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88103 上传时间:2017-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体会]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体会]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体会]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体会]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体会]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暑期研修有感:洗尽铅华 还语文本真近日,我有幸参加了 2012 年全省教师远程培训,与全城的语文教师共同学习,目睹了老师们的一篇篇美文,作为一名从教仅三年的年轻教师而言,这次的培训,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机会,我受益终生。首先,成功的课中,教师需懂得“舍得”的艺术。成功的课堂,需要教师“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所谓, “删繁就简三秋树”就是我们所说的舍与得。课堂的时间有限,要在有限里创造出无限的智慧,必须教师熟练把握教材,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然而面对大量的素材,如教参。我们教师往2往会有一种“不忍心” ,仿佛都是重点,于是,懂得材料的取舍尤为

2、重要。古语“取有度,行有方,终有得。 ”就是这个道理。而“标新立异二月花”就是教师上课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老师能够反复引导一个不善回答问题的学生反复朗读,的确不失为“标新立异”的典范。其次,精彩课堂,更让我们感悟到课堂中,我们需要书声琅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其对知识的兴趣。 ”而语文课中的朗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现在课堂中的朗读,只是一个形式,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朗读应是语文的出发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形式中无法体现。尤其是经典课文,朗读不到一两遍,就忙于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支离破碎的意义理解下去分析语文的结构,感悟作者的感情,

3、体会自己的所得,这无异于缘木求鱼。竭泽而渔。教学内容往往是教参内容的复制,教师的情感展现,学生只是听众,无法融入课文,何谈情感的启迪,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呢?学生在此情态下,又哪里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呢?把朗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理解的首发权让给学生,把陈述观点的表达欲留给学生,还教学本真的3面目,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特别提到一点,教师的范读也尤为关键。好的引导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学习的情境中。培训中,有的老师就朗诵谈自己的感受,见解独到深刻,值得借鉴。最后,课堂追求的不是流光溢彩,真实平淡才是真。我们的课堂要洗尽铅华,还语文本真。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上,学生踊跃发言,

4、精彩纷呈,有时让教师自叹不如。那些为“观摩”而作的彩排与表演,只能是绣花枕头,虚有其表。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日常的学习中往往是少数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求流光溢彩般的华美,真是平淡才是根。真,不代表正确,代表的学生的观点看法。允许正确,允许错误,有错有对,相辅相成,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让学生的思维不停,智慧挥洒,再创“百花齐放”的盛况。三年来,自己也曾尝试过、努力过,试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点成绩。学校领导也多次创造机会,为我提供展示的舞台,可是,总是苦涩多于喜悦。而通过这一次的研修,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师职业的多姿与多彩,我将继续坚信我的梦想,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一直探索下去,提高自我,坚守自我,坚信成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