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一 文言断句课件.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5780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一 文言断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一 文言断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一 文言断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一 文言断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一 文言断句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文言断句和翻译,强化一,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题从理解句意出发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 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明辨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断 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 断句题,从文言断句的命题特点看,常从句意、句式、结构、 修辞、标志词等五个角度来考查;从试题难度看,实际难度并 不大,只要平时多练习、多总结,掌握规律,在高考中取得满 分并不难。,【真题示范】(2011 年广东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

2、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命题剖析】本题可根据句意和标志词两方面来解答。首先,理解大意,文段是承接上一段罗提督跟妻子商量卖身求钱治病之,事而作出的交代及评价,再抓住文言文中表示开始或结束的词语,,如“乃”、“以”、“也”、“然”、“者”、“其”、“殆”、 “安”等。两相,结合即可准确断句。,【参考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 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 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 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具

3、体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看到题目时,不要急于答题,应 当先诵读这个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处。在断句时,还可根据文言 文的句式特点,常用的对仗、对偶、排比等手法及句首标志词、,句尾语气词、固定句式等,来帮助我们准确地断句。,案例一 误解文意,【试题】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 分),丞 相 弘 燕 见 上 或 时 不 冠 至 如 汲 黯 见 上 不 冠 不 见 也 上 尝 坐 武 帐 中 黯 前 奏 事 上 不 冠 望 见 黯 避 帷 中 使 人 可 其 奏。,【考生误答】丞相弘燕见上/或

4、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 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误答诊断】错漏共计 5 处。上面的答案因不明白“上”的 意思及充当的句子成分,“上”应理解为“主上、皇帝”(汉武帝), 文中“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本句存在宾语省略的现象, “丞相弘燕见(上)/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上不冠不见也/上 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于上)/上不冠”。显然,将“上”视作主语, 语势更畅,也更符合文意。而该考生因未准确理解三人间的关 系,以致误解文意。,【增分提示】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断句时要特别注意。,【正确答案】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5、/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 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案例二 误认标志词,【试题】给下列句子断句。,后 生 可 畏 焉 知 来 者 之 不 如 今 也? (选自论语),【考生误答】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误答诊断】这是一个因为生搬硬套虚词标志词的典型误,例。文言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称为发语词)或句 尾(称为句尾助词)。充分利用这些语气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 我们准确断句。但有些虚词兼有助词和副词词性,需加以辨别。,此处的“焉”字在句中应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句。,案例答案中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句,因此断错。这,提醒我们要

6、注意掌握和辨析多义词的常见义项。,【增分提示】给任何文段断句时,我们都要注意掌握和辨,析多义词的常见义项,对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标志词更要准确,理解,根据句意把握标志词的词性以准确断句。,【正确答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案例三 对文言文习惯行文方式不熟悉,【试题】(2009 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6 分),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 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 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 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 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

7、牧答庄充书,有删节),【考生误答】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 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 遇于世,【误答诊断】此题作为江苏卷的附加题,有一定难度,许多 考生因为对文言文习惯行文方式不熟悉而出错,主要在“所为文” 和“为难”这两处。首先,考生很容易根据现代汉语习惯将“为”判 断成属前,即断成“观足下所为”,理解为“看您所做的”。而实际 上“为文”、“所为文”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表达方式。其次,考生 很容易根据现代汉语中的“为难”一词,将其断为句尾。实际上此 处“为”应解成判断词“是”的意思。,【增分提示】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行文方式、句式、古,

8、今异义等,有助于考生准确断句。,【正确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 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 不遇于世,案例四,不熟悉句式及修辞,【试题】(2008 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 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 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 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考生误答】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 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 此/正是迁之微意。,【误答诊断】本题错误率

9、很高,原因表面上看是对文段句 意的不理解,实际更在于学生对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句式 不敏感,答题时辨识不出来。,考生把“是非颇谬于圣人”,理解为“这(指司马迁写作 史记)不是错的,对圣人论道”,从而把这个句子断成:是 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其实这个不明句意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后文纠正过来。 “论则 而/ 序则 而/ 述 则 而”很明显是对称的。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正确断开。而后 面的“此也”、“此是”则是判断句式。,【增分提示】“是非颇谬于圣人”是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古人习惯“谓语介宾状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状语谓 语”的句式习惯不同,考生要注意区别。另外,古人写文章讲 究语言的工整,多运用对

10、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匀称,考生可根据句子的对称、节奏等进行断句。 【正确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 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案例五,忽略章法结构,【试题】给下列句子断句。(4 分)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 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选自孙子兵法知胜) 【考生误答】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 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 胜将能而君不 御者胜。,【误答诊断】考生误答此题,原因在于没有全局意识,没有 观察句段的章法结构特点。此题是总分结构,先总说知胜有五, 再分述五种取胜的情况:“故知胜有五/者胜/者胜/者 胜/者胜/者胜”。,【增分提示】在比较长的文言句段中,理解句意时要注意其 章法结构。最常见的就是总分结构,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又 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在 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答案】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 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