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31141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教学提纲(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批评史,主讲教师:胡红梅 联系方式:8291763,一、先秦文论, 何谓先秦 所谓“先秦”,指的是中国秦王朝(前221前206)以前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包含着几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 先秦文论的特点 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各个部门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还没有明确、科学的文学观念。,3、先秦文论的重要意义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是后世两千多年中国文学思想的源头。先秦时期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艺观念,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而又深远的影响。,一、先秦文论,(一)论语中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 (

2、二)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 (三)庄子的道家文艺观,儒家文论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艺思想,其内容主要是关注文艺的根本性质、文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等等问题。儒家文论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公元前551479),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很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位重要的文论家,因为他比西方文论的鼻祖柏拉图(公元前427374)和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都要早些。,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孔子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

3、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他这种文艺思想,被儒家后学们概括发挥成“诗教”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这种功利性的诗学观、文艺观,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影响至深,可以说一直波及到今天。,(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涉略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3)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出“思无邪”说。 (4)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兴、观、群、怨”说; (5)论雅乐与正声,提出“尽善尽美”说;,(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修身当先学诗,立身

4、则要学礼,人性完善依靠音乐的陶冶。” 看到了诗与乐的教化作用,但忽视其审美作用。,(2)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切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阐明了诗在当时的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意义。,(3)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 1、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 (解为“不虚假”,据朱注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 这就是“思无邪”说

5、。,“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不过分,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悲伤。” 艺术上主张“中和”之美。,3、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

6、够好。” 这就是“尽善尽美”。说。 “尽善尽美”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4)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兴、观、群、怨”说,1“兴、观、群、怨”说 提出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内涵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

7、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影响 “兴观群怨”说对文学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乃至知识学习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2论语“诗可以怨”及其影响 提出 “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8、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内容“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影响“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

9、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 总结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论述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说:“(说话、写文章)言语能够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达”主要应是指文学作品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作品的内容,不必要徒事与内容无关的文饰。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言

10、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还是必要的。,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与“辞达”说相联系的是孔子的文质说,即认为文与质要兼美。孔子的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 孔子的“辞达”说和文质说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6) 论雅乐与郑声,孔子说过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又主张放郑声,因为郑声淫,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主要观点即是提倡雅乐,反对郑声。,子曰

11、:“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的地位,厌恶郑国的乐曲破坏了典雅的乐曲,厌恶能说会道的人颠覆了国家。” 其崇尚雅正的思想是儒家文论的基本观点,(7)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批评可以说无受到孔子理论的积极影响。,(二)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1孟子对儒家文艺 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 2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3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4孟子的“知言养气”说,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其

12、“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以及“知言养气”说。,2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3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

13、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和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4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提出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来的,篇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 内涵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才能有美而

14、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影响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三)庄子的道家文艺观,1庄子文艺观的主要内容 2庄子的“虚静”说 3庄子的物化说 4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5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道家文论包括老子的文艺思想和庄子的文艺思想,以庄子为代表。老、庄著作中直接谈论文艺特别是文学之处很少,但

15、他们的文艺美学思想是确乎存在的,而且相当深刻、精辟,对后世中国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启迪甚巨。 道家文论的主要内容是关注文艺的美学特征、文艺的审美标准、文艺创作的主体心态和思维规律等等有关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1庄子文艺观的主要内容,A、崇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B、“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C、“得意忘言”论。 D、庄子文艺思想具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一边,均与庄子有着较深的关系。,2庄子的“虚静”说,提出“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

16、展了老子的“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老庄谈“虚静”,其本意主要不在文学或文艺,而是讲哲学的认识论。是说人作为认识的主体,在体认和把握认识的对象特别是玄妙的大“道”时,极不容易,必须排除一切外来干扰,诸如功名、利禄、情爱、死生等等世俗观念,即精神上要彻底解放,心灵世界应作到极度虚无空明,一尘不染。,老子一书中已经有此思想苗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十六章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这一思想,正式提出了“虚静 ”这个理论范畴: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庄子天道,这是从哲学本体意义上阐述了“虚静”乃是万物的根本特性,其实说的就是万物之本“道”的性质。,这是从哲学本体意义上阐述了“虚静”乃是万物的根本特性,其实说的就是万物之本“道”的性质。认识的对象既然如此,那么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认知过程中当然就更需要“虚静”心灵,为此,庄子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