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18557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教学文稿(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纲要的有关说明及示例,登封市教学研究室,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如何编制学期课程纲要? 怎样分解课程标准?,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教学的三种取向,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什么,是什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 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逆向设计) 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体现

2、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是外加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评价的设计通常是在课程单元完成之后,其功能在于检测或提供反馈,不具有指导教学的功能。而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确定后,就要思考如何评价和检测这些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即:要根据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编制适合的评价方案(你如何确定把学生带到那里?),也就是说为了达到目标,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表现?这些问题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基于标准的教

3、学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注重学习结果的达成(目标就是检测学生达成标准的依据),但是,它对学习结果的理解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只是学习成绩,而是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就是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多种方法,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进步的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用以改善自身的教学。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结果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但达成这一结果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基于标准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判断,良好的教学证据就是看是否达成了共同制订的标准。,实例:一份教案,【主

4、题】8.1平均数(1)(初中数学八上) 【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内容与学情分析】略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和8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6、7、8检测目标3的达成。,【学习过程】(简) 生疑:Q1、2 释疑 一、何为算术平均数?(Q3

5、、4) 二、何为加权平均数?(Q5、6) 三、权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Q7) 提高 四、加权平均数有何用处?(Q8) 小结 作业:课本P253,第1、2、4题,分析:本教案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思想,也体 现了教学即评价的尝试;根据课标、教材与学情确定 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检测题;目标达成的路径由4个 主导性问题和8个习题构成。,此案例来自郑州市第五十二中方万冬老师,二、如何编制课程纲要,(一)何为课程纲要?,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一门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 实施:我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我怎么知道他

6、们已经到那里?,(二)课程纲要呈现格式,(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2)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具体的撰写要求有:全面、适当、清晰;一般4-6点,每点1-3句来描述;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课程实施:如何更好的实施上述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它涉及学习主题/活动安排,教与学的方式等。 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上述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是学生表现更好

7、等。 (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三)课程纲要的意义,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 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全貌或相关政策 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质量管理,作为一份课程合同 作为一份认知地图 作为一份课程计划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案例: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学内容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时间:66课时 设计者 :于小成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知道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切

8、截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的开展,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 在具体情景中解释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发展运算能力。 3.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符号意识;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多边形、扇形、圆等简单平面图形并了解其相关性质;会进行线段的长短或角的大小的比较. 5.会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6. 经历数据的收集、

9、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有效地展示数据.,(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 (1课时)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课时) 2、展开与折叠 (2课时) 3、截一个几何体 (1课时)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2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三)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 (2)学案:根据学校特色和学情编制科学有效的导学案。 (3)网络:合理利用电子白板班班通。 (4)练习:每节课后的课堂练习、

10、习题及通过教师整合的达标检测题。 (5)纠错本:学生根据自己的错题情况自编。,2.实施手段 (1)学案教学:通过导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 .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四)、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满分100分) (1)课堂学习态度 预习情况(课前准备)(10分) 课堂学习状态(参与/回答/讨

11、论/合作)(20分) 课后作业(是否上交/独立完成/错题纠正)(50分) (2)综合实践 积极参与集体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15分) 参与课外数学兴趣小组。(5分) 2.结果性评价(满分100分) (1)学校统一组织的每月月考成绩总计占结果成绩的10%。 (2)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占结果总成绩的10%。 (3)由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占结果总成绩的80%. 学期总成绩=过程性评价20%+结果性评价80%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其评定结果为: 优秀(总成绩在85分以上) 良好 (总成绩在80分以上) 合格(总成绩在60分以上) 需努力(不满60分),

12、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时间:129课时左右 设计者:张水灵 课程目标: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汉语拼音至少认识450个字,至少会写350个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背诵优秀诗文至少15篇左右。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在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5、逐步养成讲普通

13、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人交谈;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学案: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编制导学案。 试卷: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单元测验试卷、期中、期末试卷。 其他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各种标牌广告、网络、报刊、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同步阅读、同步练习、生字词卡片等。 2.课程实施 (1)多种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用已有的、习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这里所

14、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挑选常用的可以包含生字的词语,或用生字、词写句子,编儿歌,做游戏等。,(2)每节语文课都安排10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分散难点;把识字写字与学文结合起来;指导写字,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在写字量的把握上,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每节课都安排生字的复习。 (3)培养学生学会默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进行阅读,推荐优秀阅读材料(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情境(竞选“演说”、我是“小导

15、游”、辩论会、动物植物介绍会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倾听,重视对学生准确的评价,重视规范语言,鼓励表达。 (5) “挖掘写话教材,激发写话兴趣”,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比如: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读后感、仿写;,课程评价 (一)过程评价(20分) (1)学习态度(参与/回答/讨论/合作),评定等级: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需努力(1-2分)。 (2)作业书写作业(是否上交/是否独立完成),评定等级: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需努力(1-2分)。背诵作业,评定等级:优秀(5分);良好(4分

16、);合格(3分);需努力(1-2分)。 (3)参与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评定等级: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需努力(1-2分)。 (二)结果性评价(80分) 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占总成绩的80%。成绩评定,满分100分。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期学业水平成绩。评定等级为: 优秀(总成绩在80分以上) 良好(总成绩在75分以上) 合格(总成绩在60分以上) 需努力(总成绩在60分以下),三、怎样分解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行为主体谁学 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学(到)什么 行为条件(学习环境)怎么学(如何展现) 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从陈述课标的句型结构来看,有以下四种类型 : 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 ) 行为表现行为条件 行为表现表现程度 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描述的是“学(到)什么” 如: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语文四段) 理解乘方的意义。 (数学三段) 了解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