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96976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情境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导语,先声夺人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连结“温故”与“知新”的纽带,是沟通师生心灵间的桥梁,它犹如提琴家弦、歌唱家定调一样。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磁石吸铁

2、一样将学生情感和思维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之功效。导语的内容应是多种多样的,如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灿如星河的古典诗词,富于幽默的故事,令人启发的谜语,直观可人的实物标本,趣味横生的新闻,惟妙惟肖的模拟等等。导语的基本要求精练,有趣,准确。导语的类型也很多,常见的启发诱导式,熏陶感染式,设置悬念式,故事导入式等,无论哪种方式,都起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善于在思维中引发智慧的灵光。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学问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最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上不可遏止的内驱力。二、重在朗读,激发情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

3、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教师不应像食品加工厂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小学生的感情胜于理智,远远超过接受一个单调说教,课本内的作品大多是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运用各种电教手段,设置环境,就像舞台需要灯光和布景一样,创造气氛,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1、通过表情范读使其入境。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第一步。如观潮、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文章,完全可以通过师生的朗读来展示文章的画面和意境,那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温柔,时而雄壮的朗读,必然激发学生意识深处的丰富情感,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随

4、着学生情感和积累和升华,学生的感情将逐步由初级上升到中级、高级阶段,从而获得深刻的启迪和强烈的艺术熏陶,这是美的威力,是心灵的振撼,是情感的升华,并且孕育着对知识的探索。2、运用形象的语言创造意境,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人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不能说教师在脑子里播下一粒纯正的思想种子就算完事大吉,因为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每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应当是生动形象的,这样才能处处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觉察到美感,而这种美感,才能成为学生为之追求的巨大动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犹如用长短音符搭配成为学生为之追求的巨大的滋润,让迷茫的灵魂得到希冀的光明,在幽默中蕴藏悲楚在泪滴中展示微笑,

5、于朴素中寄托深厚,于单纯中体现丰富。比如:可爱的草塘就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隽秀的散文。教学这类文章,我在备课时先深刻地感悟,把握住课文的感情基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把抽象的语言变得浅显流畅,自然直观地再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迅速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冲动,诱发他们以作品中表示的艺术图景神往、倾心,产生共鸣,共鸣的境界是忘我的境界,学生到共鸣的时候,就像演员似的完全进入角色,角色与我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清楚的界限,作品中的人物就是我,我就是作品中的人物。这样,就为后来的作品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读,就是悟情,它是语文情境教学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6、之一。三、借助联想,融情入境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联想,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本质。通过想象,学生可以把时间缩短、空间缩小,或者反之,把它们放大、放长。“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学中的想象最富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最能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探索人的心灵是件困难的事情,它需要敏感、细致地观察较长的时间,而且它首先就需要学生本人具有一颗纯洁的和善的引起共鸣的心,善文者最大莫过动情乎,由情入手,沿着感情发展的线索,在感情的共鸣中完成本课的任务。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使之置身于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能大大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我在

7、教学丰碑一文时,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方法。丰碑一文写于1938年11月,是对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描写红军行军途中感人故事很多,而描写干部的感人之事还很少,在文章开始时,我用深沉的语调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先声夺人,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然后由学生讨论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为将军战士心中永远的丰碑。表情朗读后,学生的情与文章中人物的思想产生共鸣,理解文章内容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情境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既提高学生的读、悟的能力,又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内心体验,这内心的体验包括求知欲望的满足,自我能力的实现和审美过程的享受,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可见,情境教学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焦点,也是学生多思的根源。(四川省平昌县白衣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