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明史讲义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9198702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8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明史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高考历史明史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高考历史明史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高考历史明史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高考历史明史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明史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明史讲义(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史讲义,明帝系: 太祖朱元璋(洪武31年)、建文帝(建文4年)、成祖(永乐22年)、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宣宗(瞻基,宣德10年)、英宗(朱祁镇,正统14年、天顺8年)、代宗(朱祁鈺、景泰7年)、宪宗(朱见深,成化23年)、孝宗(朱祐樘,弘治18年)、武宗(朱厚照,正德16年)、世宗(朱厚熜,嘉靖45年)、穆宗(朱载垕,隆庆6年)、神宗(朱翊钧,万历48年)、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熹宗(朱由校,天启7年)、思宗(朱由检,崇祯17年),帝制的专制程度到明代日愈深刻;秦汉所创的制度,在坏的方面也可说已发展到逻辑的尽头。皇帝现在根本不承认一般臣民人格的存在,廷杖与诏狱是连前此受半开发的外族

2、统治时都没有的野蛮刑制,明初对文人尤其对功臣的极量屠戮更是千古未有的惨案。 雷海宗:中国通史选读,605-6页。,一、政治体制 (一)地方机构: 1、设三司。洪武九年(1376)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 明太祖集卷四承宣布政使诰: 所以承者,朕命也,宣者,代言之也,布者,张陈之也。,2、全国设十三布政使司。洪武九年设北平、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广西、陕西、四川12个布政使司。十五年,增设云南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 之下,设府、州、县。 以府统县,州则分为直隶州(相

3、当于府)、属州(相当于县)。 布政使司仍沿行省之名,称为“省”。但职权范围较元窄,仅限于民政,财政,品秩也稍低。,(二)中央机构 1、罢相。洪武十三年(1380),借口胡惟庸反,撤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不设丞相,径向皇帝负责。此举是对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元弊政: 主荒臣专,威福下移 明太祖实录卷一四甲辰年正月戊辰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 明太祖实录卷五九洪武三年十二月己巳,费正清:朱元章成了全国民政与军事的“总经理”(CEO)。 太祖曾在八天时间里收了1600件奏章,其中计有3391条请示的问题。按每天十小时批阅200件的速度来算,每件奏章平均看3分钟。

4、费正清论中国,第135页。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胡蓝之狱 (一)胡惟庸其人: 明史卷308胡惟庸传:帝以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嵗,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内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閲,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大將軍徐達深疾其奸,從容言於帝。惟庸遂誘達閽者福夀以圖達,為福夀所發。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醫視,遂以毒中之。基死,益無所忌。,十二年九月,占城來貢,惟庸等不以聞。中官出見之,入奏。帝怒,敇責省臣。惟庸(左相)及(汪)廣洋(右相)頓首謝罪,而微委其咎於禮部,部

5、臣又委之中書。帝益怒,盡囚諸臣,窮詰主者。未,賜廣洋死,廣洋妾陳氏從死。帝詢之,乃入官陳知縣女也。大怒曰:沒官婦女,止給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給?乃敇法司取勘。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屬咸當坐罪。明年正月,涂節遂上變,告惟庸。御史中丞商暠時謫為中書省吏,亦以惟庸隂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訊,詞連寧、節。廷臣言:節本預謀,見事不成,始上變告,不可不誅。乃誅惟庸、寧并及節。 宁节:御史大夫陈宁与中丞涂节。,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藍玉征沙漠,獲封績,善長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發,捕績下吏,訊得其狀,逆謀益大著。会善長

6、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来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乃為昭示奸黨録,布告天下,株連蔓引,迄數年未靖云。 李存义:李善长之弟。林贤:明州卫指挥,胡令其招倭。封绩:元故臣。,胡案扩大化与实质 1、李善长:其弟李存义之李佑娶胡女为妻。 洪武二十三年(时胡死已十年),朱玩璋定其罪名: 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孤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李时七十,一门七十余人被诛。 2、叶升、宋濂受牵连。 1)叶升:二十五年(1392)八月,坐交通胡惟庸事觉,诛死。凉国公蓝玉,升姻也,蓝玉败,复连及升,以故名隶两党云。,2)宋濂

7、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重庆奉节县)。 胡案坐诛者三万余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 谈迁:惟庸非叛也-积疑成狱。 吴晗:胡惟庸的本身品格,据明人诸书所记是一个枭猾专权树党的人。以明太祖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惨刻的怪杰自然是不能相处在一起。一方面深虑身后子懦孙弱,生怕和他自己并肩起事的一般功臣宿将不受制驭,因示意廷臣,有主张地施行一系列的大屠杀,胡案先起,继以李案,晚年太子死复继以蓝案。胡惟庸的被诛,不过是这一大屠杀的开端。(胡惟庸党案考),(二)蓝玉案 明史卷132藍

8、玉傳:玉長身頳(chng )面,饒勇略,有大將才。數總大軍,多立功。太祖遇之厚。寖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横。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征還,夜扣喜峯闗,闗吏不時納,縱兵毁闗入。帝聞之不樂。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死,帝切責玉。 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於券。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専,帝數譙讓。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比奏事多不聴,益怏怏。,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夀、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戸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

9、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詔布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録。至九月,乃下詔曰:藍賊為亂,謀泄,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胡谓丞相惟庸也。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明史卷126湯和传:帝春秋寖髙天下無事魏國曹國皆前卒意不欲諸将乆典兵未有以發也和以間從容言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賜鈔治第。,2、内阁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春、夏、秋、冬四辅官协赞政事,洪武十五年,取消四辅官,仿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侍左右,备顾问,为正五品官。这是明代内阁制度的萌芽。 明成祖即位后,以解缙、胡广、杨荣等为文渊阁大

