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308000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学太阳病3讲课教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学讲义,伤寒论教研室 李赛美,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一)变证治则 (原文16上/P75),太阳病,病程-三日 辨治经过 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决诊:坏病 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仍不解。,(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11/P76),病人,真寒假热-身大热,反欲得衣- 热在皮肤,寒在骨 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得衣- 寒在皮肤,热在骨。,真热假寒(阳极似阴) 望诊:舌苔白质糙,或舌绛刺裂。面色虽灰滞,但目张炯炯有神。神情昏昏,状若阴证,但或时烦躁,扬手顿足,谵语。 闻诊:语气扬厉,气粗息壮;热气臭秽喷人,大便臭秽。 问诊:口渴喜冷;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小便

2、赤涩,大便燥结,或稀粪旁流,肛门有灼热感。 切诊:虽沉有力,浮取紧数,沉取坚实。四肢虽冷,胸腹热而蒸手。,太阳病误吐而致胃气耗伤的变证(原文120/P77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寒邪束表,正邪交争,现证,自汗出-中阳不足,卫阳受损,开合失度 不恶寒发热-表证已解; 关脉 细-阴液不足 数-脾胃虚阳躁动,吐后 中阳损伤 邪陷中焦,两种情形,一二日误吐 饥而不欲饮食 胃伤不重,尚有食欲,三四日误吐 朝食暮吐-不能腐熟水谷 欲食冷食-阳虚躁动 不喜糜粥-不能纳食化谷。,胃伤较重,讨论胃虚呕吐证(原文122/P77),脉数,虚证,因机:误汗,过汗-胃中虚寒,胃气上逆 证 呕吐(清冷)-胃寒气逆 不

3、思饮食-胃中虚冷,纳化不佳 脉:数无力-胃中虚阳躁动-数为客热,实证,因机:胃热亢盛,机能亢奋 证:消谷引食-胃热亢盛 脉:数有力-胃中实热,(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70/P79),太阳病,发汗后,虚证,恶寒甚,不发热 汗后伤阳 阳气大虚,机体失温 治则-温阳益气 方药-根据三阴证而选,实证,不恶寒但热,必烦、便秘-汗后阴伤 邪从燥化,内结阳明之腑 治疗:当和胃气-通腑泻热,顺承胃气 方药:调胃承气汤,下后复汗,表里阴阳俱虚的脉证 (原文60/P79),太阳病,因机 先攻下-阴亏里虚 后发汗-阳气外耗 微-阳虚推动无力 细-阴虚脉道不充 振寒-筋脉失温,身乏自持 恶寒-阳气亏虚,机体不得温煦

4、治法:温阳和阴 方药:以茯苓四逆汤化裁。,内外俱虚,证,脉,重发汗损伤心阳及汗后水饮伤肺的证治 (原文75/P80),病人,望诊:病人叉手自冒心-心阳虚故喜按 闻诊:教试令咳而不咳 心肾不足 耳窍失养 决诊:耳聋无闻 原因:重发汗,虚故也-虚证耳聋 转机:饮水多必喘 以水灌之亦喘,形寒饮冷伤肺,肺虚气逆,(四)表里先后治则 ( 原文90/P81 ),表里同病 表证为急为重-先表后里为顺 若先里后表为逆 里证为重为急-先里后表为顺 若先表后里为逆。,根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 (原文56/P8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燥实内结,腑气不通 头痛-浊热上扰(以前额为甚) 发热(蒸蒸发热)-里热蒸腾 小便

5、黄赤-热郁于里 诊断:阳明里证,证(二) 不大便六七日(腹无所苦)-肺气不宣 腑气不降 头痛-邪郁太阳经络(头痛连项) 发热(翕翕发热)-邪正相争 小便清-无里热 诊断:病在表,治:宜桂枝汤 转归:头痛者必衄 -邪郁,损伤阳络,续前,(五)标本缓急治则 (原文91/P83 ),伤寒患者,误治:医下之 证:下利清谷不止-脾肾阳衰,阴寒内盛 身体疼痛-表证未解。 病机:表证不解,真阳大伤 治疗:急当救里(回阳救逆)-四逆汤 药后:清便自调(利止)-里阳已复 身疼痛-表证仍在 病机:里阳已复,表证独在 治疗:急当救表(解肌祛风) 方药:桂枝汤,表里同病,舍证从脉 (原文92/P84),病人,证:发热

6、头痛-风寒束表 脉反沉-少阴阳虚,证属表里同病。 治疗经过:与表里双解-不差 目前情况:身体疼痛-表证不除 下利清谷-里虚较急 治疗:当救其里-四逆汤-回阳救逆。,二、热证,(一) 栀子豉汤类证,太阳病,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变证,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兼证,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

7、)虚寒者不宜,鉴别: 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 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 阴烦: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沉伏。,(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原文63/P92,162/P93),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太阳病,因:汗后伤津 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 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 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 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 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三)白虎加人参汤证(原文26/P95),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服桂枝汤后,证,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大烦渴-里热灼津 发热不退-里热炽盛

8、,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四)葛根芩连汤证(原文34/P97)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的两种证治,太阳病,见桂枝汤证,施治过程,误下转归,(一)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用葛根汤 (二)利不止-理同上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桂枝证-桂枝汤,解肌祛风 医反下之-表证误下,是为误治,(二)利不止-理同上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二) 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脉

