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299418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课件02B演示教学(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与解释人类学,人种学,人种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 中国古史中也有很多人种学资料。史记即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 中国的社会学如果要本土化,在理论上该如何做?,人种学,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喰、驴、栄、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

2、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对一个学科理论演化史的考察:注意其辩证发展 古典进化论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 摩尔根以田野(field,实地)调查(始于他与印第安人的交往)为基础,进行实证主义范式的“客观描述”,并以“发明和发现”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志,形成进化派理论。进化派之后受到质

3、疑,进而出现形形色色的理论流派。,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泰勒原始文化: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取决于:1. 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2. 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 问题:多相似算是“相似”?“一致性”的结论还是由于研究的民族不够多,不够细 泰勒的从蒙昧到文明的文化标度:澳大利亚(土著)人、塔希提人(Tahiti)、阿兹泰克人(Aztecs)、中国人、意大利人等。,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澳大利亚土著属游牧民族,分散在整个澳大利亚。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共有500多个部落,人数达75万。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迄今仍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是土著人生活的中心,因为

4、艺术与宗教有天然内在的联系。,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澳大利亚土著,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澳大利亚土著,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澳大利亚土著,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塔西提岛,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塔西提岛(Tahiti):南太平洋中部法属玻里尼西亚群岛中向风群岛的最大岛屿,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人口25.98万人(2007年1月)。其中波利尼西亚人(毛利人血统)占78%,华人10%,其余为混血人种、欧裔和其他亚裔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塔西提民居,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塔西提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塔西提人,

5、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塔西提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塔西提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文化退化论:人类文化的早期是一种“半文明的状态”,后来,人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朝现代文明人也就是西方人发展,另一个方向朝“野蛮人”即非西方人发展。 泰勒:不否定退化,但更强调进步与进化。,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摩尔根的阶段论(主要以生产技术/工具的发明为标志) 1、蒙昧社会 低级: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中级:食用鱼类和使用火。 高级:发明了弓箭。 2、野蛮社会 低级:制陶技术的产生。 中级:东半球始于动物的饲养,西半球始于灌溉农业以及用土坯和石头建筑房屋。 高级:

6、冶铁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使用。 3、文明社会 文字的使用。,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传播论 文化传播论:进化论忽略了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人类的创造能力或独立发明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文化之所以有共性,原因并不在于像进化论者所说的“人类心理的一致性”,而是由于文化的传播所致。 各项文化特质都是从发明一些事物的文化中心向四面扩散传播,从而导致了文化的接触,引起文化变迁的。 德奥历史传播学派vs.英国极端传播论学派,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拉策尔(Fridrich Ratzel)的人类地理学派: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民族迁徙是必需的吗?贸易呢?)。物质文化只有同人的精

7、神文化一起才能传播。 弗罗贝纽斯(Leo Frobenius)的文化神话学理论:人只是文化的体现者和搬运工,而不是文化的创造者(但一种文化因素至少得被创造一次)。文化是从自然条件中诞生的,在相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会产生相同的文化。(文化的地理决定论?)文化有性别之分(阳刚vs.阴柔文化,cf. Mead)。,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文化圈 弗罗贝纽斯首先提出“文化圈”概念:每一个文化圈都具有一系列的物质文化特征,单个文化要素与整个文化圈的迁移都是可能的。 格雷布纳尔(Fritz Greabner)的文化圈理论: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地区有6至8个独立的文化圈,其中每个文化圈内都有一定数量的文化

8、特质。文化圈在空间上有些部分是相互重叠的,从而形成了“文化层”;世界文化的历史就是若干文化圈及其组合在世界范围内迁徙的历史。 日语词汇反映的文化层:本土词+汉语词+从西方引进的词,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科尔曼(Kollman)的俾格米人理论:任何动物都肇始于矮小类型,继而为高大类型所取代(依据?),所以,现在犹存于世的短小人种俾格米人(Pygmies),便是人类最古老的类型。 威廉施密特(Wilhelm Schmidt)的文化圈进化论结合了传播论与进化论(合题)。 1、原始阶段或狩猎与采集阶段。这一阶段中有:(1)中央或外婚制文化圈;(2)北极文化圈;(3)南极文化圈。 夏建中:文化

9、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2、初级阶段或园艺种植和畜牧阶段。该阶段存在着:(1)家长制的游牧部落文化圈;(2)外婚制父权、图腾、较高层次狩猎部落文化圈;(3)外婚制母权、园艺部落文化圈。 3、第二阶段或较发达的农业阶段。该阶段存在着:(1)自由父权社会文化圈;(2)自由母权社会文化圈。 4、第三阶段:亚洲、欧洲最早的高级文明的出现,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英国传播论:人类最初的文化来源于同一个文化中心,如埃及。 代表人物: 威廉里弗斯(William H. Rivers) 埃里奥特史密斯(Elliot Smith) 威廉詹姆斯佩里(William

