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001131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爱莲说》长春版知识精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爱莲说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爱莲说二、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三、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四、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五、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

2、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梳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教师要求学生用“_一句比喻君子的_”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参考:“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教师小结

4、: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它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它的精神和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则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结和节操。 对比烘托手法。 1、教师提示: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

5、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却很多。 3、教师小结: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4、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

6、渊明的生活态度。 5、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是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来写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的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6、写作手法: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

7、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找出这些句子并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别请男女生读。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菊花”:“隐士”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用它的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紧扣“君子”的性格特征。7、手法巧妙: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得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

8、牡丹”作衬托,突出“予独爱莲”,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wt 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用“菊之爱”“牡丹之爱”作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9、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七)附: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气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风度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_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八)帮你小结: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

10、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_,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_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_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本文体裁是“_”, _,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_,还可以_,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3)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_,叫做骈句

11、。骈句和_以外,统称散句。(4)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_,立意高远,巧妙运用_和_;骈散相间。(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作为莲的总陪衬,以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6)本文采用了_、_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_,_,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二、填空题。“_”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_”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_”不攀附权贵;“_”美名远扬;“_”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三、问答题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12、”,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7、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流露出什么情感?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13、。9、本文所用的修辞方法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10、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你能看出什么问题?18、本文在语言运

14、用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处?四、拓展延伸发挥题: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3、在我们中学生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厌学,淘气打架的同学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说出你的想法。4、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5、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6、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现象?请你结合实际就“染”与不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