9、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用葛根汤,鉴别,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 同点:下利 异点: 表实无汗-葛根汤证 里热有汗-葛根芩连汤证,三、虚证,(一) 心阳虚证,1 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心悸证 )(原文64/P100),太阳病,因:汗多损伤心阳 证:叉手自冒心-望诊所见体征 心下悸 -心阳不足 欲得按-虚则喜按 治:桂枝甘草汤-辛甘化合,恢复心阳,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心阳虚烦躁证 )(原文118/P101),病,因:火逆-火疗劫汗 下之-攻下 变证:烦躁-心阳虚损,心神浮越 治:桂甘龙牡汤主之-温补心阳,重镇安神。,更伤阳气,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

10、骨救逆汤证(心阳虚惊狂 )(原文112/P103),伤寒,脉浮-表证之脉 误治-以火迫劫之-火疗夺汗,诊断:亡阳-大汗,心阳浮越于外 变证:惊狂-火热内迫,扰乱神明 卧起不安-惊狂时作,神志不宁 救治:救逆汤-温通心阳,重镇安神兼涤痰浊,4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奔豚 )(原文117/P105),太阳病,误治:烧针令其汗-烧针取汗,表邪未解,心阳被伤 机转:针处被寒-处理不当,寒邪从针孔而入,证,核起而赤-气血凝滞,针处红肿如核 必发奔豚-心阳虚,复感外寒,引起肾水上犯 气从少腹上冲心-寒水之气上逆,治,外治-灸其核上各一壮-散针处寒邪 内治-服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兼解表邪。,小结,(1)火逆变

11、证 扰乱心神:烦躁、惊狂、谵语等 扰乱气机:腹满,小便难,甚则气从少腹上冲心而发奔豚 热郁胃肠:腹满不大便,但头汗出 热毒上炎:口干、咽燥、咽烂 热入血分:衄血、吐血、便血、发黄 灼伤阴津:口干、小便少,身体枯燥,(2) 桂甘系列方证比较,同点 心阳受损 异点 程度有异 桂枝甘草汤证-轻-心悸 桂甘龙牡汤证-中-烦躁 救逆汤证-重-惊狂,(3)药同,比例不同,功效殊然,桂枝汤: 桂=芍 调和营卫 桂枝加桂汤: 桂 芍 平冲降逆 桂枝加芍药汤: 芍 桂 缓急止痛,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心阳虚欲作奔豚 ) (原文65/P106),病,因:过汗损伤心、肾之阳 证:脐下悸,欲作奔豚-水停下焦有上逆之

12、势 治:苓桂甘枣汤-温壮心阳,行气化水,(二)脾虚证,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脾虚水停证)(原文67/P108),伤寒,治疗经过:若吐若下-误吐下后,脾伤停饮,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阻逆于胸脘之间 起则头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沉紧-里有水饮 治:苓桂术甘汤-温中阳,化水气 治禁:发汗-阳气更伤,水饮更盛 误治后果:动经-扰动经脉 身为振振摇-身体振颤,摇动不定 救治:真武汤(补)。,2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证(脾虚气滞腹胀证)(原文66/P110),病,因:过汗损伤脾阳 证:腹胀满 神疲乏力(补) 治: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通补兼施。,中虚失运 气滞不通。,3小建中汤证(原文1

13、02/P112),伤寒,病程:二三日 证:心中悸、烦-气血阴阳俱虚 治: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化生气血,4桂枝人参汤证(原文163/P113),太阳病,原有病:外证未除-尚有寒热头痛脉浮等证 治疗经过:数下之-里气受伤,表邪内陷,证,遂协热而利-里气虚寒,挟未陷之表热下利 利不止-脾胃虚寒,中阳不升 心下痞硬-升降失调,阴寒上逆,诊断:表里不解-表证发热,里证腹泻 治: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温里解表,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证 表里俱热的协热利-辛寒清热 桂枝人参汤证 表里俱寒的协热利-辛温扶阳,葛根芩连汤证 病机:表证误下,邪从热化,病入阳明 证候:身热下利,汗出而喘 治法:清热解表,坚阴止

14、利 鉴别要点:表里俱热(以里为主) 桂枝人参汤证 病机:表证误下,邪从寒化,病入太阴 证候:身热恶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治法:温中和表 鉴别要点:表里俱寒,(三)肾阳虚证,1干姜附子汤证(肾阳虚烦躁证) (原文61/P115),病人,原发病:太阳阳明合病 误治:大下后,复发汗-大伤阳气,现证,昼日烦躁不得眠 昼日阳气虽虚 尚能与阴邪抗争 夜而安静 夜间阳气更虚 虚阳无力与阴邪相争 不呕、不渴、无表证-非三阳病,脉:沉微-里阳虚衰 身无大热-阳气暴虚,浮越于外 治:干姜附子汤-急复其阳,2茯苓四逆汤证(阴阳两虚烦躁证 )(原文69/P116),病,因:发汗、下之 误汗下后 病传少阴(心肾) 证:病仍不解-病证不见好转 烦躁-阳虚心神不宁 应有恶寒肢厥下利脉微细 治:茯芩四逆汤 回阳益阴 宁心安神,比较:,茯芩四逆汤 四逆汤+人参+茯芩-益气养阴,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