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19673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0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7.17).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高中物理选修高中物理选修 3 3- -5 5 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 一、动量一、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 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 P = mv。 单位是smkg.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 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 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 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

2、系的,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系统内部各 物体相互作用力, 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 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 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一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 这时一个物体系内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 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动量是矢量, 因此 “系统总动量” 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 而不是代数和。 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 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3、 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那么系统 内部各物体的相互作用,不论是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还是电力、磁力,动量守恒定律 都适用。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时,不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运动方向;在相互作用时不论 是否直接接触;在相互作用后不论是粘在一起,还是分裂成碎块,动量守恒定律也都适用。 3、动量与动能、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动量与动能的比较: 动量是矢量, 动能是标量。 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互相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往往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 2 动(比如热、光、电等)相互转化的物理量。比如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研究机械运动转移 速度的变化可

4、以用动量守恒, 若要研究碰撞过程改变成内能的机械能则要用动能为损失去计 算了。所以动量和动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比较:前者是矢量式,有广泛的适用范围,而后者是标量式 其适用范围则要窄得多。这些区别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4、碰撞: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间极短,作用力又很大,其他作用相对很小,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化 的现象叫做碰撞。 以物体间碰撞形式区分,可以分为“对心碰撞”(正碰), 而物体碰前速度沿它们质心的连 线;“非对心碰撞”中学阶段不研究。 以物体碰撞前后两物体总动能是否变化区分,可以分为:“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系 总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

5、”,完全非弹性碰撞是非弹性碰撞的特例,这种碰撞,物体在相碰 后粘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 各类碰撞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不过在非弹性碰撞中, 有一部分动能转 变成了其他形式能量,因此动能不守恒了。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 统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利用图 2-1 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让 一个质量较大的球从斜槽上滚下来, 跟放在斜槽末端上的另 一个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两球均做平抛运动由于下落 高度相同,从而导致飞行时间相等,我们用它们平抛射程的 大小代替其速度小球的质量可以测

6、出,速度也可间接地知 道,如满足动量守恒式 m1v1=m1v1+m2v2,则可验证动量 守恒定律 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如果一个质量为 m1,速度为 v1的球与另一个质量为 m2,速度为 v2 的球相碰撞, 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1v1+m2v2. 【实验器材】两个小球(大小相等,质量不等) ;斜槽;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 度尺;圆规 图 2-1 图 2-2 P 3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两个小球的质量 m1和 m2; 2.按图 2-1 安装好斜槽, 注意使其末端切线水平, 并在地面适当的位置放上白纸和复写纸, 并在白纸上记下

7、重锤线所指的位置 O 点. 3.首先在不放被碰小球的前提下,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从静止滚下,重复数次, 便可在复写纸上打出多个点,用圆规作出尽可能小的圆,将这些点包括在圆内,则圆心 就是不发生碰撞时入射小球的平均位置 P 点如图 2-2。 4.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上,使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能发生正碰; 5.让入射小球由某一定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重复数次,使两球相碰,按照步骤(3)的办法 求出入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N; 6.过 ON 在纸上做一条直线,测出 OM、OP、ON 的长度; 7.将数据代入下列公式,验证公式两边数值是否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8、 : m1 OP=m1 OM+m2 ON 【注意事项】 1“水平”和“正碰”是操作中应尽量予以满足的前提条件 2测定两球速度的方法,是以它们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代表相应的速度 3斜槽末端必须水平,检验方法是将小球放在平轨道上任何位置,看其能否都保持静止 状态 4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5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 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释放小球 6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7m1 OP=m1 OM+m2 ON 式中相同的量取相同的单位即可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于实验操作中,两个小球没有达到水平正碰,

9、一是斜槽不够水平,二是两球球 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给实验带来误差每次静止释放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 作用力就越大,动量守恒的误差就越小应进行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以减小 偶然误差 下列一些原因可能使实验产生误差: 1若两球不能正碰,则误差较大; 4 2斜槽末端若不水平,则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而造成误差; 3O、P、M、N 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 4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5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每次做实验时不是统一标准 三、三、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碰撞:相互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的过程叫碰撞。 完

10、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系统内只发生机械能的转移,无机械能的损失, 称完全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机械能有了损失,称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机械能损失最大(转化为内能等) ,称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 四、普朗克量子假说四、普朗克量子假说 黑体和黑体辐射黑体和黑体辐射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 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 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 其最小的、 不

11、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 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1905 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1913 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 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以物体间碰撞形式 分类 以物体间碰撞前后 两物体的总动能是 否发生变化分类 碰撞的种类 正碰 斜碰 弹性碰撞 非 弹 性 碰 完全非弹性 5 到 1925 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12、 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 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 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 、辐 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 又有吸收外界辐 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 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

13、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五、光电效应五、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 象 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装置:如右图。 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 限 频率才能发 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 光电流强度 (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 6 少) ,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 10 9 秒。 2、波动

14、说在光电效应上遇到的困难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波动 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条都遇到困难 3、光子说 量子论: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 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h=. 光子论: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 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h=. 其中是电磁波的频率,h 为普朗克恒量:h=6.63 10 34 sJ 4、光子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 获得光子后其动能增大, 当功能大于脱出功时, 电子即可脱离金属表面,

15、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才能越大,飞出时最大初功能也越大。 5光电效应方程: 0 WhEk= E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当 Ek =0 时,c为极限频率,c= h W0 . 六、光的波粒二象性六、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物质波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 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 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物质波。满则下列关系: P h h = ,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概率波. 七、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七、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

16、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电子的发现: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7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 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 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粒子散射实验:1909 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 完成的. 装置:如右图。 现象: 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 90,有的几乎达到 180,即被反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