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1求学之道2课件苏教版必修1 (1).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5979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1求学之道2课件苏教版必修1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1求学之道2课件苏教版必修1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1求学之道2课件苏教版必修1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1求学之道2课件苏教版必修1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1求学之道2课件苏教版必修1 (1).ppt(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垄断了政治和经济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依然存在。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作者借师说一文抨击了那些“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所以称为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也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

2、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著有昌黎先生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 3.“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学习的道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识通假,2.解

3、多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晓古今,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记特殊 (1)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者,也”表判断)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用“也”表判断) (2)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用“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词结构后置 而耻学

4、于师(介词短语“于师”作“学”的状语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短语“于余”作“学”的状语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短语“于弟子”作“贤”的状语后置),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6)固定句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积名句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015安徽卷)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

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014全国大纲卷)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013北京卷),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辨明本文阐述的观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 提示:(1)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2)论述:教师的职能(作用),从师的必要性,择师的标准和原则;感慨师道不传,批判不良风气;圣人(表率)无常师(正确途径);赞李蟠行古道,倡导从师学习。 2.韩愈所说的教师的职责“传道”“受业”“解惑”,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提示:“传道”是核心、目的,“受业”是手段,“解惑”

6、是师的任务。以此申述了从师的必要性。,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文中所述的韩愈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韩愈全部的写作动因吗? 提示:原因:“嘉其能行古道”,具体说,一是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二是其“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是全部写作动因。韩愈借此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正确的从师观点,树起从师学习的大旗。,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学习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 1.第2段为了论证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提示:三组对比:古圣人今众人;对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

7、士大夫。作用:多组对比,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反复论证,笔锋犀利,说服力强。 2.本文除了对比论证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1)事例论证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引用论证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作用:以孔子的言论和实践为例,得出“能者为师”的结论,提倡教学相长,互相从师学习,呼应上文的“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这是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的一种批判与讽喻,增强了说服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韩愈为什么要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有没有歧视“句读之师”的意味? 提示:可以从老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目的,以及韩愈倡导

8、的从师观、对“道”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韩愈对老师的作用有个界定,他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传授的“道”,是儒家的道义、治国之道,其内涵十分丰富,而不是教学生读书断句。从学生从师学习的目的上来看,学生要从师问道,懂得大道理,博取智慧;而不只是学习读书断句,获得知识。“句读之不知”,在韩愈看来,这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可以由“童子之师”解决,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解决;而对“道”的认识,是一般教师解决不了的。“圣人无常师”,就是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获得不同的学问,显然这也不是句读之师能解决得了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著名的

9、教育家罗家伦就把“学问”与“智慧”分开,认为“学问”易取,“智慧”难得。韩愈把二者做了区分,只是在于强调从师学习的侧重点,并没有歧视“句读之师”的意思。,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你认为哪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提示:可从韩愈对教师职责的界定、择师的态度和标准、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等方面展开探究。 参考答案: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

10、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唯“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的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另外,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也具有积极意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

11、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千百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类文悦读,美文

12、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

13、警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思维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项,用:使用。 答案:C,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参考答案:(1)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2)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参考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

14、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腐朽、消失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草木鸟兽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成为圣贤并且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著作了,这三方面是他们之所以长存不朽的原因。,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

15、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没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我曾读班固的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的多达百余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这样的文人多不胜数,但他们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

16、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言辞工整,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亡。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大概都是这样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工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然而,我本来也相当喜爱写文章,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火中生莲 李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