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830876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招聘面试甄选聘用二管理人员的选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甄 选 聘 用第二章 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正确选任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一)管理人员的概念 在一个组织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这是我们一再强调的观念。更进一步看,在人这一要素中,管理人员又是更为重要的因素。管理人员又可称之为管理者,是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动方面。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有如下几点共同特征: 1.管理者必须拥有一定的权力 管理总是同权力相联系的,管理过程也就是权力的运用过程。权力是管理者的本质规定,正是因为拥有了权力,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才能居于主导地位。管理者的权力是由组织根据一定原则授予的。管理者权力的基础不同,授予方式不同,其行为模式也就不同。 不同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

2、小、权力类别是不同的。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拥有的是全面管理的权力,职能部门负责人拥有的是本职责范围内的权力,一般的管理人员拥有的是与本员工相关联的权力,参谋人员拥有的是参谋权力。 2.管理者必须为权力运用承担责任 在管理过程中,权责对等是保证权力合理运用,提高管理效率的基本要求。管理者拥有一定的权力,是一个权力主体,但同时又是一个管理责任主体,他或她必须为权力运用负责。一个管理者拥有的权力越大,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这也是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3.管理者具有双重人格 管理者的双重人格是指管理者既是实实在在的个人,有个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管理者又是一定组织、一定职位的人格化,他(她)所拥有的权力和

3、承担的责任都要求其从组织的利益出发说话办事。管理者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这种职位人格化的要求越突出,越明显。 管理者的双重人格常使管理者陷于两难困境之中,即当出现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矛盾时,他(她)必须舍弃其一。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将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正确选任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 由于管理人员在组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选任合适的管理人员对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正确地选任管理人员是实施管理的前提条件。管理是靠人来完成的,更确切地说是靠管理人员来完成的。没有管理人员的行动,管理活动就只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可以说,管理和管理人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4、面,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地选任管理人员是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的关键。管理效率的高低受制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管理体制,二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当管理体制一定时,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就是决定性因素。正确选任管理人员,就是要把高素质的人才选任到管理岗位上去,合理地使用他们。当然,还包括在使用中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正确选任管理人员,是保证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对一个组织来说,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没有一支稳定的、素质高、能力强,并且不断吐故纳新、吸收新鲜血液的管理者队伍是不可想像的。一般来说,组织的寿命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组织要想长期兴旺发达,必须保证拥有合格优秀的

5、管理人员。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正确地选任管理人员,不断地获得优秀人才,又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二、管理人员的选聘 人是组织活动的关键资源。组织中的其他物力或财力资源需要通过人的积极组合和利用才能发挥效用。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了人员配备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每一个具体的组织成员都是在一定的管理人员的领导和指挥下展开工作的,因此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和考评当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制定管理人员选配和培训计划,首先需要确定组织目前和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一般来说,计算管理人员的需要量,要考虑下述几个因素: 1.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 管理人员的配备首先是为了指导和协调组

6、织活动的展开,因此首先需要参照组织结构系统图,根据管理职位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企业每年平均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不管组织作了何种努力,在一个存在劳动力市场、且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国度,总会出现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外流的现象。此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组织中现有的管理队伍会因病老残退而减少。确定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要有计划对这些自然或非自然的管理人员减员进行补充。 3.组织发展的需要 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活动内容的日益复杂,管理工作量将会不断扩大,从而对管理人员的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计划组织未来的管理人员队伍,还需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综合考虑上述几种因素

7、,便可大致确定未来若干年内组织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从而为管理人员的选聘和培养提供依据。 (二)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指管理者应具备的关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正确地理解与掌握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前提。 2.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指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必要的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美学、社会科学、逻辑学等基础科学的知识。它们是形成一般的能力的基础。 3.专业科技知识 指与管理或组织的目标任务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管理者,可以不是专家,但必须是内行,外行领导内行是注定要失败的。 4.管理科学知识 指管理者通过学习管理学所

