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8720876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2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历史学科组精编)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河南开封模拟)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解析:选C

2、。材料中林则徐认为清政府战败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大炮得用”。材料没有涉及他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2(2020广东佛山质检)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B张之洞劝学篇C胡适文集 D孙中山全集解析:选B。张之洞劝学篇认为教育

3、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与材料“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相符,故B项正确;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C、D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2020江西上饶模拟)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解析:选

4、B。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4(2020福建宁德质检)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中写道:“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在梁启超看来,“物竞天择”说()A验证了晚清社会革新趋势B肯定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C扭转了晚清社会发展进程D改变了中国社会落后面貌解析:选A。结合题意可知梁启超认同“物竞天择”说,应该顺应时势加以变革,才能够生存,故A项正确;结合梁启超主张政治变革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可知B项“肯定”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救亡改革活动没有扭转晚清社会

5、的局势,故C项错误;改变中国社会落后面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20陕西宝鸡质检)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解析:选C。兴民权体现了作者主张学习西方从制度上改造中国,这明显说明了对传统的挑战,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

6、军事,维护清政府统治,属于“在传统中变”,故A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但也是固守传统中国文化制度,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但未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没有体现“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故D项错误。6(2020湖南株洲质检)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D男女独立式

7、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解析:选C。材料主张通过和约婚姻导致无家,从而实现大同,故C项正确;材料最后强调“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可知其主张大同社会。“实现人人平等”材料体现不明确,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和约婚姻导致无家,故B项错误;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与材料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7(2020湖南岳阳模拟)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解析:选A。材料“康有为在文化

8、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说明他的思想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故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是一场不成功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群众基础有限,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改革,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故D项错误。8(2020福建厦门模拟)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9、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解析:选B。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遭到举国唾骂,故B项正确;朱熹不是权势者,与材料“种种的权势者”不符,故A项错误;康有为托古改制,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宣传变法,但并没有“抬到吓人的高度”,故C项错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是批判传统儒家思想,并不是抬高,故D项错误。9(2020湖北荆门高三调研)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

10、实现民主共和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解析:选D。据材料“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和“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可知文学革命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故D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文学革命”,不足以说明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10(2020南昌调研)如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以北大为活动基地,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新旧思想的自由

11、发展,故D项正确。从油画的名称可知反映的是新旧思想兼容和宽容,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强调的是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主旨“宽容”主题不符,排除。11(2020天津滨海新区五校高三联考)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D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解析:选D。“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中的

12、“各阶级”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向思想层面变化,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认为改变中国要从思想改进入手,故C项错误;从严复宣扬进化论到陈独秀“适今世之生存”说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关注的主要问题,故D项正确。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B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文化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解析:选D。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发生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时,故A项错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文化发生在1895年维新派兴起时,故B项错误;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在一

13、战后即1918年底发生;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俄国的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学习西方民主科学转为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C、D两项比较D项符合题干要求“最突出的转变”,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20山东淄博模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517年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期间,举办社学,要求有关人员“务遵本院原定教条尽心训导,视童蒙如己子,以启迪为家事,不但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

14、俗日美,庶不负有司作兴之意,与士民趋向之心”。引自王守仁全集卷二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以药治之,务采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事之本源”。梁启超新民丛报宗旨(1)归纳社学的职责。(4分)(2)指出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的目的及其积极意义。(8分)(3)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在宣传内容上有何不同?解释其原因。(10分)(4)从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的历史活动中,受到哪些启发? (4分)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目的,依据

15、材料二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意义,从促进民族觉醒和思想启蒙的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二者在宣传内容上的不同,第二小问原因,从二者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文化状况分析即可。第(4)问,紧扣主题:“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并综合以上材料,从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的历史活动中谈自己的启发即可。答案:(1)职责:既传播文化知识,也注重教化民众。(2)目的:“维新吾民”(即启发民众智慧、提高民众觉悟)和“维新吾国”(即变法立宪,救亡图存)。意义:梁启超认识到当时民众思想保守、对民权国事漠不关心的社会实际,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治,有利于促进民族觉醒。新民丛报宣传新思想,在社会上有思想启蒙的积极作用。(3)不同:王守仁宣传“诗礼章句”“德行心术”即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梁启超宣传“中西道德”“政学理论”即以西方人权学说为主的中外先进思想。原因:政治环境不同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加强,而清末民族危机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