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892750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摘 要:江苏省从2005年秋自高中一年级开始进行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贯彻落实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本文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目标出发,借鉴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与指导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七大主要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建构主义 地理教学 模式探索一、提出问题的背景背景一:江苏省从2005年秋自高中一年级开始进行新一轮普

2、通高中课程改革纪挑实验,贯彻落实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这是江苏省基础教育迎接新世战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背景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七大主要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主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该模式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3、而且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这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背景三:地理学科知识来源多样,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地理任务又有很强的真实性,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更加适宜,更具优势。背景四:笔者参加了2009年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学习了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和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两门学科,有所思考,产生了一些想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用建

4、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构建地理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二、在地理教学中模式的探索与形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建立“四步”模式,下面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为例来与大家交流。(笔者认为可用2课时组织这一节内容:第一课时学习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与特征、昼夜更替、地转偏向力等;第二课时学习时差)1、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

5、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真实情境,本课时就可以通过展示“台风卫星影像”图和播放“台风卫星影像”影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本课时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将全班分成56小组(每组68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本课时的学习。(1)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与特征让学生自己转动地球仪,

6、并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等。这里教师不要匆忙下结论,可以告诉学生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结合自己的思考,以及与其他同学的探讨,独立地得出结论,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2)产生昼夜交替“晨昏线”是本课时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可以作以下尝试:首先观察地球仪,找到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上面立一根牙签,用橡皮泥粘住。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明暗关系。然后转动地球仪,使牙签处被手电筒照亮,继续观察明暗关系。接着找到明暗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观察该分界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及移动方向。最后完成一个小练习(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7、方向发生偏转可以先做这么一个实验:在胶水中加入少量墨水,并搅拌均匀。将少量搅拌好的混合物倒在地球仪表面,使其在地球仪表面自然流动,流动一段后,沿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约十几秒后再观察混合物流动的路线。要求学生对此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进而读图,找出规律,验证规律,并能以此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3、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设置适当的问题让其思考和讨论,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会话商讨

8、,彼此交流观点,使之在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构建。本课时在开展“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与特征”、“产生昼夜交替”、“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三部分教学活动时,都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安排了相应时间让学生“会话”商讨。4、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而能提供多重感官刺激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学时,教师应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与确定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等内容,并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教育,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

9、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三、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分析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与特征;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利用“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及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述地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现象,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演示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特征和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是理解晨昏线。5、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

10、作学习、探究学习6、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橡皮泥、牙签等;多媒体课件);学具(地球仪、手电筒、橡皮泥、牙签等)。总之,教师应开发学习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能够真正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基本理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参考文献:12009教师远程非学历教育课程: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