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928191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素材运用――一材多用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渊明,写作素材之,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渊明因时代原因,有着双重的性格,一方面要造福苍生,另一方面不得已要归隐。,少年博学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

2、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济世理想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h)思远翥(zh) ”(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而任职江州祭酒。,辞职归隐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预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洁,恭恭敬敬地来迎接。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怡情田园 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

3、写,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二)权威点评,1.李白(唐):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戏赠郑溧阳 2.白居易(唐):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访陶公旧宅 3.苏轼(宋):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4.辛弃疾(宋):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念奴娇,5、鲁迅:“

4、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6、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7、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写陶渊明的对联,昔我曾眠三径菊;今谁又抱一山诗?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素材运用,适用角度:位置与价值,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5、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适用角度:心灵的选择、铭记与忘记,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话题:“忘记与铭记”),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适用角度:坚守心

6、灵、甘于寂寞,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适用角度:坦然、闲适,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

7、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 红尘滚滚,名利滔滔,我们的心是人潮中旋转的羽毛,浮浮沉沉,飘飘荡荡。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他有着“猛志固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后者更是他心灵的寄托。于是他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行走于山水之间,坦然生活,享受田园之乐,感受山水之情;行走于菊花之间,使得他在悠闲的生活中体验着菊的凄美,感受着草的羞涩;行走于飞鸟山林之间,使得恬静的生活,体会着飞鸟的

8、疲惫,欣赏着山林的蓊郁。他厌恶官场的丑恶,不愿同流合污,所以他融于自然,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志。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年湖北优秀作文菊花人生,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适用角度:在自然中生活、绿色生活,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

9、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2008年高考重庆卷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向往自然的生活,本应是纯朴而本真的。虽不能人人都能像五柳先生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归隐山川的田园之乐,因为隐居要有经济实力,起码得是个小地主。但古语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在嘈杂的凡尘俗世中若能丢下旁骛,向往绿色,心境便能愈发空灵,精神便能愈发超脱。鲍尔吉曾说:“进入天空的畅途得经过原野。”质朴而本真的绿色生活于我们则是精神上的洗礼,洗去了尘世的污垢,灵魂将愈发轻便,轻得仿佛能随风飞起,淡定得似飞仙邀游于碧空之中。

10、所以,向往绿色的生活,更是一种心的修炼。 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绿色生活,适用角度:出世和入世,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大济天下,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陶渊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

11、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与他而言都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年湖北优秀作文菊花人生,适用角度:做真正的自我,五斗诗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

12、脱,这是自由不羁。 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年高考优秀作文做真正的自我,适用角度:双赢,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陶与菊实现了双赢。 年山东优秀作文双赢,适用角度9:诗意人生,譬如,东晋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故辞官归故里,过着“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13、的隐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在杜甫心中明明是愁苦的心情,潦倒的生计,而在陶渊明的诗中却洋溢着和谐与自然。原本看上去清贫的“狗” “鸡” “桑”“巷”在诗人眼中都成了悠闲、愉快、自由的化身。他早起去田中锄草,晚上带月田头归来;那田畴里禾苗的青气,珠圆玉润的夕露,使他感到非常的亲切。陶渊明归隐以后,一方面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一方面与情趣相投的读书人来往,时而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时而又是“登高赋新诗”。而且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喜欢世俗。其实,这种世俗美,也正是一种生活之美。我

14、想陶渊明的诗美好之处不仅仅是诗本身,还有诗中流露出的一种自然和谐,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豁达开朗的生命情绪。古时候的陶渊明已经懂得如何诗意地生活了。 2007年湖南优秀作文诗意地生活,适用角度10:理解、看懂,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事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们的生命,同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

15、才懂得正视自己生命的欢乐,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 年高考优秀作文窗棂边的栀子花,适用角度:高尚品格、读书感悟,走进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书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年甘肃省优秀作文与品读相拥,其他运用角度,义利之辨,明义利之辨,必先修身正心。颜回居于陋巷之中,箪食瓢饮,亦能自得其乐;梭罗居于湖畔之上,一泓净

16、水,便是心灵充实的源泉;陶潜居于东篱之间,浊酒一杯,便能幻化出无穷的诗意。我们虽居于尘世樊笼,不能在世外桃源中自得其乐,但亦能修身正心,脱俗于尘网之中,做都市中的隐者。然而野马若无缰绳的羁绊,终究会走失方向。单纯凭借人们心灵的自觉便想走到义利合一的境界,只能是痴人说梦。明定律例,让不义之利无处可图,让义利合一有了制度的保障,方为治世之术。(2011年全国卷),作品论述的是义利之别,我们应该屈从于外在物欲的诱惑,还是遵从心灵的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作者将陶渊明的诗文内容作了展开式的解读,而这样的文字有些是从原作化用而出,有的是作者根据自身需要做了合理的想象性处理,让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与义利的选择发生关联。所以,素材多用就是要找到观点与主体人物之间的关联性,用语言文字进行适当过渡。,只求无愧于心 2009年海南、宁夏卷,像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无怨,便呈现出一个田园隐士。官场浑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