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考试试题(PDF).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72413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考试试题(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考试试题(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考试试题(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4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考试试题(PDF).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10 页 2012014 4 年年福建师大附中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高考模拟卷卷 语语 文文 出题人:备课组 审核人:林维武 一、古代诗文阅读(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忽反顾以游目兮, 。 (屈原离骚 ) 其间旦暮闻何物? 。 (白居易琵琶行 ) ,静躁不同。 (王羲之兰亭集序 ) 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 ,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八月望前一日

2、, 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 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 “其 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 者希。 ”过华严,鲍甥率众登,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 “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沿涧行三里 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 “安 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 ”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 披 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

3、“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僧 曰: “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 ”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 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 老僧曰: “彼自耀其明,而 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 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 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 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 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 【注】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暴:施加恶行,欺

4、侮。毒:怨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伤:妨害 第 2/10 页 B、并作乡语怨詈 老僧曰 詈:怨恨 C、经蒙茸则手披 足踏 披:分开 D、管宁之俦 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俦:类、同类 3. 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舆者”不愿意去大龙湫瀑布原因的一组是(3 分) 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故蹊径可寻者希。 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一项是(3 分)

5、 A、本文重在一个“寻”字,首先是按图记去寻,其次向众僧寻问,再次让鲍甥去探寻, 后乘舆往寻,又改由老僧引路步行前寻,费尽周折,终于得见瀑布。 B、 作者一行后来在老僧的带领下找到了瀑布, 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 只要有 “识 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C、众僧认为,之所以没有路通往那些名胜古迹,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 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D、文章结尾缘事说理,由“寻大龙湫瀑布”一事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 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扩大其社会意义。 5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

6、尺,至崖而反者?(3 分) (2)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3 分)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6 分) 【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 刘时中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去来兮,便休提!青山尽解招人醉,得 失到头皆物理。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注】燕城: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曾于此地建造黄金台,置金台 上,延请天下贤士。不久,果然召来了乐毅诸贤人。昭王礼贤下士,国势骤盛。轩裳: 即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处指有高位之人。 (1)该曲最后一句“得,他命里;失,咱命里”是运用何种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请 简要赏析。 (2 分) 第

7、3/10 页 (2)有人说这首元曲是借燕城怀古抒归隐之意,请简要分析“青山尽解招人醉,得 失到头皆物理”一句是如何体现这种情感的。 (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16 分)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屠维岳的镇静与倔强,机警和魄力,让吴荪甫在意外之余生出惜才之心。吴荪 甫仔细打量屠维岳,毅然下了决定,在一张信签上飞快地写下几行字,命令厂中自莫干 丞以下的稽查管车全听屠维岳调度。 ( 子夜 ) 、从街谈巷议中克洛德得知,埃及姑娘奇迹般地被人救走了。当他得知这一消息, 便把烦闷发泄

8、到工作中去,不断地参加教士会议和日常圣事。每当见到丑陋的卡西莫多 跟她待在一 起,就越发使他心烦意乱。(巴黎圣母院) 、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 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 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家) 、在动身去西伯利亚的前一天,姐姐和姐夫来看涅赫柳多夫。姐姐娜塔利娅小时 候和他非常亲密,但出嫁后,为了讨好丈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姐夫拉戈仁斯基是个 既没有名望也没有财产,却极其工于心计的官场老手。(复活) E、老葛朗台在看到女儿把玩金梳妆匣时,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但当他看

9、到太太 气得晕死过去时,马上放弃了梳妆匣。因为如果气死了太太,女儿按法律将继承全部家 庭财产。狡诈的葛朗台知道因小失大划不来。(欧也妮葛朗台) 简答题。 (选做一题) (分)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单福曰: “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 却只妨主, 不可乘也。 ” 玄德曰: “已应之矣。 ” 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 “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 ”玄德 曰: “愿闻禳法。 ” “有一法可禳”指什么?单福教其禳法目的何在?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宝玉道: “平儿不是那样的人;况且他并不知你病,特来瞧你。你们素日又好,断不

10、 肯为这无干的事伤和气。 ”晴雯道: “这话也是,只是怀疑他为什么忽然又瞒起我来。 ”宝 玉笑道: “等我从后门出去,到那窗根下听听说些什么,回来告诉你。 ” 平儿瞒着晴雯什么事?平儿是如何处理这件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第 4/10 页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孟子告子上) (1)在孔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仁人义士?(2 分) (2) 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行“舍生取义”,在仁义

