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预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11743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预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预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预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预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一、以胡同文化预学案初稿为例谈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预学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人在初次教学胡同文化时,设计了如下的预学作业:任务一:阅读相关背景知识。* 祺人祺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他曾在北京胡同中住了四十多年,对市井生活非常熟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

2、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胡同文化是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 关于“胡同”一词来源。一为: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如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读音做了“胡同”;二为:蒙古语、突厥语、女真语、满语等少数民族“水井”大致是huto这样的音。井泉是居民生命之源,所以胡同的引申意就是居民居住的地方,后又被引申为街巷;三为: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胡同为“胡人大同”之意。* 关于“文化”。A.“文化

3、”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英国人类学家泰勒B.“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C.“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他人的,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文化”就是生活方式。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任务二:细读全文,思考:文章写出了怎样的胡同和怎样的胡同文化?胡同和胡同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任务三:对胡同和胡同文化到底饱含了怎样的感情?面对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是什么态度?任务四:对于胡同的衰败、没落,你有什么想法?对于这个正在消逝的老北京,这种正在消逝的文化,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有疑问,请写在下面

4、。这样的预学作业设计,内容多而全面。背景知识板块,教师将、胡同的来源以及“文化”一词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任务二至任务四的设计,实际就是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做了一次阅读理解,并且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上课的三个环节。在具体的上课操作阶段,课堂正是在这样三个问题的牵引之下,逐步完成。这样的设计,学生在课堂上毫无新鲜感,因为课堂设计的环节已经预知,他们在看似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被动地回答老师早已预设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那堂课的感觉不甚理想,虽然课堂按照最初的预设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但学生的状态非常疲惫,感觉在不断应付一堆扑面而来的问题。学生一直是在被动地思考,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所有预学作业问

5、题的答案都是定向的、唯一的。对于该次预学设计的最后一项,“如果你有疑问,请写在下面。”亦是形同虚设,因为一篇学生没有完整细读的文章,学生何来问题?或者说该问的问题,老师是不是已经都已问了呢?对于这次设计,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在上课之前把课文的相关知识全面掌握,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文本内容的梳理都包罗进去。这样的预学对学生而言,其作用主要是教师在上课前的阅读理解和课堂问题预告,学生兴趣不大,?溲?习意义也不大。时下,许多教师在设计语文预学作业时往往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路径,设置一个定向性的问题。全体学生在这个统一的学习通路中学习,共同回答一个教师提出的具有定向答案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虽

6、然便于进行管理和控制,但是留给课堂生成的空间非常狭小,学习便缺少了许多意外的发现和惊喜。二、以胡同文化预学案修改稿为例谈语文预学作业设计的作用(一)与课堂教学内容建立紧密联系预学在认知上是为了与所学的新知识建立一种联系,课文所涉及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文知识本身,它必然与创作的主客观因素有密切关系。如胡同文化一文,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久居北京,非常熟悉北京人的生活,对现代文明进步大潮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另外,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是很有特色的,他的语言平白、朴素,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所以,为拉近学生与作家作品的距离,做好阅读准备,在背景知识的设计上,

7、本人对胡同文化预学作业的背景知识做了以下修改:任务一:阅读相关背景知识。* 走进汪曾祺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师从沈从文。虽是江苏人,但他曾在北京胡同中住了四十多年,对市井生活非常熟悉。他耳濡目染北京文化,对北京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平白、朴素,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因此有人评说,汪曾祺的文字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每句话看上去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故能姿态横生,气韵生动。* 关于本文这篇文章,是给沈继光(摄影家)的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胡同之没收录了从1984年至今,近30年断断续续拍摄的北京古城约8000幅摄影作品。由于北京古城在建设中的大肆拆毁,照片中的大部分胡同老屋在疾速消逝着,那速度超过了我们记录的速度。也许,胡同之没是我们对古城消逝前的最后注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