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1).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022376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1).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1)摘要: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打造品牌,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焦点主要包括院校精神、治校理念、科学定位、协调发展、竞争力、办学规模等。概言之,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焦点在于质量和特色。 关键词:一流高职院校;院校精神;治校理念;定位;协调发展;规模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

2、重要前提,是打造品牌,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那么,什么是一流高职院校,其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高职院校精神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提升。所谓“质”的提升,主要包括精神的培育、办学的定位、功能的扩展等。高职院校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 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但高职院校的精神尚未凸现出来。那么,什么是高职院校精神?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精神是一所院校的内在气质和价值追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理想和动力。高职院校精神是赋予学院以生命、活力并反映学院办学传统、

3、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体现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高职院校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性特征,既不能重复中专办学的传统,也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东西,必须培育一种独一无二、凝心聚力的精神品格。具体说,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寻求真、善、美的协调统一。“真”指“公园不是校园”、“大楼不是大师”、“数量不是质量”的高职院校发展之真;“美”指“教授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增效”的高职院校办学之美;“善”指“以生为本”、“以德为魂”、“以勤为径”、“以创为先”的高职院

4、校育人之善。 二、坚持以能为本观,全面彰显院(校)长治校理念 院(校)长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扮演着总设计师的角色,是学院的灵魂。从世界一流大学形成过程的分析看,凡是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都留有杰出校长创造的辉煌。这些著名校长和著名大学相互辉映,大学给校长提供了实现教育理想的平台,使其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而校长又通过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提升了大学的办学水平,使其成为世界著名大学。基于这种理念,笔者认为,一流高职院校的形成,院(校)长的治校思想是引领学院发展的关键,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不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不懂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管理规律,而只热衷于搞规模

5、宏大的新校区建设,热衷于靠贷款搞大楼建设,是难以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与国外高职院校相比,我们的差距不在校园占地面积上,也不在教学设施上,而在观念上,具体来说,就是高职院校院(校)长办学理念偏离了“质量”的轨道。因此,高职院校的院 (校)长在重视建设大楼的同时,莫淡薄提升引领学院发展的治学理念,莫忽视学院的质量建设。 三、坚持市场需求观,明确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 高职院校定位选择和特色追求在谋求一流高职院校形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定位主要包括:层次定位、类型定位、面向定位、规模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等。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解决好

6、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是我们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重要原则。据全国81个城市 2002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是用人单位需求最大的3个行业之一,占总需求的 22.5,比2001年同期上升6.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倍率最大,为1.31;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倍率为1.13;高级技师倍率为1.08。据统计,全国城镇职工共1.4亿,高级技术工人约占3.5。以此推算,我国要达到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队伍40的比例,还缺高级技工约5000万人,即使达到“十五”规划的要求,仍短缺2300多万人。我国长江三角

7、洲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雏形已经凸现,但是生产过程中约80是农民工,技术工人不仅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而且知识与能力水平偏低。以纺织服装为例,设备更新周期约为5年,且开发和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仅达到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水平的1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我国既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大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地位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越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就越是有价值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确立科学的质量发展观,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到2003年9月底,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5,这是否说明已经到饱和状态了呢

8、?笔者认为,我国的高职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高职毕业生仍然是短缺的,高职毕业生是财富而不是包袱。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大量岗位缺人干,众多毕业生没事干”这一市场供求错位的严重问题,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办学定位不科学、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清晰造成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就业优先”这个纲,在定位上下工夫,在特色上做文章。特色不是以“大”定论,而是以“特”定论。实际上,水平都是通过特色来彰显的。有了特色,就有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和发展价值。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定位,采用“订单培养”模式,让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的过程,学生提前自我调整就业目标和锻炼适应岗位,这是高职院校发展定位的关键。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