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965956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龙连段TJ13合同段 粗石山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TJ13合同段粗石山隧道出口偏压进洞 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TJ1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五年五月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目 录1.编制内容11.1编制依据11.3编制原则12.工程概况及设计概况12.1工程概况12.2主要技术标准22.3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32.4水文条件及气候条件32.5隧道出口设计概况42.6施工条件82.7技术及现场施工准备82.8主要工程数量92.9建设相关单位103.施工计划103.1施工进度计划103.2材料计划113.3设备计划124.施

2、工工艺技术124.1隧道管棚施工134.2左线半明半暗护拱施工174.3洞口段暗洞施工214.4监控量测方案39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65.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465.2安全保证体系475.3主要安全保证措施476. 其他技术保证措施496.1质量保证措施496.2雨季保证措施546.3文明施工措施546.4环境保护措施577. 劳动力计划608.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618.1总则618.2应急反应机构618.3突发事件预警和报告638.4抢险队伍658.5应急物资658.6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计划65粗石山隧道出口偏压进洞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内容1.1编制依据(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龙川至连

3、平段)TJ13合同段合同文件;(2)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公路TJ1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设计交底文件;(3)施工调查报告、管理交底、项目管理策划书及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公路TJ13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2005);(10)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机械设备、各类技术人员配备及施工队伍施工能力的基本情

4、况;(11)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资源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12)我单位在以往施工的类似本工程的的经验和资料。1.2编制范围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段TJ13合同段粗石山隧道工程出口(左线洞口里程为ZK104+358、明暗交界里程为ZK104+354,右线洞口里程为K104+342、明暗交界里程为ZK104+338)进洞施工。1.3编制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相应施工任务;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2.工程概况及设计概况

5、2.1工程概况龙川至怀集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1118”布局方案中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TJ13合同段起点位于连平县元善镇密溪村西侧,起点桩号为K100+040,穿越粗石山,终点位于连平县陂头镇李坑村附近,终点桩号为K104+968,路线全长4.928km。本合同段主要工程为粗石山隧道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较少,涵洞1座,无桥梁工程,粗石山隧道位于连平县城西北侧,为拟建高速公路下穿粗石山而设置,隧道总体走向方位角约295。该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368

6、.5m978.2m,山体自然坡度2345,植被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隧址区进口紧邻S341省道,出口有乡村道路可达,交通条件较好。粗石山隧道左线长4210m,右线长4182m,无斜井。隧道围岩设计概况见表2-1。表2-1 粗石山隧道围岩设计概况表隧道名称起讫里程长度(m)围岩分级长度(m)备注粗石山隧道ZK100+148ZK104+358421022801610320占全隧长度百分比54.2%38.2%7.6%K100+157ZK104+339418220111809362占全隧长度百分比48.1%43.2%8.7%隧道洞身围岩主要以砂岩为主;不良地质主要为进

7、口S341省道填土、12条构造破碎带、2段轻微岩爆段。2.2主要技术标准表2-2 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设计(技术)标准备注一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100km/h3设计荷载公路I级4设计洪水频率1/1005路基宽度新建四车道断面,路基宽度26m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与地震基本烈度加速度系数0.05g;基本烈度度二隧道技术标准1隧道建设规模双向四车道、双洞单向行车2隧道建设限界主洞:宽11m、高5m;紧急停车带:宽14m、高5m;车行横洞:宽4.5m、高5m;人行横洞:宽2m、高2.5m3隧道路面横坡与设计纵坡横坡-3%3%;纵坡左线1.45%接-0.5%,右线1.49%接-0.5

8、%2.3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粗石山隧道出洞口轴线约268,洞口地面自然坡度约70,坡向约292,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近于垂直相交。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主要为坡残积的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主要为强风化炭质页岩,岩层产状产状29552,发育的主要节理裂隙为J1:13090、J2:29574、J3:6290、J4:16045,岩体被切割严重。隧道出洞口仰坡开挖形成顺层边坡,岩体易发生顺层滑塌;且边坡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形成外倾楔形体,被结构面切割岩体自稳能力差,对边坡稳定不利。边坡及仰坡开挖时,在无坡面防护或无超前支护措施、不恰当爆破施工、地表水冲刷等情况下,被切割岩体易产生坍塌、碎落。总体上隧道出口仰坡及

