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3926366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梅岭三章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设计梅岭三章教学目标 1.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重点) 2.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难点) 3. 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重点)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实话实说面临生死的考验,学生畅谈自己对昨天、今天、明天的理解。 进入课题让我们大家共同感受,一代伟人构思新颖、想象奇伟的三首绝命诗诠释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吧!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 大家看大屏幕。(PPT

2、 2)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 板题:梅岭三章(PPT3) 明确学

3、习目标(PPT4) 字词疏通:(PPT5) 1、生通读全诗。检查预习。(见PPT4)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确?个别读,齐读。 旌旗(jng) 阎罗(yn) 烽烟(fng) 捷报(ji) 血雨腥风( xng )应有涯(yng )(y) 取义成仁(rn) 2、谁愿意把全诗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朗读指导:(PPT6) 1、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请大家齐读课题。 2、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请大家再读课题。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要想读懂这组诗,咱必须知人论诗,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大家先仔细看一遍。请大家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创作背景:(PPT7)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

4、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过渡:这就是本组诗的写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范读。 同学们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老

5、师给大家范读全诗,请大家听清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在刚才的朗读中,你听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了吗?(豪迈、大气、乐观) 4、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诵指导再读全诗,把自己对整首词的感悟读出来,读的时候好好揣摩一下。 生自由读。齐读。 5、比赛读。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适时评价) 6、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这位同学读得更大气。不过,有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品味一下。比如“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设问,要统领全诗,

6、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我们要读出那种豪迈的感情来。我们一起试试看。生读。 7、分角色读。 刚才我们把全诗的重点词句又品味了一下,通过大家的读和一些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想要和大家一块再读一遍。我们简单地分一下角色。大家齐读小序,第一首中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我来读,后面三句齐读。第二首中,前两句齐读,后两句请那位男生先领读全班再齐读。第三首,前两句齐读,后两句我来领读,全班齐读。都清楚了吗?好,我们开始。 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通过多遍的朗读,大家一定对诗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老师有几个问题: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学生

7、齐读小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结果。 (2)交代了环境、背景。是诗人的“绝命诗”。( 是在“ 虑不得脱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 (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4)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一)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

8、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板书:生死不渝 誓战到底) 这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一个“去”字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诗。面对生死考验,大义凛然。 2、“旌旗”“阎罗”各用了什么修辞?起什么作用? 旌旗:旗子的总称。这里借指军队。(借代) 阎罗:迷信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比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借喻)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

9、概。 (二)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 (PPT8)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

10、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板书:勉励战友 切盼解放) 想一想 1、“风烟”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 原指古代边关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争。(借代) 2、“飞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轻快”一词,轻松、欢欣,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盼和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 3、这一章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三)解读第三章: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

11、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板书:信念坚定 不怕牺牲)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1、“血雨腥风”呼应前面的什么内容?(“创业艰难百战多” “南国烽烟正十年) 2、“人间遍种自由花”是什么意思?(预言反动派必将要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会实现。) 四、合作探究: 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

12、着重写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追忆昨天 面对今天 展望明天) 五、品味语言,感受文采 这三首诗语言准确、凝练,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13、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2、陈毅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与陆游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表达方式和抒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在表达方式上,陈诗重描写,陆诗重叙述。 在抒情方面,陈诗壮而不悲,勉励战友捷报告慰;陆诗壮中有悲,有无能为力的伤感。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飞”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

14、飘”,显得缓慢。 4、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和“借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小结: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过人的文采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望尘莫及。 六、总结全诗,升华感情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文武两全; 光明磊落,刚毅如山; 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为祖国,为人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让我们带着满怀敬意,满腔自信,再次朗读英雄诗篇,聆听教诲,激发斗志,锤炼品格! 七、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1、背诵梅岭三章 2、比较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异同 3、完成我眼中的陈毅元帅的小作文(选做) 【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