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305697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家的经济指标----毛概课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题目:我家的经济指标类型:调研报告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11201姓名: 学号:2011120201作者联系电话:18234 我家的经济指标调查对象:我的爸爸妈妈调查目的: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了解大学生家庭状况负担,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消费观念,为家庭经济有所贡献。调查时间:2013-11-13至2013-11-20调查方法:由于广西离山西很远,所以我采取了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对调查结果作分析:一

2、、家庭经济现状及消费情况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外出打工,靠在家务农以及做点小本生意。据调查,我家的年收入 在改革开放之前,家里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求有两餐温饱,其他的都无所求。现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家庭收入稳定地增加,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爸爸说:“以前觉得有辆自行车就很了不起了,现在有辆摩托车都觉得寒酸,打算过两年买辆小车”。 首先从数字上看家庭生活的变化: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由于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广大农民成功地进入了建设小康生活的新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农民生活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迅速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徘徊局面,得以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量增加,农民生活明显改善。1978年,我家的人均纯收入仅133.6元,1981年超过200元,1983年超过300元,1989年突破600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活实现了重大跨越。生活迅速实现由基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到温饱的重大跨越,给家庭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均收入保持快速稳定增长。1989至2007年,收入由601.5元提高到2366.4元,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12.1%。现金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大大提高了家庭的购买力和改善生活的能力。第二,家庭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4、。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2007年家庭生活消费支出1741.1元,比1989年提高了1205.7元,增长了2.3倍,使得消费结构升级。进入建设小康阶段后,我家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吃、穿、住等生存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用于自身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消费支出比重增加。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让消费结构得到优化。农民由过去只讲究吃饱转变为讲究吃好,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副食消费迅速增加。耐用消费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在温饱阶段农民追求的“新四大件”得到极大普及。如电话、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也进入了家庭。居住条件改善。精神生活日益充实。随着农民生活由解决温饱进入建设小康,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各种耐用

5、消费品在农村得到普及。 现在家庭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四万元。家里为了供两个大学生,虽然负担很重,但是依然可以满足刚性需求,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部分钱可以拿来储蓄,买养老保险,也算是半个小康家庭。除了要向国家开发银行每年贷款1.2万以外(完全有能力按时还款),没有向亲戚借款。据调查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10000元左右,而生活费则在700-800之间。可是父母一般一个月都会给800-900,这些钱都是由家里解决。学生消费我们知道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走理性消费路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我和妹妹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

6、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2、消费要求张扬个性“手机、笔记本电脑、3一样都不能少。”,有时候我会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我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我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3、“月光族”调查还发现,我在大多数时候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有结余的时候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数情况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或预支下月费用。【二】原因分析: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

7、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

8、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二)学校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网吧,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

9、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我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我的理财能力的缺乏。况且大学学生的家庭贫富差距很大,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那

10、么“土”,也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自卑心理,则产生了攀比,别人买名牌,自己也要买远远超过自己负担能力的名牌。就为了在校园里不让别人看出差距来。三改善方案首先要学会理财(一)做好整体规划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二)养成储蓄习惯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这样,家长寄去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

11、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三)树立勤俭意识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4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四)学会精打细算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电子产品,能用学校的就用学校的,或者几个同学合买、淘二手货,把奢侈消

12、费压缩到最低。(五)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六)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结论及给我们留下的对策思考(1)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再就业提供保障。(2)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转换就业机制,从以行政安置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3)鼓励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增大就业安置量。组织失业职工参与以服务街道为主的便民利民活动、公益劳动、家庭手工业等进行生产自救。(4)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生产自救基地,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从政策上扶持再就业工程,鼓励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