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新闻学院翼发刊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新闻学院翼发刊词(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学院翼发刊词 小鸟的未来是鹰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赵中颉入学伊始,欣闻本科2006级学子欲创办刊物,颇显有志不在年高之豪情,初生牛犊何所惧之壮气,可嘉可奖!入学三月,合力筹划,今日年级刊物翼诞生从此2006级177名小鸟插上了翅膀,可以穿云破雾,直冲霄汉,鹰视天下,可喜可贺! 取名为翼,则定位高而必清晰。她将是一本立足新闻2006级青年学子的刊物,挟年轻之锐气,欲创造新文化与新闻化交叉的“特色性刊物”,集新闻性、文学性、思想性、 实用性和文化性为一体。如此定位,可见翼绝不满足局限于本年级、本专业、本学院、本学校;她立志高远,渴望成为西政校刊中具有影响力的学院杂志;成为校友中具有公信力的年级杂
2、志;成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杂志。 取名为翼,则宗旨高而必明确。“为学生快乐加料”、“为师长成就添彩”、“为学院 建设献力”、“为学校发展献智”的“四为”宗旨,彰显出她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翼的创作群均为学生,以新闻学院广大师生为读者群。她是真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刊物。 新闻学子要用跋涉不停的脚步和追求真理的眼睛,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传递。从今日始,翼将与新闻2006级学子联系在一起,一道呼吸,一同感触,一块震撼,一起奋进!庄子曰:“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愿我新闻学子驾学问之舟, “水击三千里”,乘知识之翼,“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愿2
3、006之翼展翅翱翔,越飞越高。小鸟的未来是鹰今天,你们有翼;明天你们有天下!目 录 新闻 印象 责任编辑:杨朝霞 记者:冯春梅 王静以梦之名 责任编辑:邓予 记者:王丹 刘鑫睿眸 责任编辑:王萌 肖腾人物透视 记者:李潇 李高艳天堂在左 责任编辑:谢书韵 夏超 刊号:Z-0222006-09:总第一期主办:新闻传播学院2006级承办:翼编辑部顾问;赵中颉 李隆琼 张师蒂指导:马东东主编:王萌副主编:杨朝霞编辑:谢书韵 夏超 李潇 李高艳 冯春梅 王静 王丹 刘鑫 邓予 美编 :杨朝霞 王萌 王鹭飞制作 :骏弛工作室封面设计:葛恩泽流淌着华夏的热血 沐浴着世纪的荣光 秉承着西政的底蕴 寄予着社会
4、的希望 新闻印象 用眼眸对家园守望 时间、空间不能阻挡 用笔触把心灵捍卫 驱逐屈辱和颓丧的悲凉 为共有的家园 共存的世纪 拥 有 忠诚 爱 希望新闻足迹 开拓者 杨朝霞 目 传承者 杨朝霞录 新闻日记簿 王静 冯春梅 印象特辑 被新闻学院选择不后悔的N个理由 杨朝霞十 二 年一 轮 回踌躇满志的新闻学子们走过的路,跨过的屏障,淌过的河兢兢业业的新闻老师们拿过的粉笔、站过的讲台、背过的教案焚膏继晷的新闻领导们写着的计划,把握着的方向、烦恼着的时间50人 148 人 178人 1369人:十二年旅程,有聚有散;法学教育,文学模式 新闻专业导向 复合人才,专业素质:十二年探索,有苦有甜;教室课桌 多
5、媒体VS摄影摄像工具VS资料库VS演播室:十二年建设,有哭有笑师生共同摸索 共同探讨 共同成熟:十二年积淀:有悲有欢也许只是偶然我们来到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但是因为爱,我们相携相助,渡过艰难困苦,在印记下深深脚印的大地上,准备腾飞。翼编者按:一晃,新闻学院已经建院十二年了。在数字中,十二算是特殊的一个:一年十二月,四季交替,播种和收获,从不懈怠的辛劳是为了在最后的时候能够无愧于这一轮回时令的馈赠。一轮生肖十二年,无数经过岁月淘洗却历久弥坚的故事和品质在祖祖辈辈的耳边弥漫,心中流连今年,我们的新闻学院也完成了她青春岁月的一度轮回,她的道路并非坦途,但行路的过程中,有十二届学子加入她的阵营,结伴
6、前行。虽说是“铁打学院流水的学生”但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寄托到了这里,在新闻人的前进方向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开拓出了一条条更加平坦的路途。 开拓者追忆 他们的历程不是经典 他们的地位胜过经典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95年是新闻专业第一届招生。50人,100%调剂。一切都在探索中。在生活上与我们当今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学习氛围,一样的课外生活;但在课程设置上和教学方式上与我们的差异就比较大。 当时的办学尚处于法学、文学、新闻教学三分天下,即新闻专业导向弱化的情况。所以本届毕业就业主要方向是国家机关.但是他们中间也有一大部分人,以自己的思维转换来突破专业藩篱,融合创新。如曾参与了院刊新报的创立的张立
