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861423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通用培训}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第一节、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一、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据考证,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幸运衣着用品联合商店”即开始使用类似当代信用卡的一种商业凭单,由商店发给客户,后者用来向指定的商店购物,每周支付一次货款,由商店按时派人上门收取。而信用卡兴起于1915年的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1924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发行了可提供先加油后付款的加油卡。另外,一些一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物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

2、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1946年,美国的费拉特部什国民银行率先发行了银行卡,其后,大莱银行、美国运通银行、卡特布兰奇银行亦相继发行了银行卡。但此时,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仍主要用于旅游费用的支付,只是一种支付手段而非信用工具。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了,所幸的是饭店允许他记账。由此麦克纳马拉产生设计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及具有支付功能的卡片的想法。于是他与其商业伙伴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并发行了世界

3、上第一张以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入发行信用卡的领域,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1959年,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发行了美州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六十年代,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七十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目前,国际上主要有维萨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 International)两大组织及

4、美国运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American Express)、大莱信用证有限公司(Diners Club)、JCB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JCB)三家专业信用卡公司。二、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历程(一)发展历程中国的银行卡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是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起步阶段。中、工、建、农等银行相继发卡,开创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先河。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迈出了中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第一步。随后,中国银行北京、广东、天津、青岛、上海等分行相继发卡。1986年10月,中国银行总行在各省分行发行银行

5、卡的基础上,将长城卡作为中国银行系统内统一使用的银行卡品牌,至此,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银行卡品牌长城卡诞生。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经过两年试点,工行选定国花牡丹作为标记,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发行统一的牡丹卡,成为第二个全国性品牌;两大银行卡品牌的面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发展: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截止1993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400万、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同时起步,投资建设了大量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卡业务的起步

6、和发展奠定了系统和网络基础。2、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6年初这一阶段里,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1994年以后,各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加大银行卡业务拓展力度,发卡机构数量、发卡总量、银行卡种类、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以外,国家邮政储汇局(1994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3月)、招商银行(1995年6月)、浦东发展银行(1995年4月)等都加入了发卡行列,并且广东发展银 行于1995年3月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的贷记卡广发信用卡。截止1996年底,全

7、国发卡量达到了4170万张,比1993年底增加了9倍;交易量10377亿元,比1993年底增加了5倍;存款余额559亿元,共有1696个银行网点受理银行卡,自动柜员机总量9941台,销售终端机10万台,补步建成了一个遍布各大、中城市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国内各主要银行基本都是VISA或MASTER CARD的会员银行,但因未遵守VISA、M/C统一标准,或未与之联网,同时VISA、M/C网络不可能为自由兑换的货币提供本币清算,国内银行的人民币卡不能通过VISA或M/C进行跨行、异地授权清算,卡片缺乏通用性,限制了银行卡的进一步发展;1993年,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实施“金卡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8、组织,在12个试点城市组建城市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实现联网通用,为人民币卡的跨行异地授权、清算提供网络服务,减少银行的重复投入,扩大用卡范围,减少现金流通。3、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金卡工程启动后,由人民银行牵头,在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和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1997年首先在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12个城市试点,分别建成12个同城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初步实现了这些城市(区域)内的银行卡跨行联合资源共享,而后又推广到深圳、昆明、福州、武汉、长沙、郑州,总共建立了18个城市银行卡跨行信

9、息交换中心,基本覆盖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些银行卡中心开通之后,逐步实现了当地各商业银行的联网通用,为各商业银行拓展银行卡市场提供了公共的网络平台,各地银行卡发卡量、POS、ATM受理网点的数量和履盖范围也大大增加。随着同城联网的进行,各商业银行大力推进行内银行卡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以新兴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率先实现行内联网,促使实现银行卡全国联网逐渐提上日程。1998年12月底,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建成异地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各城市银行卡中心逐步开始同总中心联网,也有一些城市中心开始向周边城市扩展,扩大联网范围。银行卡业务在跨行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行异地交换。1999年,人民银行颁布

10、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以加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维护商业银行、持卡人、特约单位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4、2001年底到2003年底随着中国银联的成立,“314”计划全面推进,联网通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2001年银行卡工作会议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开始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衽系统主机的集中统一和机具标准化改造,金卡工程的目标得到了超额提前完成,并开始筹建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银联全力推动“314”计划,截至2002年末,全国300个城市级城市同行异地联网工作基本

