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言与文学》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六册.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02796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语言与文学》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六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语言与文学》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六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言与文学》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六册.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者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分析时,首先需要借助工具书或相关资料对文中引用的这三句话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认识。参考答案:刘勰(465520),字彦和。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心雕龙,共50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神思是第26篇,属创作论部分,“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其意思是:构思的妙处,是作家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融会贯通。这里初步总结了形象思维的特点,作家的联想和想像离不开事物的形象。比兴是第36篇,也属创作论部分。“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其意思是:作者运用比兴方法,是对事物进行了全面观察;作者的思想和比拟的事物,虽然像胡、越两地那样距

2、离极远,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像肝胆那样密切。物色是第46篇,属批评论部分。“山沓水,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其意思是:高山重叠,流水环绕,众树错杂,云霞郁起,作者反复地观察这些事物,内心就有所抒发。春光舒畅柔和,秋风萧瑟愁人;像投赠一样,作者以情接物,像回答一样,景物又引起作者创作的灵感。以上三段文字,都说明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形象。2.什么是平上去入?它大体上是怎么演变的?怎么划分平仄?提示:这要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才可弄清楚,不过对于高中生来讲还是有必要知道一点的。参考答案: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只能大体上说说。平上

3、去入,是中古的汉语声调,这一学说起源于南朝,沈约著的四声谱认为:声调问题“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这说明古代汉语的声调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根据古代韵书的记载,中古汉语语音的声调一直是四声。每个声调中又有不同的韵部。到了元代,北方话的声调起了重大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平声分成了阴阳两声,入声字被分解到了其他三声中。古人把平声类作为一类,把上去入三声作为一类,归为仄声。用普通话读古诗有的已经不押韵了,就是因为入声韵消失了。3.什么叫“辙”?提示:过程可参照上一题。参考答案:中古音韵最常用的是106韵部,宋代以后,称之为平水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古代各个时期的各类韵文,取韵读相同或相近的字,依照一定的韵例而重复出现,造成语音上的和谐美,就是押韵。上古韵文按上古音韵部来押,中古以下韵文则按诗韵、词韵、曲韵来押。戏曲专用的韵分十三大类,叫十三辙。每一韵被称为一辙。如文中提到的“灰堆辙”、“怀来辙”,“乜邪辙”又叫“迭雪辙”,“发花辙”又叫“麻沙辙”。词语“合辙押韵”指的就是诗词曲的押韵情况。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