7、平师姐在天津日报供职期间还读取中政的民商法研究生。她表示:“虽然我最初也是报的法学,但后来我喜欢上了新闻。思维的转变世那么明显,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一点点地有了这样的想法。新闻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工作,在工作中,你会发现世界,培养敏感度,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继续学习的动力。我继续攻读法律的决心就是在做法制新闻过程中看到了自身法律知识的不足,在工作的进一步要求下下定的。” 95届成为为西政新闻学院毕业生探路的第一批开拓者。做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将是未来每一届西政新闻系学子都会追忆的历史篇章。他们的历程也许不是经典,他们的地位胜过经典。我们的神话97届是新闻学院的一个明星级队伍。多
8、独立分子,多骨干人士,毕业专业对口性有突破性进展还有许多他们的事迹至今还在同学当中广为流传:无冕之王,集自信与追求正义于一身的傅剑锋师兄在就业时他不去选择稳妥地喝茶读报的公务员闲职,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时前途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媒体就职;在原就职单位崭露头角成为骨干时,却因无法适应“在金钱与权力重要摇摆的媒体”而毅然辞职,只身闯广州;在广州南方都市报独辟蹊径,不是争取留在刊物的工作中心部门,而是选择能展示自己能力的位置来打拼自己的天下;在南方周末专门从事社会调查的深度报道工作师兄的经历像一个志士传奇性的神话:坚定信念,寻找自我和不断自我挑战的生活理念和践行能力。 还有执著理想不懈努力最终实现自己北
9、大梦的杨凯师兄贺建平老师在我的朋友杨凯中写道:“他是一个生性活泼好动,体育活动几乎样样喜欢的小伙子,你很难想象它能在图书馆里静静地坐一天,流连于与思想家的对话中。”然而,就是那个杨凯,读书和生活都有打球的那股子劲,确立了目标就勇敢地向前冲。终于在毕业两年后经过难以言表的考验历程,最终踏进了北大文学院。 任何一个学院、学校都有它自身的文化氛围,历史积淀。在西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深厚文化氛围之外,新闻学院自身的特有气息:创新、超脱的眼光,个性化的思考等可以说是由97、98节的学长们铺垫、渲染出的。他们也是在许多老师口中的“成功、典型事例。”传承者记忆 走在门槛上的两届,与生活达成谅解他们
10、是比较特殊的两届01届是最后一届跨出老校区门槛的本科学生02届是第一届跨入新校区门槛的本科学生他们拥有同种渊源,从人数上,他们相等,从时间上,他们仅隔一年。而从空间上,他们却跨了一条长江他们在同一所学校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年华 却在不同的地域诠释着西政的新闻岁月。从二舍到九舍,转了两个弯。抚摩着班驳墙壁上爬山虎暗黄的叶子,在老校区古朴恬淡的氛围中,沿着01级学长的足迹行走的我看到了在歌乐山下成长的最后一届本科新闻学生所居之地。在一个宿舍门前徘徊良久后我默然离去。因为我仿佛也听到了他们在这里陌生又熟悉的欢声笑语。 在这里,148个新闻学子曾为学院燃烧过他们的热情:军训时的“军体拳舞”中飒爽英姿;策划
11、首创学院主持大赛;代表学校赴厦门参加“挑战杯”大学创业计划竞赛他们执着进取,同舟共济。 在这里,新闻学院为148个学子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第一次扩招,他们的队伍扩大,不再太过孤独;老校区历史积淀中学术气氛浓厚的熏陶使人心定神闲“坐得冷板凳”;丰富的研究生、教师资源供利用,常让人“如坐春风”;大学城中应有尽有,便利交通不用发愁;还有歌乐山美丽的春夏冬秋 01届的生活也许体现了李开复先生的话: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方向。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摄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但他们有的也并不全是幸运。他们的辅导员戴老师说:01届很特别第一年扩招,对师资上是个考验;对两地办学的弊端也深受触及,特别是到了后几年,老师的课程安排大多数在渝北校区,这边的同学许多事要靠自己摸索;新闻学院在老校区的硬件设备不是很强,现在学生所享受到的实践机会是当时未曾想过的。 是的,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