11、与生命的关系上,孔孟是如 何看待的?综合上述材料,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2424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没有一场围观起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哄能围出正义 曹林 前不久发生在温州苍南的一起城管与民众冲突引发的围殴和围观事件,让人感到 不安。也许还有人沉浸在“报复城管”的快意中,可冷静地看,这场激烈的冲突中有胜 利者吗?没有,有的只是撕裂和伤害,有的只是对抗和仇恨,有的只是这座城市难以愈 合的伤痕。别以为那些围观起哄者会成为胜利者,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正义得到彰显? 城管暴力受到遏制?没有,千人聚焦群殴的

12、暴力传递了更暴力的戾气,以“正义”的名 义制造了伤害个体和破坏社会秩序的罪恶。 往往“正义感”往前多走一步,就是作恶。如果旁观的群众看到城管殴打拍照者 时,路见不平前去阻挡,这是正义;接着将殴打拍照者的城管送到派出所,以证人身份 使打人者依法受到严惩,这是正义;借这件事暴露城管的野蛮执法,敦促当地政府严惩 相关责任人,更是正义。可围观起哄以暴制暴,对可能不相干的临时工进行围殴,甚至 愤怒地掀翻执法车,变成一场街头的渲泄与狂欢,就与正义越来越远了。可惜的是,一 些大街上的围观者是缺乏这种理性的,很容易被起哄的情绪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牵着鼻 子走。 城管打人本来并非不可追究,事件本来完全处于“可治理

13、”的状态,可阻止,可 投诉,可追究,可监督,打人者会在法律框架中受到严惩。可街头非理性的围观起哄使 事件失控,变得不可治理。围观起哄的暴戾,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些人迷恋网络和现实中的“围观效应” ,迷信“围观改变中国” 。但无数的事实 表明,没有一场起哄围观最后不是变成了哄客的狂欢,没有一场围观起哄带来了正义, 第 5/10 页 无不是各方的多输。起哄围观带着一种天然的戾气,起哄围观中很少会有“公正的旁观 者” ,而无不是惟恐场面不乱,无不是希望冲突越激烈越好。就像平常街头的某些看客, 面对扭打在一起的人,有几个会去拉架?而多是看热闹。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中也是 一样。 不要以为每

14、个人的正义感通过围观和聚焦叠加在一起,就会更加接近正义。一个 人的智商也许可以判断真假和明辨是非,可人群聚集时智商许多时候就接近零了。那种 激烈的对抗和情绪的升腾中,一句“城管打死人了” 、 “警察打人了” 、 “官员欺负老百姓” 之类的口号,就可能将人群点燃,将人性中的劣根性和恶激发出来,而又没有任何东西 可以阻挡和遏制。将那个“敌人”往死里打,没有人愿意去分辨真假,没有人会顾及围 殴的后果,也没有人愿意问谁对谁错,只是被谣言和情绪牵着鼻子走。 起哄围观围不出正义,因为起哄围观之下真相容易被遮蔽,起哄围观者也容易失 去思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理性,形成多数人暴力并走向集体的渲泄。正义本来在旁观

15、 者这一边,可无节制的围观起哄使本来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诉求,走向非理性的报复,并 成为违法的伤害。 “正义的火气”将无数不相干的人和不相干的情绪卷入其中,在群情激 愤中酿成一场对正义赤裸裸的践踏。苍南事件清楚地让人看到了这种围观起哄对正义的 伤害。 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当你被一件事激怒时,应警惕自己身上的恶被人 操纵,克制一下立刻去围观起哄的冲动,冷静下来多思考几分钟,你也许就会成为一个 冷静和公正的旁观者。实现个案正义和社会正义,更需要的是公正的旁观者,而不是暴 戾的围观起哄者。 (选自 中国青年报 2014 年 04 月 22 日 01 版) 10.下列对“起哄围观”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起哄围观者缺乏理性,他们很容易被起哄的情绪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所影响。 B、人们的起哄围观带有一种天然的戾气,戾气的存在,是导致了各方多输局面出现 的原因之一。 C、起哄围观引发的激烈对抗和情绪升腾,很容易使人的智商因激愤接近于零。 D、起哄围观,常常会使得事件的真相被掩盖。 11.为什么说“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请简要分析。 (3 分) 12.面对类似苍南事件,我们应如何避免成为“起哄围观者”?请简要分析。 (3 分) (二)文学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