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微(1).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11752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微(1).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微(1)内容摘要:进入新世纪,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中小学中全面实施,这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要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改革自身,使其不断完善,为新形势下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师资人才。声乐学科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需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所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必然包括声乐学科教学的改革。关 键 词:新课标 高师声乐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自2001年起,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中小学全面实施,这为中小学音乐教

2、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它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成败。所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顺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目标及教学模式,改革自身,使其不断完善,为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声乐学科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需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所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必然包括声乐学科教学的改革。目前,在我国的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声乐技能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尤其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声乐大课以

3、理论讲授为主,小课则以个别技能传授为主。传授的内容一般围绕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难度,较少涉及相关知识和顾及学生的兴趣、需要、感受。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培养出作为基础教育工从事声乐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正因为此,高师声乐教学必须改革。在“新课标”中,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有了很大变化,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以此理念为指导,培养出具有完美人格的学生,使学生在获得音乐文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在心理品格、生理健康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笔者以为,高师声乐教学应以此为目标,为培养出具有这样先进理念和能力的音乐教师而努力改革。首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

4、教育观念。“新课标”理念要求高师声乐教学不能仅仅是一种单纯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艺的纯技术课程,而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使之具备作为教师进行声乐教学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的课程。为此,声乐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着眼点从单纯的“育才”转变为“育人”;从只关注声乐演唱技能的传授,到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理需求,关注学生未来所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音乐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尊重客观规律、鼓励个性发展。高师声乐小课一般采用一对一的上课形式,声乐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品质、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嗓音特点和发展可能

5、,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发声练习与演唱曲目。对待条件好、基础好的学生,要善于引导,给予鼓励,使他们的才智得以施展,专业能力上“更上一层楼”;对于条件差、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取得进步。再次,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声乐教学一直以“师父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一对一地教学。教师凭自己的教学、演唱经验进行启发、引导、“传艺”;学生通过理解、模仿、感悟去接受歌唱技能的传授,主观能动性得不到积极的发挥,教学中不能产生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要求已不相吻合,与中小学音乐课中声乐教学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高师声乐教学不是培养具有高深技能的歌唱家,而是培养具有基本歌唱能力,能用美的歌声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基础音乐教育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歌唱基本功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进入声乐作品内部,感受美、体验美;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要善于挖掘与之相关或声乐以外的知识给予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并进行鼓励、引导;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对声乐技能、音乐要素的准确而敏锐的辨别和表现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演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必要的纠正。 共2页: 1 论文出处():线颖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