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郑国渠、都江堰,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郑国渠修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李冰父子,汉传统饮食的丰富期,两汉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粮食生产得到发展。 亩产:旱作物一百二十斤 外来作物:核桃、菠菜、胡萝卜、芹菜、大葱、大蒜等 主食:稻谷,以吃五谷

3、为主的生活习惯已稳定下来 副食:以肉食为主、瓜菜为辅。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曲柄锄、大镰、耧车; 耦犁一牛挽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井渠 治理黄河(王景),土地私有制,曲柄锄,大镰,耧车,一牛一人,二牛一人,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王景治河,千载无患”,唐宋传统饮食的高峰期,唐朝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亩产:旱作物116斤。 代表作

4、:烧尾宴 宋代农业亩产: 旱作物一百多斤 水稻二百二十二斤 生产结构: 水稻成为粮食作物中总产第一的作物, 小麦位居第二位 副食:蔬菜种植盛况空前。,曲辕犁,铁犁牛耕,北方:立井水车 南方:高转筒车,水转翻车(宋),土地私有制,铁农具,特点: 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犁具的基本定型 。,构造变化,直辕犁,曲辕犁,明清传统饮食又一高峰,明清饮食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清)亩产:旱作物151斤、水稻403斤 外来作物:马铃薯、花生、玉米等 主食:米

5、面成为南北方的主食,豆料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 副食: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代表作:满汉全席,风力水车,铁农具、曲辕犁等,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从图表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食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可是我们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却停滞不前。 请大家思考:我们的农业主要依靠什么来发展?,探究1:我们为什么要精耕细作?,材料一:因为人口增长,耕地相对不足,只能靠在土地上的投入。由于中国传统农业较好地解决了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增进问题,所以土地的产出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逐渐有所增长。

6、这样,通过保养地力提高粮食单位而积产量,就可以维持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材料二:(如果深垦细管,多施肥料)一亩兼二亩之息,而工力、钱粮、地本,仍只一亩。民谚:三担也是田,两担也是田,担五也是田,多种不如少种好,又省气力又省田 沈氏农书,人多地少,成本效益:投入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人力财力的使用更为节省,精耕细作,探究2:为什么不追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

7、,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论贵粟疏,这段话反映出古代农业的什么问题?,问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所经营农业产量低,对灾害,暴政的抵御力弱,导致无法扩大生产,无力对农业追加投入。,粮食单产的增长,时间跨度大,几乎每增长40%-50%,要花上二三百年至三四百年。积两千年的累计,才有增长4.5倍的成绩,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仅为0.1。在战国以后两千多年间,尽管粮食的单产和总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人平均占有粮食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始终徘徊在一个低水平上。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所追求的精耕细作,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无法推动农业较快的发

8、展。,探究3:为什么会孕育这种家庭经营方式?,春秋战国时期 和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精耕细作,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基本特征。 2.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发展。 3.封建土地所有制 4.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疑问:统治者为什么如此关心百姓的吃?,迤逦烟郊枣栗稠,小民生计自为谋。 地方大吏来迎驾,先问潦乡安妥不。 御诗制集,农,天下之本也。黄

9、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汉书食货志,三、古代农业对中国的影响(课外延伸),美国营养学家恩斯明格说过:食物不但影响了人口增长、城市建设、资源开发、居民迁移, 而且还极大地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是中国的社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其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这段材料反映出农业文

10、明的什么特征?,小农经经济也有自己的特点,他的分散和孤立状态,使它几乎经不起任何天灾人祸。使它有赖于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的保护。程年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这段材料反映出农业经济对中国哪个方面产生影响?直接后果是什么?,政治方面产生影响; 直接后果就是催生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老子论饮食:,治大国若烹小鲜。 圣人为腹不为目。 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

11、会。这种社会的人聚落而居,形成最有中国特色的乡村。 所以道家提倡无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农业经济,传统文化,中央集权,封建社会,1.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2.农业耕作方式的进步 3.水利事业的发展 4.土地制度 5.赋役制度(课外阅读),一、农业生产的发展:,课堂小结: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二、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三、古代农业对中国的影响(课外延伸),正因为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所以有句老话: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成就,都是在中

12、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历史必修二P4,结 语,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 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 民众暴动不断发生。,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 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实战演练,12010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

13、坛礼器,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工具,发明于唐朝并且用于灌溉的是(),A,D,3.观察右图,下列哪个材料不是对此生产模式的描述( ),A“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B“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家寻求不能得”,C“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B,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生产,D、官府募民耕作,5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

14、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C,C,高考练兵: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主题: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结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如从耒耜到青铜工具再到铁农具的演变。 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如从开沟排水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业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等。 (另外,也可以从农作物品种的日益丰富,统治者农业政策的演变等角度归纳),图二和图一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促使大量私田的出现,井田制趋于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课后探究二 从“土地私有制”看古代“社会发展”的奥秘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