10、学士,参预机务,但没有执掌中枢的权力,六部诸司有事无需向其关白。这是内阁制度开始形成时期。,明仁宗时期,内阁大学士的权渐重,大学士兼部院,至有官居一品者,有类宰辅。世宗嘉靖以后,内阁大学士常被视为宰相辅臣。 内阁大学士无定员,大约在三至七人之间,常见的为五人。至嘉靖初,内阁中形成了首辅与群辅的关系,首、次、群辅的地位和权力明显不同。 概言之,明代内阁萌芽于洪武、永乐,发展于仁、宣、英、宪,至嘉靖渐趋完备。中后期的内阁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处,实质上国家的中枢政务机构。,明祖革丞相官,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章,兼司平驳,虽设有殿阁大学士,官仅五品,特以备顾问而已,于政事无与也。永乐中,始命解缙、胡广等

11、入文渊阁,预机务,然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终永乐之世,未尝改秩。 迨洪、宣间,三杨在内阁久,所兼官屡加至师、傅,于是官阶益尊,虽无相之名,而已有钧衡之重。然同在内阁中亦有差等,大事皆首辅主持,次揆以下不敢与较。宣德、正统间,天下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用陈循、曹鼐等入阁,士奇、荣相继殁,礼部援故事请旨,帝以杨溥老,始命循等预议。可见寻常入阁者,不得辄与裁决也。嗣后首辅之与次辅,虽同在禁地,而权势迥然不侔。夏言为首揆,严嵩至不敢与分席,欲置酒邀欢不许。 选自廿二史劄记卷23,(三)军事机构 (1)中央五军都督府。 洪武十三年,改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督司、卫所。

12、五军为左、右、中、前、后军。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非从属关系,而是各有所司。五军都督府总兵籍,不能调兵,兵部得调发,而不治兵。大权控制在皇帝手里。,(2)卫所。 为迅速恢复经济,解决军费开支,朱元璋寓兵于农,建立了卫所制度。明代普通的卫,下辖五千户所,所是卫的基本单位。 卫所是训练军队和屯养军队的建制单位,直接统率卫所的是都指挥使司或行指挥使司。此项制度至明中期出现瓦解的趋势,始推行募兵制。 都指挥使司卫千户所百户所,雷海宗: 明代于外表上摹仿唐的府兵制,但实际军士都是世袭的职业兵,与半征兵的府兵制相差甚远。明只在太祖、成祖的短期中兵力较强,此后对外大致只能守而不能攻。外患一在北边,就是蒙古,一在沿

13、海,尤其东南一带,就是倭寇。这两个问题明朝始终没有能力解决好。 中国通史选读,614页。,(四)特务组织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设特务机构锦衣卫。隶属皇帝亲军体系。下辖镇抚司。直属于皇帝。 职掌:侍卫、缉捕、刑狱。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又增设东厂,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三年(1477)又设西厂。武宗(朱厚照)正德初年,刘瑾奏设内行厂,自领之,虽锦衣卫、东西二厂亦在侦缉范围之内。锦衣卫、东厂存至明亡。 最初只是暗中侦查大臣的举动,并没有逮捕和审讯的权力。明初只有几百人,明中后期达十几万人。,明叶盛水东日记卷四: 臨安錢宰子予武肅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廟禮徴同諸儒修纂尚書會選孟子節文公

14、退微吟曰四鼓鼕鼕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察者以聞明日文華燕畢進諸儒而諭之曰昨日好詩然曷尝嫌汝何不用憂字宰等悚愧謝罪未幾皆遣還宰以國子博士致仕家會稽。 丁易明代特务政治,中华书局。,宋濂尝与客 饮 ,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

15、传传),二、 学校和科举制度 (1)学校 1)国子学:为最高学府。中央政府主办,洪武十五年后改名为国子监。设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等官。 国子学的学生叫监生。 2)府(州)县学:由地方政府主办。 府学教官:教授; 州学教官:学正; 县学教官:教谕。 3)村镇的民间学社,由这类学校由私人主办。,(2)科举“永制” 洪武十七年(1384),礼部颁行了“科举成式”,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程式为明清两代科举制奠定了基础。此后500年年没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永制”。 1)童试:又称童生试,是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也是科举的预备考试。 明代,凡是没有取得县学、州学、府学学生资格的

16、人,不论年龄大小,通称为童生或儒童。,童试的四阶段 A县试:由知县主持; B府试:县试合格的考生参加由知府主持的考试; C岁试:又称院试,由提督学政的提学官主持。 提学官是朝廷委派的负责省级考试和教育事务的官员,一般任期3年。任职于南京、北京的提学官称为学院,任职于各省称为学道、学政、或学台、宗师。 岁试任务: A从童生中选秀才;B对地方学校原有生员(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给予奖惩。 通过岁试的童生,即为府州县学生员,称秀才、相公。,D科试:岁试之外,提学官在每逢3年大比之前举行的考试,选拔府州县学的生员参加乡试。 科试成绩列一、二等的,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 2)乡试 又称乡闱,大比。是科举生员参加的省级考试。时间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桂榜、秋贡等。共分三场考试。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中者称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 举人是一种正式的科名和资格了,即使会试未能考中进士,也可以通过吏部铨选而做官。,3)会试 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地点在礼部的贡院。于乡试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