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916333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电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临电工程未按规定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其错误现象如下:1)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或方案编制内容不齐全;无审核、审批手续;2)用电组织设计编制滞后施工,不能指导施工,无针对性。解决措施:1)临电工程安装前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临电工程用电组织设计,企业审核、审批结束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向建筑电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实施临电工程安装。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5台以下和设备容量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编审程序不变。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

2、容:(1)现场勘查;(2)确定电源线进线,变电室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3)进行负荷计算;(4)选择变压器;(5)设计配电系统: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设计接地装置;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2、临时用电工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未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其错误现象如下:1)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中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总配电箱(配电室)电源线采用五芯电缆时,PE线未接在工作接地线上或接在建设单位提供的

3、电源开关柜的金属外壳上,独立于变压器的中性点;2)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使用共用变压器供电,总配电箱(配电室)电源线使用四芯电缆时,PE线未接在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测零线处,接在总漏电保护负荷侧零线处,形成TN-C接零系统,造成漏电保护器误动作;3)某分配电箱动照合用的三相四线制配电,其电源线使用四芯电缆,缺少PE线造成其所控制的电气设备未接保护零线,形成了局部未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4)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总开关使用了漏电断路器,施工现场总配电箱(配电室)电源线的PE线接在建设单位电源总开关漏电断路器负荷侧零线处,造成了工作零线与保护

4、零线之间的电气连接,不能形成TN-S接零保护系统;5)动照合用的分配电箱电源线使用铠装电缆,利用钢皮替代PE线用,PE线未单独敷设,其导体截面载流不够,短路产生强大电流时,容易造成电气火灾,错误地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解决措施:1)按临电工程规范要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2)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或者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见规范5.1.1图)。3)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

5、路共用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见规范5.1.2图)。3、施工现场临电工程未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其错误现象如下:1)设置了总配电箱,在各路漏电保护器负荷侧直接接到设备启动开关上,控制设备运行,缺两级配电;2)设置的配电箱,在配电箱内设置了多路“一闸、一漏”直接接到设备启动开关上控制设备运行,替代开关箱用,缺少一级配电;3)用电设备的启动开关直接接

6、在分配电箱控制回路的断路器负荷侧,未设置开关箱,缺少关键的末端配电。解决措施:1)按临电工程规范要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采用三级配电是指从电源进线开始至用电设备须经三级配电装置。即总配电柜或总配电箱(下设若干个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下设若干个开关箱),开关箱.总配电柜(箱)内设若干分配电箱的若干个分路,且动力和照明应分路控制;分配电箱内应设若干开关箱的回路,且动力和照明应分回路控制;开关箱内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规定。4、临电工程未采用漏电保护或漏电保护器选择不符合规范要求,其错误作法现

7、象如下:1)总配电箱(柜)内未设置漏电保护器,虽然开关箱设置了末级漏电保护器,但造成缺少一级漏电保护;2)总配电箱(柜)设置了漏电保护器,开关箱未设置漏电保护器或设置了漏电保护但用电设备直接接在隔离开关的负荷侧,造成末端设备无漏电保护,缺少二级漏电保护;3)三极四线制和四极四线制漏电保护器,其应三相四线制配电,但使用四根导线配电,未达到三相五线制(比如塔吊、起重升降机等);4)总配电箱中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时间不大于0.1S;5)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大于30mAS;

8、6)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大于30mA或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大于0.1S;潮湿作业场所开关箱里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大于15mA或额定动作时间大于0.1S;7)分配电箱里使用漏电断路器其匹配参数与上、下级漏电保护匹配参数不合理。解决措施:1)按临电工程规范要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2)采用二级漏电保护是指整个现场施工用电工程中,必须在总配电箱(柜)、开关箱中设置漏电保护器。总配电箱(柜)中漏电保护器可按总的设备容量或按分路设备容量选择,开关箱的漏电保护器应按所控制的设备容量选择。3)总配