10、James Perry),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历史特殊论 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文化史”是各民族的具体历史。每个文化集团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为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生物、地理和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企图从各民族的历史中得出普遍、抽象的理论或发展规律的进化论观点是不可靠的。 威斯勒(Clark Wisler) 克鲁伯(Alfred Kroeber) 哥登威斯(Alexander Goldenwiser) 赫斯科威茨(Melville Herskwits),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文化独立论”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

11、tivism):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能用高低等级加以划分。不能像古典进化论者那样认为西方是最高标准。评价一种文化的价值,不能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而只能从它自身的内部去研究、去理解。,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心理学派 区域性的“文化与人格”研究心理学派。 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重视个体的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受此影响,心理学派开始对形成典型成年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婴幼儿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兴趣。 代表人物 拉尔夫林顿(Rlalph Linton) 艾布拉姆卡丁纳(Abram Kardiner)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等。,心理学派

12、和功能主义,每一文化的成员都有一系列共同的人格特征,形成了个体之间基本相似的人格丛,亦即整体社会的“基本人格类型”,是由该文化的成员所运用的多少相似的训导和哺育儿童的方法所塑造的。 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结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有效的适应工具。林顿和卡丁纳在承认文化对人格的影响的同时,还十分强调人格对于文化的作用。“人格影响着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格。”,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的文化与人格理论:文化决定着人格。从20世纪20年代中叶起,在她们的老师博厄斯的影响下,本尼迪克特深入北美,研究印第安人的民俗和宗教,米德则开始了对萨摩亚、阿德米洛底阿群岛、新几内亚和马厘岛的一系列实地调查

13、。力图揭示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带着一种理论预设进入田野),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1934):文化因素就像一套供人选择的项目(互相独立(机械),而非互相依赖(有机)的?),有些民族选择了这些因素,并形成了自己的形貌,另一些民族则选择了其他因素,并形成了别的形貌。而不同的文化形貌决定了不同的人格的形成。 应用研究:菊与刀,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米德 “来自南海”三部曲: 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 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1930)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 一个人的成年人格的形成,深受其所处的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不同文化或社会的儿童的抚养方式。那些被认为是由生物因

14、素所决定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其实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所谓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并不依赖于生物学的性别差异,相反,它是特定社会文化条件的反映。”,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米德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有男人也很女性化的部落,也有女人也很男性化的部落 应用研究:美国大兵在英国交女友的研究,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心理学派的“文化与认知”、“文化与情感”研究。 由文化与人格研究发展出“国民性”(national character)研究,为人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从文化与心理的角度探讨的为什么某些民族更具有侵略性人格(如菊与刀,还有“专制型人格”)的问题,使人类学脱离了19世纪的“

15、社会越变越好”的进化论命题。,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人类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倾向:历时性的研究。 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将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进行共时性研究,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的功能和一般法则。功能主义人类学不拒绝历史,但首先考虑每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成员以及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斯宾塞有丰富的功能主义思想,然其社会学理论的总体框架为进化论。但涂尔干亦有丰富的功能主义思想),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马林诺斯基:研究文化现象在一个文化整体中的功能或作用。人类任何社会现象、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为满足某种现实的需要

16、而存在的。人的首要任务是满足自身基本的生物需要:饮食、繁衍、身体舒适、安全、运动、成长、健康。文化的某些方面能满足以上基本需要,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同时,文化的这些方面导致了次生需要的产生。食物采集或生产过程中的合作使社会形成某些政治组织和社会控制的方式。人的需要是文化存在的基础。受涂尔干影响,他有时也提出文化必须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但总起来看,他更强调文化最终应满足个体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是英国人与法国人的不同),强调任何关于文化的理论都要以人类的生理器官的需要为开端(与孟子“食色,性也”相近,亦近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马林诺斯基:提出整体性的田野工作方法(holistic fieldwork method),认为人类学不应是老式的博物志和民俗学式的研究,而应当深入、具体地考察文化制度的现实功能。人类学的研究不应以历史材料和别人采集的民俗见闻录为基础(对armchair anthropologists的批评),而应建立在人类学家本人对某一地区深入地参与观察的基础之上。他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田野工作正是对这种主张的典范实践。 卡丁纳:马林诺斯基的田野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