11、完成,初步实现系统内银行卡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98个城市实现各类银行卡的同城跨行使用,在40个城市推广全国统一的银联标识卡8670万张,2002年,跨行交易6.3亿笔,交易金额1790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00%和95%。截至2003年末,在348个城市级城市实现了各类银行卡的跨行使用,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发行银联标识卡2.51亿张,2003年,跨行交易12亿笔,交易金额3805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幅90.4%和112.2%。(二)发展现状1、银行卡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发卡机构数量来看,2002-2003年是银行卡产业迅速扩张的两年。从市场主体来看,首先,银行卡经营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逐

12、渐增多,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进入银行卡领域发行银行卡,2001年底,发卡机构仅22家,至2002年底,发卡机构便增至88家,到2003年底,发卡机构达到103家;其次,中国银联等一些银行卡专业化服务机构已经成立;此外,银行卡机具制造商、软件供应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发卡数量来看,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新发行各类银行卡总量约1亿张,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发行银行卡6.48亿张。平均每两个人便持有一张银行卡。从收单市场来看,2003年,人民币银行卡销售终端机交易总笔数3.4亿笔,交易金额为3286亿元。从受理市场来看,到2003年底,我国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48万家,

13、银行网点13.8万个,自动柜员机5.7万台,销售终端机36.5万台。从银行卡储蓄率来看,2003年底,我国个人存款余额11万亿元,银行卡存款金额11387亿元,银行卡储蓄率接近10.4%,即银行卡存款总额占个人存款总额的10.4%。2、银行卡市场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首先,随着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展开,银行卡收单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大见成效,商户POS机重复摆放,一柜多机现象大大减少,收单市场逐渐规范。其次,基本形成了银行卡全国300个城市的互联互通。同时,银行卡交易成功率有所提高,根据2003年底的数据统计,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88.2%,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81.9%。2002年底,“银联”标

14、识卡8670万张,占整个银行卡的比率约17.5%;2003年底,“银联”标识卡占整个银行的比率上升至42%,“银联”标识的普及推广,是整个银行卡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的标志之一。此外,银行卡经营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银行卡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银行卡经营的集约化程度;同时,各种专业化服务机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制卡、送卡或ATM、POS机具的安装、维护等银行卡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同时各发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银行卡功能,相继推出了“银证通”、“银基通”、“银保通”、个人附属卡、代发工资、代缴公用事业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存款、预订酒店打折、安全帐户、

15、理财帐户、存取款免填单、资金存取全国通存通兑、异地存取款实时到帐、POS消费全国联网、刷卡消费积分奖励等功能。银行卡已逐渐从最初的现金支付替代工具向多功能金融服务载体发展。(三)发展趋势自美国发行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欧美地区及一些国家,银行卡业务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银行卡业务尤其是信用卡业务,是国际金融界公认利润最高的业务之一,资本回报率平均为30%,远高于其他资产业务,如花旗银行目前赢利的40%来自信用卡业务。银行卡产业是一个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完全以信息流的形式在银行卡产业主体间流动,业务处理系统高度集中化、管理信息化。随着智能化(IC卡)技术、互联网技术

16、、移动通信技术、短信技术、指纹技术等新兴技术在银行卡上的运用,银行卡的功能及支付方式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由于IC卡安全性好、功能性强,支付更方便、快捷,国际银行卡出现了以IC卡(智能卡)替代磁条卡的趋势,VISA组织将在2008年底前,将全球现有磁条卡的90%转化为芯片卡。随着信息技术普及,银行卡行业的固定成本增大,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受理终端、电脑、通信、网络等技术设备及软件系统上,许多发卡机构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将大量非核心业务外包,如卡片制作、市场推广和拓展、信用审查评估、账款催收等,发卡机构则专注于核心业务,即帐户管理及资金垫付。第二节、银行卡的特点和作用一、银行卡的特点银行卡在传入我国的短短几十年内,得到迅速发展普及,成为当今各商业银行发展最快、普及面最广的一项业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一)功能齐全银行卡融消费信用、转帐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