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挖掘校本研修的深度内涵.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925699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引领挖掘校本研修的深度内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引领挖掘校本研修的深度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引领挖掘校本研修的深度内涵.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引领,挖掘校本研修的深度内涵摘 要:校本研修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管理、规范制度、检查评比,而需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充分调动教师的内驱力,才能真正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以团队文化引领为切入口,充分挖掘校本研修的文化内涵,营造出“绿茶文化”“红酒文化”“咖啡文化”等一系列特色研修方式,走出了一条“制度保驾护航,文化引发内需”的研修之路,营造出芳香四溢的“自助助人,享受成长”的校本研修文化。 关键词:校本研修;文化引领;专业成长笔者在指导、调研各校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发现各校研修内容局限于课堂教学,存在着活动形式单一、教师机械应付、自我参与需求低下

2、、教师发展缓慢等现象。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只有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研修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内驱力,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校本研修活动才有可能转变为自发性、习惯性运作的力量,才能真正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鉴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笔者蹲点于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该校”),指导该校以团队文化建设为切入口,打造出“教学沙龙、渲意笔会、草根研学堂、红树林读书会”等一系列特色研修方式,我们喻之为校本研修的“绿茶文化”“红酒文化”和“咖啡文化”,走出了一条“制度保驾护航,文化引发内需”的研修之路,逐步形成了芳香四溢的“自助助人,享受成长”的校本研修文化。一

3、、“绿茶文化”促成教师专业互助把“绿茶文化”引入校本研修,就是给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思考、交流平台,旨在深化校本研究的内涵,营造教师专业互助的良好局面。我们发现目前采用较多的听课反馈式、个人反思式、骨干辐射式、城乡联动式等校本研修模式,存在着教师参与面比较有限、信息传递单向、忽视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充实以及精神层面的引领等缺陷。为构建校本研修新模式,扩大研修活动的受益面,丰富研修活动的受益点,从2010年开始,我们把“沙龙”和“笔会”创造性地纳入到了校本研修这一领域中,有效促成了教师专业互助,通过同伴激励,激发教师自我提高专业成长的夙求。1.教学沙龙:营造教育智慧的交流场教学沙龙

4、一般每学期举行两次活动,起初由各学科组结合各自学科需要上报沙龙主题,经教科室统筹安排,制定相应计划,落实活动时间。在经历了从一开始的“结构粗放、无序发散”到“主题细化、生成有限”再到现在的“多向激发、有序聚焦”三个阶段后,“主题式教学沙龙”这一特色研修品牌也逐渐走向了成熟。一次有效的教学沙龙要做到以下三点:(1)精心确定主题。很多老师之所以对研修活动兴趣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研修活动的主题太过空泛,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要让老师们有效参与,精心确定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2010年至今,该校已经成功举行了九次教学沙龙活动,在主题的选定上有的直面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的指向教学工作中的热

5、点、难点问题,有的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的研讨学生的学习成长。主题的精心选择,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研修模式“受益点单一”的瓶颈。(2)认真进行前期准备。为提高沙龙的实效性,要求参与的老师能针对主题回顾整理各自的认识,广泛搜集学习相关素材,从而做到发言观点明确,事例丰富。同时沙龙活动主持人还需精心策划预设,准备好交流提纲,以保证在主持过程中收放自如,促进参与者生成即时观点,形成良好的“沙龙场”。(3)及时做好总结反思。每次教学沙龙活动后,该校都会将现场录音整理成沙龙实录,并上传到校园研修平台上。及时总结沙龙活动,既是对整个沙龙活动的回顾,清晰老师们在沙龙活动中的所得,以指导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6、同时,又能激起老师们对沙龙主题的后续思考,使交流从结束又走向开始。2.渲意笔会:激荡教育灵感的碰撞场在对很多名师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笔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但当下有不少老师由于日常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在论文写作上又缺乏引领和指导,出现了“重实干,轻笔耕”的现象。为了唤醒老师们勤于思考、善于笔耕的热情,引领老师自觉地把教学实践所得转化成教学思想,学校创立了“渲意笔会”,这一 “在休闲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研修模式成为了教师碰撞教育智慧、激扬写作灵感、倾泻教育理念的又一平台。渲意笔会一般一学年安排一次,利用一两天的休息时间,赴相对安静的地方外出研讨。参加笔会的成员包括论文写作的教师和各学科骨干。

7、为使笔会更加有效,在举行笔会前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各教研组根据研究主题组织教师自愿报名;然后,报名教师独立选择论文写作点,组织论文结构;接着,各教研组集中研讨写作论文的论点及素材的合理性,进行第一次修改;最后,参与教师各自修改提纲,准备相关素材,制作简易幻灯片,准备交流材料。渲意笔会的具体交流活动分为个体发言、专家点评和集体会诊三个步骤。个体发言时,教师逐个用PPT为大家呈现自己论文的框架结构,并作相关的说明;接着由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各组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提纲从论文写作素材的实效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标题论点的贴切性等方面进行当场点评;最后分语文、数学和综合三大组进行小组深入细致的会诊式交

