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874955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讲学(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16.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16.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16.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0,Y,r,IS,r0,Y0,LM,E,Yf,16.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的内涵 财政政策工具 自动稳定器功能 逆经济风向行事 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局限性 功能财政,政府运用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的内涵,税 收,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分类: 以课税对象分类:财产税(包括遗产税)、所得税(个人和企业)、流转税(增值税等) 根据扣除比例:累退税、累进税、比例税

2、政府可以通过变动税收绝对量和改变税率两种方法实现对总需求的调整。,3.自动稳定器功能,自动稳定器 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这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包括累进税、转移支付等。 经济萧条-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 自动稳定器仅可以缓解总需求的波动幅度,但不能消除总需求的波动,政府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采取主动措施。,题例,1. MPC=0.75 ,自发支出增加100亿 (1)不考虑税收国民收入如何变化? (2)考虑比例税率t=0.2,此时如何变化? K1

3、=1/1-MPC=1/(1-0.75)=4 Y=100*4=400 K2=1/1-MPC(1-t)=1/1-0.75*(1-0.2)=2.5 Y=100*2.5=250,4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经济萧条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失 业,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增加 总需求,减少 总需求,经济繁荣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通货膨胀,5.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挤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政府支出增加(或减税)-货币需求增加 -货币供给既定-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IS曲线: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大,IS曲线平

4、坦,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小,IS曲线陡峭,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大。 LM曲线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大,LM曲线平坦,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小,LM曲线陡峭,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1),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2),IS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小。,0,Y,r,IS2,r1,E1,Y1,I

5、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3),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4),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反应越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反之,则效果就越大。,极端情况,LM水平即在流动性陷阱中,不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有效。,y,y2,y1,LM,IS1,IS2,r,E1,E2,r1,6.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时滞:认识总需求变化-变动财政政策-通过乘数发挥作用; 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确定和总需求的变化难以确定; 挤出效应影响,结论,在经济较热、通货膨胀时,紧缩性财政政策效果较差; 在

6、经济处于萧条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效果显著。,7.功能财政与公债,历史上预算平衡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年度平衡:年度量入为出。 周期平衡: 衰退时产生预算赤字 繁荣时产生盈余 经济周期内预算平衡 充分就业平衡: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凯恩斯的功能财政思想,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财政收支平衡的旧信条。 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时就必然出现财政盈余。,公债与赤字,弥补赤字的方法选择: 减少支出 增加税收 发行公债,16.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货币政策工具 货

7、币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局限性,货币政策 主体:中央银行 目的:宏观经济目标 机制: 货币供给量(M)-利率(r)-投资(i) -国民经济 货币政策类型: 扩张性 紧缩性,1.货币政策及其操作,扩张性,M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Y,r,r1,r2,Y1,Y2,IS,LM1,LM2,紧缩性,M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Y,r,r2,r1,Y2,Y1,IS,LM2,LM1,主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 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控制 信贷规模等,2货币政策工具,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保持一定比例作为准备金

8、。这一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1)法定准备金率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 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相应减少-抑制通货膨胀 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 金增加,贷款能力提高-货币乘数变大-市场货币流通量相应增加-刺激经济增长,传导过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特点,作用猛烈 不适于作为日常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因为只 要其微小变化,就会造成货币供给巨大波动 告示作用 处于主动地位 灵活性较差,不能进行微调,存款总额D,原始存款R 1法定准备率r,=,什

9、么是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持有的准备金以及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 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 当再贴现率上升时,商业银行收缩信用,货币供应量减少。 当再贴现率下 降时,商业银行扩张信用,货币供应量增加。,再贴现政策可以调整信贷结构 一是可以规定并及时调整可用于贴现的票据种类,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 二是可以对再贴现的票据进行分类,实行差别再贴现率,从而使货币供给结构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相符合。,再贴现率

10、的特点,央行处于被动地位 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并不能强迫 或阻止其贴现行为;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 商业银行对贴现窗口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再 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 一定的告示作用 发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以完善的票据市场为基础,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1,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 公开买进有价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给量增加(投放货币) 公开卖出有价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给量减少(回笼货币),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2,影响债券

11、市场价格 大量买进有价证券-对有价证券需求增加-证券价格上涨-利率水平下降-对经济产生扩张影响; 大量卖出有价证券-对有价证券需求减少-证券价格下跌-利率水平上升-对经济产生紧缩影响,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权 灵活性 操作规模大小可以完全控制 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逆转性,一旦发现错误可以立即逆向操作。 可以进行微调并可连续操作 可以比较精确的预测出作用效果,公开市场业务的缺点,公开市场操作技术性强 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货币政策的运用,经济萧条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失 业,扩张性 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增

12、加 总需求,经济繁荣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通货膨胀,紧缩性 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减少 总需求,3.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货币政策效果可以用IS-LM模型来进行分析,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密切相关。,0,Y,r,r0,E0,Y0,IS1,E1,Y1,r1,LM1,Y2,货币政策的IS曲线效果(1),LM2,Y3,IS2,E2,r2,IS曲线的斜率越小越平坦,即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0,Y,r,IS,r1,E1,Y1,E2,Y2,r2,LM1,Y3,货币政策的LM曲线效果(2),LM2,LM1,LM2,E2,Y2,r2,LM曲线

13、的斜率越大越陡峭,即利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反应越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通货膨胀时期,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效;而在紧急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变化:膨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但此时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加快,这会抵消货币供给量减少的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反之亦然。 货币政策制定时滞虽较短,但外部时滞长,传导过程比较复杂。,16.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政策选择与需求结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四种情况,1.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的构成 AD=C+I+G+NX 其中C-消费 I-私人投资 G-政府购买

14、NX-净出口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2.政策选择的基本步骤,判断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 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 根据相关经济理论和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及其产生原因作出政策选择方案; 对各被选方案的政策组合效果进行分析论证并选择适合的方案。,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四种情况,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经济繁荣时,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制止通货膨胀。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0,Y,r,LM1,IS2,r1,E1,Y1,IS1,LM

15、2,E2,E3,Y3,Y2,r2,双扩张性政策,r3,r3,0,Y,r,LM1,IS2,r2,E1,Y1,IS1,LM2,E2,E3,Y3,Y2,r1,双紧缩性政策,r3,r3,E1,0,r,LM1,IS2,r2,Y1,IS1,LM2,E2,E3,Y2,r1,松财政紧货币政策,r3,Y3,Y3,0,r,LM1,IS2,r2,E1,Y1,IS1,LM2,E2,E3,Y3,Y2,r1,紧财政松货币政策,r3,Y3,Y,r,r1,r2,Y1,Y2,IS,LM1,LM2,Y,r,Y1,Y2,LM1,LM2,IS1,IS2,小结,货币政策内涵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货币政策内涵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 货币政策运用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 货币政策局限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需求结构和政策选择的步骤 配合使用的四种情况,本章复习要点,概念辨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公开市场业务 原理理解 1.作图说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简述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及其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