8、掌握的专门的管理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管理学原理之外,还包括许多专门的管理理论,如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事管理学、领导科学、人才学等等,都是当代广义的管理学的内容。当然,管理者应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侧重掌握几门相关的管理学知识。 一个管理者要掌握必备的知识,必须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活到老、学到老应是一个管理者学习的座右铭。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通过脱产学习来丰富知识和提高水平是必要的。但这种机会总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要靠管理者自觉地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管理水平。 此外,管理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管理者是在为从事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学习各种必要的知识,

9、不是为了在某一领域从事理论研究,这就要注意各种知识的比例性。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最为合理呢?主要视管理者的工作性质而定。高层管理者知识面要广,所学的知识应尽可能多样丰富,所掌握的软科学方面的知识要广、要多;基层管理者则要求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深度。 (三)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管理学理论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又称观念能力,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管理者只有认清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只有在复杂的事物中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在众多的矛盾中抓住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进程的主要矛盾和次要方面,能够运

10、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判断和表达,运用演绎和推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完成管理的目标任务。所以说,抽象思维能力是管理者的基本能力。 2.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指管理者在众多的方案中作出正确选择,并使所择方案得以顺利贯彻实施的能力。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就是决策。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不能靠碰运气,需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管理者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决策理论知识外,还要注意:(1)重视信息,善于思考分析;(2)深谋远虑,要站得高,看得远;(3)广集人智,善于运用参谋、智囊集团;(4)方法科学,要按照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决策,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11、3.组织能力 指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施决策的能力,包括人事安排,分权授权,资源配置,指挥协调,计划控制等。 4.人际关系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管理必须具备的与上、下级和同级沟通、协调组织内外部各种关系的能力。管理者应能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善于与组织内外的人员交住,沟通各方面的关系。对上级,能够争取帮助和支持;对下级,能够做到尊重、鼓励和信任,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对外,能够做到热情、公平、客观地对待一切人和事物;对内,要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能检点、约束自己。 5.用人能力 管理的最重要的对象是人,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高超的用人

12、能力。管理者要能够识别人才和发现人才,敢于提拔和使用人才,使自己的下级人尽其才,使各种人才相互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和能力。能做到这一点,管理必然是高效率的。 6.创新能力 管理的艺术性表明管理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创造性意识,能够在管理中不断地创新。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 (四)管理人员的来源 组织可从外部选聘或从内部提拔所需的管理人员。 1.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具有以下优点: (1)被聘管理人员具有“外来优势”。所谓

13、“外来优势”,主要是指被聘者没有“历史包袱”,组织内部成员(部下)只知其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绩,而对其历史、特别是职业生涯中的失败记录知之甚少。因此,如果他确有工作能力,那么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相反,如果从内部提升,部下可能对新上司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败教训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可能影响后者大胆地放手工作。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具有同等能力的同事提升而自己未果时,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懈怠工作,不听管理,甚至拆台。从外部选聘可能使这些竞争者得到

14、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来自外部的候选人可以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与经验。他们没有太多的框框束缚,工作起来可以放开手脚,从而给组织带来较多的创新机会。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能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外部招聘也有许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外聘管理人员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因此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虽然选聘时可借鉴一定的测试、评估方法,但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通过几次短暂的会晤、几次书面测试而得到正

15、确反映的。被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与选聘时的评估能力可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组织可能聘用一些不符要求的管理人员。这种错误的选聘可能给组织造成极大的危害。 (3)外聘管理人员的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大多数员工都希望在组织中有不断发展的机会,都希望能够担任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如果组织经常从外部招聘管理人员,且形成制度和习惯,则会堵死内部员工的升迁之路,从而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士气。同时,有才华、有发展潜力的外部人才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也不敢应聘,因为一旦应聘,虽然在组织中工作的起点很高,但今后提升的希望却很小。 由于这些局限性,许多成功的企业强调不应轻易地外聘管理人员,而主张采用内部培养和提升的方法。 2.内部提升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作为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伤老病退而空缺的管理职务的主要方式,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 (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内部提升制度给每个人带来希望。每个组织成员都知道:只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