9、电箱(柜)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动作电流与额定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4)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5)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极数和线数必须与其负荷侧负荷的相数和线数一致。5、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含脚手架外侧)、起重设备距外电线路小于安全操作距离,对外电线路未进行防护,其错误作法和现象如下:1)在外电架空线路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

10、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2)防护设施架体根部不牢固稳定,架空线蓬线处使用大眼安全网隔离,未达到IP30级要求;3)防护设施上缺少安全警示标志及夜间照明;4)防护措施搭设与外电线路之间,未按规范4.1.6条要求防护设施的搭设与外电线路小于安全距离。解决措施:1)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含脚手架外侧)与外电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当不满足安全操作距离时,施工单位必须搭设外电防护设施,并应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夜间应有红色警示灯;(1)防护设施必须采用绝缘材料,按木脚手架搭设规范要求搭设并兼顾稳定,且对外电线路的蓬线处的隔离防护应达到IP30级;(2)外电线路防护应编制

11、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履行审核、审批手续后报属地电业部门批准后实施;(3)外电线路防护设施搭设完毕后,施工项目部应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4)如果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严禁施工。6、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未由电源进线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TN-S接零保护系统,其错误作法和现象如下:1)保护零线(PE线)未在电源侧工作地线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的重复接地处引出,未形成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2)施工现场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未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装置电阻值隐蔽前未作测试记录;3)施工现场的重复接地数量不够,垂直接

12、地极使用一根,接地线只引出1根,使用螺纹钢替代重复接地体;4)三相四线制配电使用四芯电缆外敷一根PE线,且其导线截面与相关相线截面不符合规范5.1.8条规定;5)PE线当工作零线使用造成漏电保护器误动作。解决措施:1)采用TN系统做保护零线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TN-S接零保护系统;2)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3)保护零线在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的垂直接地体不得少于2根,在接地装置不同处引出的接地线不得少于2根,其

13、接地实际电阻值不应大于10;4)PE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必须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接地;5)保护零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配电装置(开关箱)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PE线应为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6)PE线上严禁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7)电缆中必须包括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7、施工现场临电工程,在TN系统中,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未做保护接零,其错误现象如下:1)电机的保护接零接在接线盒内,未接到明显处,由于机械振动造成接线盒接线端螺栓松动,PE线断接;2)照明器具的金属外壳未接PE线,带金属外壳的灯具未达到单相三线制;3)手持电动工

14、具的金属外壳未做两点PE线设置;4)电气设备通过橡胶传送带拖动的机械设备未接保护零线;5)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及铠装电缆的护套钢皮未接保护零线;6)靠近配电装置带电部分金属围栏未接保护零线。解决措施:在TN系统中,下列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1)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2)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3)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构架;(4)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5)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设的钢管、起重机的底座和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铠装电缆的护套钢皮等;(6)安装线路杆(塔)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

15、壳及金属支架。8、配电室及配电柜的设置和母线安装不符合要求,其错误作法和现象如下:1)配电室的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坪,造成雨水灌入,破坏设备的绝缘强度,造成停电事故;2)配电室无通风措施,造成潮湿影响设备绝缘强度,酿成短路事故;3)配电室顶棚使用易燃物铺盖,未达到3级防火,无灭火器、防火措施不齐全;4)配电室门向内开,无事故照明,发生事故出入不便;5)顶棚距地过低,堆放杂物,安全通道不够宽度,不便于维修及事故处理;6)配电柜缺少电压表、三块总电流表;7)配电值班室内无电工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现场临电工程配电装置布置图及值班记录。解决措施:1)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坪300mm,并应设在灰尘少,潮气少,振动小、无腐蚀介质,无易燃、无易爆及道路畅通的地方;2)配电室和控制室应自然通风,并应采取防止雨雪侵入和动物进入的措施;3)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级,室内配置砂箱和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4)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并配锁;5)配电室的照明分别设置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6)配电室应保持清洁,不可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杂物;7)配电室顶棚与地面的距离不低于3m;8)配电值班室内应设有电工的岗位责任制、临电工程的操作规程及值班记录(包括配电柜运行记录)及现场配电装置布置图。9)配电室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背对背布置不小于1.5m,双列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