9、两侧边坡属岩质边坡,稳定性较差。出口隧道左右线两侧发育冲沟,地势陡峭,进洞条件较难。图2-1 粗石山隧道出口原地貌照片2.4水文条件及气候条件2.4.1水文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沿线常年流水溪沟较多,沿沟系坡脚,在不同的侵蚀基准面常有基岩裂隙水以泉水形式排出。地表水较发育,隧道进出口均发育有小溪流,水量一般;隧道洞身山体发育多条冲沟,受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出渗补给,水量较小。 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流补给,顺地形向低洼处排泄,水量一般。 基岩裂隙水不均匀地赋存于下伏砂岩基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其次为地下水的相

10、互转换补给、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的渗入补给等,未发现基岩裂隙水地下出露点,地下水贫乏。2.4.2气候条件 项目区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植被丰富,水域发达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3539(八月份),最低气温-3.3-5.4(一、二月);雨量丰富,全年降雨量为1410.42126.6mm,集中在夏季,多为8761532mm,蒸发量多为116.21567.1mm,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全年约100200天为降雨天,空气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7.5%,春夏达80.582%;高山地段(500m以上)春夏经常大雾满布;风季长而弱,冬季多北风或西北风、

11、夏季东南风,平均风力23级,最大67级,偶尔89级。2.5隧道出口设计概况2.5.1洞口及洞门设计情况2.5.1.1设计原则 (1)按因地制宜、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洞口位置,尽可能避开滑坡、崩积体等不良地质现象。 (2)淡化洞口处理,合理选择进洞方式,尽可能减小洞口边仰坡开挖高度。 (3)洞口边仰坡防护形式应合理、有效,以确保洞口边仰坡的稳定。 (4)洞门型式应综合洞口地形、地质、原生植被、洞口排水、边仰坡稳定及景观等因素确定。2.5.1.2洞门设计 隧道洞口位置主要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进行确定,通过适当增加隧道长度和设置明洞以降低洞口边仰坡的高度,减小洞口边仰坡防护工程量,避免形成长期安全隐

12、患。隧道洞门形式主要结合洞口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进行拟定,尽可能采用利于保护环境、便于恢复原有地貌的洞门形式。 隧道出口两侧临近冲沟,地形较陡、路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交叉、存在一定偏压,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结构,左线设置4米长普通和6米长半明半暗结构,右线设置6米长偏压明洞。 洞口明洞段衬砌后采用分层回填,底部5m范围内回填M7.5浆砌片石,中部回填碎石土,面层夯填50cm厚粘土隔水层后采用三维网植草绿化;对于洞口平面布置图中边仰坡坡顶线以外区域的挖方,应通过回填恢复原有地貌,表面亦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为保证隧道洞门的稳定,明洞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250KPa,端墙式洞门的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350

13、KPa;洞口开挖后若基地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应采用换填、扩大基础或注浆加固等方法进行处治。2.5.1.3洞口边仰坡设计 由于在隧道洞口采用了加长明洞的方案进行处理,隧道洞口边、仰坡高度均较小;隧道洞口的边、仰坡坡率多采用1:11:1.25,对于部分边、仰坡高度较大的洞口,在最下一级边坡采用1:0.75坡率;为降低隧道明洞段边、仰坡高度,明洞段采用较陡的边坡坡率。 隧道洞口边坡采用8m一级设置,部分洞口根据实际情况最下一级边坡采用10m高度;坡顶设置2m平台,并设置截水沟;洞口边仰坡坡外5m处设置洞外截水沟。隧道洞口边、仰坡多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边坡高度较大的洞口采用框架锚杆植草防护。 隧道洞门段及

14、洞口临时边仰坡均采用喷锚防护;其中明洞段临时边仰坡采用1:0.5坡率,坡高与永久边坡一致;洞外临时边仰坡坡高和坡率均与永久边坡一致;喷锚防护参数为:C25喷射混凝土(10cm或20cm厚)+砂浆锚杆(L=4m,1.2m1.2m)+8钢筋网(20cm20cm)。2.5.2明洞及洞口段暗洞设计情况2.5.2.1明洞设计 明洞采用60cm厚整体式现浇防水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在存在明显偏压的地段,设置偏压明洞以平衡侧向压力。明洞开挖形成的临时边仰坡采用喷锚防护;明洞衬砌建成后两侧边墙底以上5m范围采用浆砌片石回填以使结构受力均匀。要求明洞基底置于稳定基岩上,浆砌片石上分层夯填碎石土,拱顶回填厚度以25m为宜。回填土顶面夯填50cm厚粘土隔水层,以防止地表水下渗。表2-3 明洞衬砌支护参数表衬砌编号适用条件二衬C30砼厚度二衬延米配筋拱、墙(cm)仰拱(cm)SMa普通明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