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8728207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代表团说:“这次战争(“二战”)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材料表明苏联A. 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与利己主义B. 加强“华约”国家团结对抗西方C. 在东欧推行社会主义制度D. 与美国关系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形成,所以B错误。材料中看不出苏联在东欧推行社会主义制度,所以C错误。1945年4

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美苏还处于合作关系,所以D错误。本题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2.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A. 太平天国领袖们主观愿望B.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 中国的社会性质D. 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阶级要求“均田”等平均主义思想。但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其理想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也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可以满足他们的土地要求,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方法又超过了其觉悟水平,

3、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答案选B。A项不是原因;CD两项都是单方面的原因,不能决定其双重性。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名师点睛】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但是,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4、3. 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A. 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B.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 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 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故选择C项。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所以A、B两

5、项正确。土地革命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时期4.从下图可知军机处A. 由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B. 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 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D.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军机处处于内廷,紧靠皇宫,既便于皇帝处理政事,又少受外界干扰,因此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军机处由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不能反映军机处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也没有涉及军机处的机构特点和人员构成,排除ABD。5.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

6、制约。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法国政治制度优于德国B. 法德两国面临的任务不同C. 德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D. 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的信息说明两个国家国情以及面临任务根本不同,故选择B符合题意。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比较6.如图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虎门销烟D. 甲午中日战争

7、【答案】B【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进行野蛮的抢劫活动,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故A项错误;虎门销烟主要是针对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是1894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7. 1901年本应是一个迎接新世纪的喜庆之年,但是对中国人民来说,却是一个极为黑暗痛苦之年,因为这一年A. 八国联军开始侵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劫难B. 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C. 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时间型的选择题,注意把握题干的时间信息。1901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

8、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正确;A发生在1900年6月;B项不符合;D是在1912年3月;均与题干时间不符,可以排除。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名师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列强对华的侵略史。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探索救亡图存的斗争也一次一次的深入。8.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

9、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 确立了分权制衡权力结构【答案】D【解析】从“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权力的分配问题,避免出现权力过于集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C选项不符合美国政体的特点和内容;B选项不是关键所在。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因为材料论述的是美国政体,所以可以排除A、C选项,因为美国政体不是君主立宪制,也没有涉及到责任制内阁。之后再根据材

10、料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三权分立的原则。9.文渊阁是阁臣入直办事之所,并随着明代政治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事实上的秘阁禁地。自明成祖始,成为臣僚们进出最为频繁的地方,这表明A. 皇帝和大臣们的关系变得亲近B. 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君主手中C. 中枢权力由武将转到文官手里D. 太监掌握的权力超过朝臣的权力【答案】B【解析】明初,皇帝选用身边侍从人员,组成皇帝的侍从顾问,六部官署逐渐冷清,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皇帝通过这些措施使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他一人手中,故B正确;A不是材料现象反映的本质,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文渊阁是阁臣并非都是太监,D错误。10. 彭德怀自述在谈到一次战役胜利意

11、义时这样写到:“对于揭露日、蒋各项欺骗宣传是有利和有力的,对于积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当时还不给敌伪以必须和可能的打击,根据地就会成为游击区;我们就不会有近百万正规军,二百万基于民兵,和广阔的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的战场,给进犯的蒋军以适时的打击。”这一战役是指()A. 太原会战B. 枣宜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彭德怀”“揭露日、蒋”可以得出: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的重要战役,太原会战、枣宜会战、台儿庄战役都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选择D项符合题意。

12、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百团大战11.“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手中,但是我们不像1947年那样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引自美国某报。)其中“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指A. 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B. 日本的崛起C. 欧共体建立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答案】A【解析】“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发生在1947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苏正式开始了冷战,所以两国之间对抗代替了合作,故选A;BCD都不符合题干中的1947年,故排除。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

13、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12.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A. 坚决纠正冤假错案B. 法制建设日益完善C. 严格司法审判程序D. 司法过程贯彻民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冤假错案改判无罪”可知,这表明了新

14、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所以答案选B。A、C、D都是法制建设完善的表现,所以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法制建设13.布哈林是新经济政策最杰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A. 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B.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C. 国家控制土地所有权D.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即利用供求(消费需求)关系调节经济,与材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相吻合,故答案为B项;新经济政策是俄共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排除A项;国家控制土地所有权不是新经济政

15、策的最典型特征,排除C项;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是新经济政策的最典型特征,排除D项。14.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指A. 马克思主义B. 自由主义C. 福利制度D. 经济计划【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联系所学,“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故C正确;马克思主义无法体现“分配中的社会主义”,排除A;B与社会主义无关,资本主义生产以市场经济为主,D项错误,排除B、D。15.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A. 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 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 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 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答案】B【解析】“负水浇稼”是挑水浇灌的意思,说明此时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故B项正确;这里并不是原始灌溉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奴隶制度下奴隶受到压迫的事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浇灌的意思,不是使用粪肥,故D项错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