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练习案之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6465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练习案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练习案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练习案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练习案之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古诗鉴赏练习案之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相问,或恐是同乡。试简要概括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4分)答:赏析这首诗运用的描写手法。(4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描写了山中的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答:“空”和“湿”二字,看似矛盾却另有妙处,请加以赏析。(4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8分)秋 日 范成大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州一带黄。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注:范成大,南宋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曾

2、任四川宣抚使,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归。(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叙述。(4分)答:(2)有人说,这是一首有寄托的绝句,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夕阳楼 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答:(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答: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

3、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4分)答:(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种怎样的哲理启示?(4分)答: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稀。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4分)答:“云光侵履迹”中的“浸”能不能换成“映”“照”等,为什么?(4分)答: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语言风格。(2分)答:这首诗

4、和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中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3分)答:诗的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构思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就诗而言,诗思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请从“情”和“境”的

5、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答: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武陵春 李清

6、照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这句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暗含着怎样的心情?(4分)答:“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4分)答: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注释:移家:搬家。浑:全。频啼:连续鸣叫。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4分)答: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

7、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答: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春游湖徐 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艇斋诗话说,这首诗的“蘸”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字,这种评价有什么根据? (4分)答:“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4分)答: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注伏波营: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伏波营,代指诗中征人所在的军营。这首诗体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从“虚实”角度赏析本诗。(4分)答: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

8、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的,后人对其评价极高。“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中哪几个字用得最为巧妙?试加以简析。(4分)答: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4分)答:16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答: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

9、落一灯明。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4分)答: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4分)答: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胡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的缘故。作者在诗中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展开了哪些奇妙的想象?(4分)诗的最后一句对梦境的描写非常成功,你认为其中哪个字用得最为精炼传神?试作简要分析。(4分)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兴 武无衡杨柳阴阴细雨

10、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1)第一,二句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引起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诗想象新奇,意境美妙。你认为诗句中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4分)答: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4分)答:(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答:这首诗

11、通过描写船家青年男女初次见面的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青年男女初次见面的情景,朴素自然又意味深长。2参考答案:答:这首诗歌描绘了深秋山中天寒水浅,红叶如火,山色空明,苍翠欲滴,似欲湿衣的美好景象,歌咏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诗人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答:“空”字和“湿”字看似矛盾,实则把一种似真似幻的心灵快感统一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山色空明苍翠欲滴,人如同笼罩在翠雾中;虽然无雨,但似有细雨湿衣的凉意,身心受到浸染、滋润;这样写把视觉、触觉、感觉融于一体,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心灵快感。3参考答案:答:这首诗前两句描

12、写的主要对象是芦苇和杨柳,诗人用“黄”、“冷”、“寒”、“荒”等字眼,渲染出郊外秋日凄苦萧瑟的气氛,描写出江南秋天荒凉破败的景象。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加衬托,春天的碧绿和秋天的枯黄的对比是十分强烈的,同时,碧绿又反衬出“荒”来,再加上“冷云寒水”的映衬,就显示出“凉”来。答:这荒凉的江南秋色不就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真实写照吗?那枯黄的芦苇和杨柳不就是奴颜婢膝,奉迎敌国的朝中君臣吗?他们哪经得起风霜的袭击,早已变成断了脊梁骨的赖皮狗了,而这些人偏偏厚颜无耻,居然向“北客”(金人)夸耀起“江南好”来。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4参

13、考答案:(1)答: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2)答: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5参考答案:(1)答:“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2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分)。(2)答: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 (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

14、种陶醉的幻境(1分),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1分)6参考答案:答:这首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答:不能。“侵”有逐渐浸染之意。“云光侵履迹”,不仅写出了诗人在夕阳照耀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程,引导读者去想象那苍翠的松林在余晖点染下富于变化的奇景。如果换成“映”“照”等就没有这种效果。7参考答案:答:诗歌不仅写了诗人收到信时的喜悦,还写了自己宦游的孤寂和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进而从侧面表达了自己对家人家乡深切思念之情。答:诗歌运用口语化的质朴语言,用语简练,紧扣家书,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盼望早归的心情。答:诗歌着重写了“思家”,但诗人不直接正面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