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8719512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4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题(7.17).pdf(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最新最新 20172017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题训练题 (一)智能机器人(12 分) 材料一: 家用机器人 圆盘,一个全身布满传感器的机器“保姆”,能自动识别家居环境和计算行走路径,地板上的灰尘、毛发、 碎屑,抑或平时难以打扫的角落和家具底部,都能搞定。当完成清扫任务时,小家伙还能自动返回充电插 座给自己充电。 这一幕,自 2012 年以来,已经在国内 10 万个家庭悄悄上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机器人公司 iRobot 公司 的机器“保姆”事实上已经对大城市中的家政市场产生了轻微的撬动。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 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先进的

2、产品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和享受生活。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2012 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销量超过 600 万台。他们研判,家用机器人市场 2015 年将达到 150 亿美元。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电、人际交互的网络服务以及医疗设备和信息产业中 的普及,家用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大批量进入家庭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材料二: “恐慌”:机器人要偷走我们的工作 1.亚马逊无人机替代快递 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让快递行业兴起,不过亚马逊已经计划使用无人机来代替送货员了。在未来, 亚马逊能够在 30 分钟内实现约 16 千米的送货范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数据还有可能变得更高,显然从 一定

3、程度上能够加快物流效率。 2. 机器人保姆 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保姆,实现幼儿监护、照顾老人等应用。目前,已经有类似“Russell”这样的机器 人可以被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辅助治疗中,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研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可行性。 3. 机器人宇航员 美国宇航局近日表示,Robonaut 机器人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宇航员完成大部分太空作业。显然,在看过地 心引力之后,很多人都会认为宇航员这种高危职业由机器人代替是再好不过了。 4. 软件可以批改作业 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创建的 EdX,是一个致力于提供免费在线课程的系统,同时还提供了论文自动评 级服务,让老师们不必再为阅卷烦恼。 5. 记者也

4、有可能下岗 Narrative Science 是一款自动叙事软件,只要输入故事的大概,就可以根据原始数据丰满文章。显然,如 果有一天此类软件能够集成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就会写成更精彩的文章,编辑和记者就可以下岗 了。 材料三: 困惑:智能替代,人工何去何从?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奥特尔认为,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数字化如何革新,在灵活的工作性面 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与此同时,虽然智能化给制 造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尤其在那些体力劳动以及简单事务的认知方面,人工智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 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人们可以

5、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而机器不 能。 “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会是人工制造,而且是手工制造。比如法拉利、保时 捷、 古驰包以及一些高质量的珠宝首饰工艺品, 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 而机器永远不会具备这一能力。 ” 2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工业技术与管理教授威尔莫勒(Will Maurer)说道。 如今, 从家庭方面的小型扫地机器人、 iPhone6 到大型的智能监控系统, 再到一些大型的工厂以及设备车间, 从打印、焊接、装配、搬运等工作岗位,人们似乎已看到了人工智能化的魅力:它可以让人们解放双手, 让智能设备打理得更多。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技术、信息不断更新的背景

6、下,人们该如何开发并使用智 能化产品?明天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吗? 1. 试着概括前两则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3 分) 2.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人工不会被机器人替代哪些原因?(3 分) 3. 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先进的产品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和享受生活。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 电、人际交互的网络服务以及医疗设备和信息产业中会更加普及。 B.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保姆,目前已经有类似“Russell”这样的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辅助治 疗中,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机器人用于养老领域。 C.如今,从家庭生活中的小型机器人,到大型

7、的智能监控系统,再到一些大型的工厂以及设备车间的应用, 人工智能化已经让人们解放双手,减少了一些劳动时间和强度。 D.虽然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但智能机器人是人力开发、制作的,人们应该学会合理设计并适当 控制,让机器人不会对人类的未来造成威胁。 4.结合材料二,想一想还有哪些工作可以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呢?(回答一种即可)(3 分) (一)1.(3 分)示例:智能机器人越来越普及,有些工作将要被机器人代替。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首先,要阅读两则材料,提取关键词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然 后再通过联系和比较,不难总结出:第一则材料主要谈及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第二则材料

8、主 要谈及未来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的几种职业。综合起来,即可得出答案。 2.(3 分)(1)在灵活的工作性面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 判断。 (2)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 而机器不能。(3)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而机器永远 不会具备这一能力。(每点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阅读材料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三的前两段中,可以找到人工不会被机器人替 代的几点原因,前两点是从思维角度来论述的,第三点则是从“人工创造”的角度进行解读的,用简约准 确的文字综

9、合概括出来,就是此题答案。 3.B(3 分)【解析】此题考查文意转述。A 项谈论的是材料一的中心内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普及 问题,表述正确;C 项谈论的是材料三中机器智能带来的功效;D 项实际上是从材料三最后几句话中得来的 隐含信息。B 项在材料二“机器人保姆”描述中,原文是“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研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 可行性”,意思是“机器人还没有应用于养老领域,而是在研究阶段”,而选项中变成“已经用于养老领 域”,提取信息不够准确,表达有误。因此选 B 项。 4.(3 分)示例:护士:护工们的工作可谓是单调而且艰辛。搬床位、抬担架、推送病患者在不同楼层间穿 梭,这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好。这

10、时候,机器人护士就显得高效的多。可以给机器人护士内置驱动马达, 让病床自动前进,并且根据实时的路面情况调整运行速度。 【解析】此类题目属于开放性题型,考查的是想象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根据材料二中对智能机器人所能 代替的工作表述,能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例如智能教师、智能清洁工、智能宇航员等,并仿照材料 中的语言简约流畅地表达出来。 3 (二)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 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网南京 12 月 13 日电 1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 难

11、同胞。自 1996 年起,每年的 12 月 13 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 祭”活动,如今已是第 19 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 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 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 400 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 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 13 日上午在南京

12、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 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 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 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 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 77 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 中新网 12 月 15 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 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13、,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 月 12 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 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 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1.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3 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3 分) 3.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4 年 12 月 13 日是

14、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的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 来临。 C.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 面向未来。 D.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 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4.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3 分) (二)1.(3 分)示例:(1)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不忘历史,呼吁和平。(

15、2)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冷处理态度,引发人们的质疑和不满。 【解析】此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首先要阅读三则材料,提取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国 4 祭”“和平”“历史”“日媒安静异常”等,然后再通过各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综合起来,不难归结出以 上答案。 2.(3 分)中国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没有仇恨,但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努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 中国梦。(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一是国家首脑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和平对 人类来说很重要,并且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二是代表了民族未来的南京青少年们的宣言,告诉我们日 本大屠杀的暴行中国人

16、永不会忘记,但这并不是记忆仇恨,而是以史为鉴。把二者的主要内容用简约准确 的文字综合概括出来,就是本题答案。 3. D (3 分)【解析】此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信息提取和整体把握能力。A 项,谈论的是发生在国家公 祭日的感人场景;B 项,是对上述所有材料的核心概括;C 项,是材料二中由历史到现在的一种精神指引; D 项, 实际上是对材料三的一种曲解。 从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来看, 日本当局对从前的错误既没有真诚的忏悔, 也没有凝重的反思,解读错误。 4.(3 分)示例:当局者们,如果有谁还要抵赖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30 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 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也不会答应。只有坦诚面对,勇于认错,才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才 能让和平之花在全球盛开!(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类题目属于开放性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根据材料中对南京大 屠杀的描述和对日本当局态度的论述,能够晓之以理,并义正辞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