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译准句式和用法课件.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5633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译准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译准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译准句式和用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译准句式和用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译准句式和用法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译准句式和用法,【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解析当:适合,得当。 答案B,解析A第一个是连词,译为“而且,并且”;第二个也是连词,译为“况且”。B.两个都是介词,在。C.两个都是语助词,用于句中提顿语气,不译。D.均为连词,却。 答案A,3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两序,非体也 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B C D 解析分别叙述了两个事实,不是作者观点。 答案C,解析可为后世宗师之人才可为书作序,D项因果颠倒。 答案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2、代汉语。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_ (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 _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_ 解析(1)句中的第一个“其”指示代词,那;第二个是第一人称,自己。“审”,考虑(审视)。“让”,推辞。(2)句中“并”,一起;“生”,生活。(3)“汲汲”,急切地追求;“不吾知”,宾语前置。,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在它的前面作序,副考试官在它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分。大凡书也像是这样,而且如同国家刚建

3、立时,州府县的地方志写成,一定推选他们乡里年长受尊崇的有才学的先生为书写序,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选在州府县做官的。请的人一定是适合这件事的,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里做官的人,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于是就不在乡里推让了。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那么官员就不敢写序了。义在独自决断中取得,就由自己做,这事,不推让给乡里和官员了,大凡这样的,就是所谓的职分啊。所以,序文只写一篇,有人另外有所创造,这就有了后序。也有只记年月而没有序文的。现在却有了有两篇序文的,有累积三四篇序也不止的。两篇序,不合乎文体,不是适合的人写,就不合乎职分。当

4、世的君子不学习却喜欢多说话啊。 在书上有所发明,(再)写一篇序就可以了。无所发明,只记写成书的年月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替人作序。,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为别人作序的人,都是可为后世宗师的人,现有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要给你没写完的文章作序,当然不可以。”读了这番话,当今那些喜欢替人作序的人就可以停止了吧。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是叙述写作的目的,大概从子夏写诗序开始的。这之后刘向把校对书籍作为职业,每校对完一编,就有一篇序文,很是规范。左,思写成三都赋,自认为名声不显扬,请求皇甫谧为他作序。从此,写文章的人多有请托他人作序而流传于世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

5、不知道我。至于那些流传已经很久,刻本已被收存或者模糊不清不能阅读的,又抄写并重新刻板,于是后人又为它作序,这应当只记叙重刻的原因就可以了。可是,现在记述的人,不去追随先前的圣贤,却胡乱地去分辨好坏,过分地称颂好事,太多设置一些浮夸的言辞,都不是我所选取的。”读了这番话,当今喜欢替古人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吧。,(2011湖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

6、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7、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

8、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圣的君主,广泛观察结局和开始,透彻地了解事理,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回头对群臣说:“啊!用北山石做椁,哪里能动摇它!”张释之进言道:“如果里面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如果里面没有值得要的东西,

9、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伤的?”死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亡,所以释之的话,是为无穷的后事打算。孝文皇帝感悟,便薄葬,不建山坟。,易说:“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制作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在桥山,尧葬在济阴,坟冢都很小,葬品微薄。文王、武王、周公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思远虑传之无穷的打算。等到吴王阖闾,违背礼制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就挖掘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埋葬在骊山的山曲,下面阻住了三眼泉水,上面堆起了高高的山坟,它的高度有五十多丈,周长有五里多,水银做江海,黄

10、金制成飞雁,天下苦于他的徭役就起来造反,骊山的坟墓还没有建成,周章就率领百万大军来到,了。项羽烧掉了他的宫室以及营造的楼宇,以前的坟墓都被发掘了。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至今,埋葬的礼节没有比秦始皇隆重的了,几年之间,在外遭受了项羽的灾祸,在内遭受了牧人的灾祸,难道不悲哀吗?所以品德越高的人越薄葬,智慧越高的人越不重视葬礼。没有德行与智慧的人,越崇尚厚葬,坟墓越高,宫室庙宇越华丽,他们的坟墓也越被发掘得快。从这点看来,明显与隐晦的效果,薄葬与厚葬的吉凶,已经很明白了。,陛下登上皇位,亲身倡导节俭,开始营造初陵,它的规模简单而小,天下

11、的人没有不说您圣贤明智的。等到迁到昌陵,就增加坟墓的高度,积土成山,发掘百姓的坟墓,积累起来有几万,营造城邑,计算着日期十分急促,费去的金钱成百上万。死亡的人在九泉之下怨恨,活着的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动了阴阳两界,加上荒年,死亡的和流离失所的有十多万人,我非常怜悯他们。陛下仁慈的美德很深厚,聪慧明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崇尚汉家和刘氏的美德,光辉超过五帝、三王,却只是与暴秦乱君比谁更奢侈,比谁的坟墓更高,违背了贤明智慧的心,忘记了万世的安定,我私下里替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秦始皇增高山陵,实行厚葬,因为奢侈产生了祸害,值得引以为戒。初陵的规模

12、,应该遵从大臣们的意见,来平息大家的怨气。,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不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即可,因为这些名词不易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切忌“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例如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赵君实)与郡守的佐官元宝藏相互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 译文就犯了专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这里的“郡丞”可不翻译。,文言文翻译的七个易错点,2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语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例如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

13、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去。 译文: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合法,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例如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个人颠沛,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译文就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这里的“合法”应翻译为“合乎准则”,“颠沛”应翻译为“跌倒”。,3今义古义,不当替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 例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

14、明家。 译文: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这里的译文就犯了盲目地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妻子”在古汉语中应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4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应有不同的解释。因此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例如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卖酒的人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洗刷棺木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例如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译文: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是学出来的。 译文的“沐”错译为了“洗刷”,结合语境应译为“整治、收拾”;译文中的“学”,结合语境应译为“学校”,是说“不再都是从学校中产生出来的”。,5

15、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古汉语中,由于语法的需要,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补充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唆赘余。 例如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的所能,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例如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 ,非吾一人而已。,译文: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译文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那不是我所能做的”。译

16、文中的“而已”表语气,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果带着反而显得多余,所以翻译时可删去。,6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能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 例如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译文: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进入山中。 译文句首省略了主语“孟德”,“携”的后面省略了宾语“这些东西”,翻译时要补充出来,译文才算完整。,7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由于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句子是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所以翻译时应调整过来;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语序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 例如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例如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