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_学生管理.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892856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_学生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_学生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_学生管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_学生管理引言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系统化工程,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不仅取决于研究生个人的努力,与其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及科学素养都有很大的关联。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实行单导师制,即“一对一” 的指导模式。然而,近几年来,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导师资源有限,传统的单导师制已然不能适应研究生的培养需求,甚至制约了研究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校亟需优化当前的导师队伍结构,将学科、专业领域相近的导师们组成团队,建立导师团队模式,为研究生提供全方面的指导服务,拓展其学术视野,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储备。一、目前研究生

2、单导师制模式的弊端(一)高校生师比失调,导师指导精力不足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数量速度增长飞快,而导师队伍的发展规模却较为缓慢,这就导致我国研究生生师比严重失调,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的导师,常常需要同时指导几十个研究生。导师除了要指导研究生之外,自身还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以及一些行政或社会职务,显然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认真指导这么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降。(二)单导师知识体系局限,难以满足研究生的需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大学里的学科分支也逐渐细化,学科交叉性越来越明显,学科之间彼此互相渗透,界限开始模糊。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研究生必须具宽广的知识面,而传统的单导师制度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尽管导师个人

3、在其特定的研究领域拥有出色的学科知识水平,但受学术视野、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某种程度而言,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三)单导师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有限,制约研究生选题传统的单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下,每个导师分配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有限,制约了研究生的选题自由,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高水平的科学实践活动,无法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二、研究生导师团队制的优势分析(一)有效实现学科交叉如今大学里学科分支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现象明显,纵观当代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不难发现很多关键性的研究成果都是产生于学科交叉点,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学科交叉性要求导

4、师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科研方法来解决问题,导师团队机制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在导师团队的指导模式下,研究生能够能够博采众长,吸收各学科知识净化,实现学科交叉、协同效应。(二)完善导师队伍的建设导师团队中的导师通常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领域,既有资深老导师,也有优秀的青年导师。与青年导师相比,老导师指导经验丰富,学科知识雄厚,但精力有限,且在思维活跃度上也不如青年导师,而对于青年导师而言,阅历不足也是制约其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将这些教师集中于一个团队当中,发挥团队互补的优势,促进导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进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完善高校导师队伍建设,提

5、高研究的培养质量。(三)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团队机制最大的特色便是学科交叉性,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论文选题、答辩等环节均由多位导师参与共同指导,不仅提高了培养的科学性,也保障了培养方案的全面落实,避免因个别导师事务繁忙,让学生处于“放羊”状态的现象出现。此外,团队化的指导模式也培养了研究生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研究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在激励与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结论总之,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里,随着社会发展对于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以单导师制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机制,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学科知识水平,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创新型学科交叉型人才的新需求。参考文献:1史静,周立群,吴培军,余佳祥,谢世清,文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下导师组制培养模式的构建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6(03)2郑文发,苏文金,林少芬,付小科. 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以集美大学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3):刘昕雨,女,1984年10月生,陕西渭南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建或研究生培养,硕士研究生,讲师。王鹏辉,男,1984年11月生,河南洛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出处:课程教育研究上:刘昕雨 王鹏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