8、流,要求每位参与教师完善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初稿。为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回校一周后,教师对各自的论文进行细腻撰写和精心修改,各教研组的负责教师继续进行跟踪服务。论文初稿出来后,组织组内教师对这些论文进行再度讨论交流,集思广益,通过交流实现“自助助人,享受成长”的研修目的。二、“红酒文化”引领教师科研提升教师的教科研就如同红酒一般,初入时都觉得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但坚持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教育处处可研究,教育事事是研究。为打破学校科研的瓶颈,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激情,促成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行为的监管者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家”,该校成立了“草根研学堂”,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供强有

9、力的后备保障。以“草根”来命名,是基于扎根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草根研学堂是该校组建的一支教师科研骨干队伍,由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教师组成。研学堂以校教科室为组织机构,外聘市内外科研专家为该校科研导师,与各课题组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辅导,从而达成对课题的动态化田野式管理,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效。草根研学堂一般每月开展一次课题例会,包括课题指导、专家讲座、科研心得交流等形式。该校定期邀请外聘的专家进行课题指导和科研方法辅导,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研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为加强课题的动态管理,该校在校园博客中创建了“草根研学堂”博客群组,各课题组成员可上传研究材料,以达到过程跟踪和及时

10、指导的目的。为扩大课题研究的参与面,研学堂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提出了“以校总课题为龙头,以教研组课题为研究重点,以教师小课题研究为落脚点”的上伸、下延、平铺式的立体型研究机制,打造了“科研先导,研训联动”的校本研修机制,努力提升校本研修的科研含量。目前,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特色,申报了不同等级的立项课题,组内的研训活动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思考和实践,自觉地为日常研修注入科学性和研究性,做到研修科研化、问题课题化、实践理论化。三、“咖啡文化”丰富教师精神生活咖啡,需要慢慢品,细细尝,人们可以边品咖啡边读书看报,也可以高谈阔论。把“咖啡文化”引入到校本研修中,扩展了校本研修的范畴,使校本研修向教师的业余生活拓

11、展。为使教师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陶冶教师情操,2010年初,该校成立了“红树林读书会”,看书、谈书、思书,成了教师业余最重要的精神生活。红树林读书会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为目标,以“完善自我,发展学校;享受职业,美丽人生”为口号,由喜爱读书的二十多位教师自愿组成。读书会每月向读友推荐一本书,涵盖励志类、文学类、教学类等多种书籍,如启动心的力量论语心得窗边的小豆豆等,至今已阅读了约十余本书。读书会在学期初,由会员推荐阅读书目,在删选的基础上确定阅读书目,制定本学期的阅读计划。根据计划按月下发一本阅读书目,教师利用闲暇时间自由阅读,可根据阅读体会撰写读书心得。读书会每月举行一次集

12、体交流活动,形式有沙龙交流、外出采风、专家讲座、小组研讨等,让读书会成员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享受读书乐趣,修炼心性。读书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读友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教师的精神世界。一位读友在回眸读书会活动时写道:“读书会的活动,丰富了我们单一的业余生活。灯火阑珊的夜晚,我们相聚在一起,几盏灯光,几盘水果,简单而又质朴。我们聊着深藏心底的小秘密,借着大家的理解和鼓励疗好了内心多年的伤痛,重启心灵力量;我们聊着古代圣贤的名言,体味着人生的立身之道,在浮躁功利的当今社会中寻找一泓清净高雅的心灵鸡汤。夜晚,因为我们的相聚变得温柔无比!借着读书会,我们猜字谜、踩气球、比拼盘,玩起这些带有浓浓童真趣味的小游戏

13、,我们发现原来快乐竟是这么简单!”读书会活动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陶冶了教师的情操,也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为校本研修活动从被动走向主动搭建了和谐的桥梁。校本研修文化内涵的重新塑造,一方面彰显着强大的导向功能,引领着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习;另一方面它还呈现出卓著的凝聚功能,使教师原有的个别的、无序的、自发的个体研究转变为群体的、有序的、自觉的团队研究,使教师对这个团体产生了强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再者,它更蕴涵着“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功能,在特色研修文化所营造的浓浓的研修氛围中,教师的信仰、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自然受到熏陶,科研的意识被不断强化,研修活动从被动卷入到主动参与,不少教师由此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我发展的研究之路。我们坚信:文化塑造,是校本研修的必然走向,以团队文化的建设为切入口,应该是有效提升校本研修实效的可行路径,它必将引领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王 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阮大成.砥砺在教学现场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