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21735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复习课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民族关系及中外关系,民族关系是指古代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历史概念,其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呈现于历史中间。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稳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共同组成、发展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秦朝北方的少数民族 主要是:。 秦始皇派大将出 击,并将原、 的长城连在一起,秦 长城东起、西至 。 秦在南方设置、 管理今广西一带。,西汉:,对匈奴的关系: 汉初:。 汉武帝派、 多次出击 匈奴。在陆 续设郡,还把长城 延伸到以西 的地区。,公元年,设立,管

2、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使西域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汉宣帝) 注重对南方的经营,派官员修建通往地区的道路,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各少数民族。被尊称为“天可汗”,两宋:,试分析两宋时期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战乱阻断陆路贸易发展; 造船技术的发展和指南针、罗盘针的发明使用; 经济中心的南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概况 (1)秦汉时期:东亚文化圈形成,并加强了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和非洲的联系;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2)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开拓了更远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彼此影响巨大,同时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

3、大贡献。 (3)南宋: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 (4)元朝: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繁忙。,汉唐中外交往比较 汉代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举。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商贸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唐朝“丝绸之路”仍然是中西重要商道,而且新辟了登州、扬州东至朝鲜、日本,广州至西亚、欧洲的海上商道。 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使臣、商贸交往、文化交往全面展开。 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种类大为增多。 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促进唐的繁

4、荣。,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认识 (1)两个阶段:一是汉唐时期,以陆路为主,当时经济重心在中原。二是唐代至明清,以海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北方多战乱,造船技术进步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 (2)发展趋势: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开放到闭关。具体讲,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是对外开放的。因为当时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和亚非经济文化中心,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都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2)发展趋势:明朝后期以后,限制对外交往(闭关锁国)。主要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倭寇的侵扰和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明清政府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 (3)我国古代对外交往

5、频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原因: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表现: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 影响: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国家分裂的典型及主要因素 典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混战;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五代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 主要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央政权软弱,地方势力膨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等。 国家统一的典型及主要因素 典型: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西晋的短期统一;隋唐时期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的巩固

6、。 主要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原文化的向心力;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的改革;相对完整统一的地理环境等。,民族间或民族自身的分裂、对峙与隔离,不利于全国文化的交流,不利于经济的往来与交通,因此,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利益,统一的思想既是汉族人民的一贯心愿,也成为融合中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及民族政策 结合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西南地区管理的史实,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 史实:西南秦设象郡、桂林郡,汉派官员修道路;西北(新疆)汉设西域都护府;西藏元时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成功经验(1)政治上设立相关行政机构,加强行政管理;(2

7、)经济上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与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和睦发展;(3)军事上加强对边境保护和对分裂势力的镇压等。,概括指出古代政权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失误并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是怎样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 典型史实:西晋民族矛盾的激化并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北宋始终受少数民族威胁并最终被金所灭;元朝民族矛盾的激化。 形成原因(1)民族压迫政策;(2)中央政权的腐败或软弱;(3)少数民族贵族的分裂。 新中国的政策(1)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2)民族区域自治;(3)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4)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8、)大力扶植其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进步意义 (1)含义: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的和客观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前提。 (2)主要方式: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民族迁徙,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汉族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各族人民的长期杂居和相互通婚,如回族的形成;统治者促进民族融合的政策;民族战争等等。 (3)进步意义: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历史上,汉藏两族人民交往密切。汉藏两族的交往对多民族

9、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影响:丰富了西藏人民的生活,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史实:如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元时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何影响?谈谈你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认识? 问题:(1)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2)侧重行政、军事管理,忽视经济文化发展。 影响:(1)民族矛盾尖锐;(2)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落后;(3)少数民族反抗和贵族分裂活动时常发生,造成国家动荡。 认识:(1)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2)要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要巩固边防,维护边疆地区稳定;(5)要重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6)要警惕和反对西方反动势力的分裂活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