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 会读 多读.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997215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读 会读 多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读 会读 多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读 会读 多读.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读 会读 多读摘要:读,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核心。读,是一种接触,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悟,是一种记忆的准备,读就是积累。读书的过程就是在和伟人对话,学习先哲智慧,让自己的心灵更加丰盈。作为教师,应该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读书的好习惯,爱上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引领学生做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快乐的人。关键词:阅读能力 培养 教学每个人的阅读可以走到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阅读必须走到高处。阅读走向了高处,人就走向了高处。因为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的是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担当,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爱上读书享受阅读读是没有生命的文本成为学生独特的生命感悟的媒介,

2、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外化,是对学生由文本产生的情感的升华。语文是朗读出来的,朗读赋予文本新的生命。低年级,我的课堂就是读。要求孩子能自己读通了,读明白了,读高兴了就行。如果老师不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和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学生往往读上几遍,就不愿意读了。所以,在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孩子的心理。首先,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心理上的需求,这种需求不只是学生对文本再创造的求知的需求,还有一些人格上的需求,比如表演的需求,竞争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被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要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满足这种需要的机会。其次,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不光是形式的活泼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有层次有

3、梯度地读,自己读通了,和同桌读读,同桌认可了,再和别人比比,避免枯燥的反复的单一的读,表演着读、比赛着读、小组读、大家读。这样,学生读着读着就高兴了,读出了滋味,有话要说时就和大家交流一下。交流识字方法、交流自己想到的。让孩子知道语文很简单,把书读好听了,爱读了就行。这样的朗读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学会读书言意兼得虽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但是高效的阅读离不开老师给孩子方法引领,领悟了一种读书方法,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说读书必须训练,无论是默读还是朗读,都应该扎扎实实地训练,无论是灌输式地训练,还是润物细无声地训练。但训练的最高境界是尽可能地把老师的训练的意图和训练技巧隐藏起来,

4、在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下面,让我们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扎实的训练,而他自己还浑然不知“我是在接受训练”。我根据文章题材的不同来指导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引导读这类文章,读什么,怎么读,这才是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学生读到写景的文章时,就会主动阅读,抓住景物特点,并且背诵优美段落,不需要我再具体指导了。其他题材的文章也是给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写人的文章怎么读?读什么?读出人物的精神,读出你对人物的态度。叙事的文章,读出具体写了什么事情,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什么,给你有什么触动。课堂上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读出文字后面的东西了吗?”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会读书的孩子

5、心里藏着第三只眼睛。两只眼睛要读明白文字表面的东西,而第三只眼睛是读懂文章背后的东西。我不仅教给学生会读一篇文章,还让学生学会读一组文章。教会学生如何把一篇文章放在一组文章中,如何读厚了,把一种思想放在一个主题的背景下,如何读透了。我觉得这些并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是固定了一种模式,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在不断的学习中,自己去尝试,去发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一种工具,用这种学习的工具,去大量阅读同类文章,大量的同类阅读。提高了阅读的效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多读好书丰盈心灵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读一本好书,能点亮

6、一盏心灯,在阅读中孩子们的视野、心智、人格、情感、个性都在不知不觉地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而海量阅读让孩子们的语文越发有底气、越发厚重,让他们的心灵越发丰盈。从学生一入学,我就把读书习惯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孩子们养成了每日必读的习惯。每个学期初我都和学生一起制定读书计划,精心挑选必读和选读书籍,其中包括:古代经典和现代名作相结合,中外佳作名篇相结合。每天早晨心灵营养早餐20分钟是我们师生同读时间,每天清晨我的学生们都沉浸在清雅的书香里。有的孩子告诉我不读书睡不着觉,有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老师,您帮我劝孩子少读会儿书,别把眼累坏了。”这种好习惯的养成,缘于我的“感染”。我没有复杂

7、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感染、熏陶。我不要求学生必须读多少篇目,也没要求写什么读后感。让孩子们读到好文章要在班上读、谈,有时读到感人处,我们一起抹眼泪,说到开心处和孩子一起大笑。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养成了一种习惯,有好文章拿到班上读。学生的读书兴趣也带动了家长,家长也参与进来,其他的任课老师也参与进来,经常给我们提供文章。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我意识到爱读了还不够,还要多读,读整本书。我就有意识地把名著带到班上,他们写作业时,我也认真捧着读。他们课间休息时我也在那儿念。我有边读边抄的习惯,他们也学会了有好东西就积累,并且形成习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叫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去,讲的是一个人小的时候,最初看到的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会变成他未来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最初看到的是野草,野草就会成为他未来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最初看到的是花,他未来的生命里就是有花的。我们把这个东西移到阅读上来,也是一样的道理。让我们把最好的书带给孩子,让他们未来的生命里满目繁花,春意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