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8710630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课 程: 水处理实验技术 教 师: 王宗华 系(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年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南阳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安排教材名称及使用版本水处理实验技术 吴俊奇,李燕城编著本课程教学计划课时数32本课程实际安排课时数32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情况第一章 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2学时 第二章 活性炭吸附实验 2学时第三章 离子交换软化实验 2学时第四章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实验 2学时第五章 混凝实验 2学时第六章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2学时第七章 过滤实验 2学时第八章 污泥比阻测定实验 2学时第九章 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SVI)的测定实验

2、2学时第十章 膜法水处理实验 2学时第十一章 食品废水中酵母的分离培养与核酸提取 2学时第十二章 有机废水处理好氧优势菌的分离、纯化及属的鉴定 4学时第十三章 污水厌氧处理实验 2学时第十四章 完全混合生化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4学时 备注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章节第一章课题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划课时数2授课班级13.5及15.13教学目的掌握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非线性规划单变量函数的寻优方法,多因素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教学重点准确掌握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非线性规划单变量函数的寻优方法,多因素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教学难点

3、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授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非线性规划单变量函数的寻优方法,多因素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备注教 学 内 容批注绪 论1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是水处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课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所学知识既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又为水质工程学(1)、水质工程学(2)水质工程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程教学总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选课,加深学生对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

4、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水处理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水处理实验的一般技能及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掌握一般水处理处理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从而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3、实验课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实验报告、平时实验操作情况及期末

5、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20,平时实验操作情况占总成绩20,期末成绩占60%。教 学 内 容批注4、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和参考文献1、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三版),吴俊奇/李燕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水处理综合实验技术,章北平/陆谢娟主编,高教出版社,20123、水质工程学,李圭白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第一章 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分析一、水处理实验技术的作用1、宏观认识:实验技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实验最终目的就是找出、破译书写大自然规律的语言数学;2、具体认识:是给排水工程中运用的重要手段,其现象、规律、理论、工程设计、运行管理都需要实验手段

6、。1)、混凝沉淀(给水处理经典实验)2)、塔式生物滤池(建设部推广ETS)3、水处理实验技术的作用 (1)掌握污染物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规律,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2)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去除的基本规律,改进和提高现有的处理技术及设备;(3)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4)实现水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和优化控制;(5)解决水处理技术开发中的放大问题。4、本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了解) (1)加深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原理的理解; (2)掌握一般水处理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实验能力; (3)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 (4)学会实验数据测定、分析处理; (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

7、态度、作风。 教 学 内 容批注二、水处理实验过程3个步骤:准备、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一)准备: 1、(软) 理论准备 1)、原理、目的 ,如充氧实验、筛分实验;2)、方案优化设计:编排实验,最小代价; 3)、参考文献,信息拓展:避免方向性、低级错误。 2、(硬)设备仪器准备 1)一般:保证精度,如分析天平、显微镜防潮防霉等;2)专用:PH仪、浊度仪、DO仪、COD、BOD等。 3、测试步骤与记录表格 1) 步骤(掌握) 2)记录表格(掌握)。4、人员分工(掌握)。(二)、实验(详见教材)1、仪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2、实验 1)取样与分析(按水质分析要求)2)观察 例:悬浮物絮凝沉淀,曝气设备

8、清水充氧3)记录 要记录在记录纸或记录本上,不得随意乱记,更不得在记后整理抄写而丢掉原始记录记错改动应打叉后重写 ,记录要求清楚、工整并尽可能详尽 (三)、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 重要部分,全面总结。三、实验设计解决三大问题:1、找出因素及主次关系、内在规律,建立理论基础; 2、寻找各因素的最佳量;3、建立数学经验式、参数。优化实验设计:打破传统的均分法安排实验,用数学原理 科学安排实验, 迅速找到最佳方案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 学 内 容批注3.1 实验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1、实验方法 对应数据、分析整理:自变量因素、因变量指标 ;2、实验设计见教材,广义(同济:包括明确目的、确定参数等);3、

9、指标衡量实验效果好坏所用的标准。如混凝实验中剩余浊度;4、因素影响实验指标的条件; 可控因素(一般考虑)、不可控因素5、水平因素在实验中所处的不同状态,可引起指标的变化,因素变化的各种状态即因素的水平;定性因素(如混凝剂的品种)和定量因素。6、因素间交互作用;7、实验方案设计步骤:1)明确目的、确定指标;2)挑选因素;3)选定实验设计方法(单因素、双因素、多因素)。3.2 单因素优化实验设计1、确定包括最优点的实验范围,一般由经验确定;2、确定指标:确定评定实验结果好坏的标准,建立指标函数(目标函数):指标y,因素x;3、确定实验方法:均分(分批)、对分、0.618、分数法。3.2.1 均分法

10、与对分法1、均分法(最古老、传统)教 学 内 容批注如做n次实验,即将实验因素的经验取值范围分成 n+1份,在各分点上做实验 详见教材:公式(11)Xi= a +(b-a)i /(n+1) , i=1、2、.n;如同一时间做此n个实验又称分批实验法。优点:适用于多数情况(单调函数和单峰函数等均适用)简单,因素的取值放在经验范围的等分点上;可同时安排(分批实验法)或顺序安排。缺点:实验次数多,代价大。2、对分法每次实验点取因素经验范围的中点,即公式(1-2)。优点:每次可去掉实验因素取值范围的一半,去点方便,效率最高。缺点:有条件限制,仅适用于下次实验方向可确定,即预先已经了解所考察因素对指标的

11、影响规律,能够从一个实验结果直接判断出该因素的值是否取大的情况。3.2.2 分数法(或菲波那契数列法)0.618法在单峰函数优化中的另一形式逆向应用适用条件:也适用于单峰函数的寻优,与0.618法不同处:要求预先给出实验总次数。 1)实验点(即因素的各水平取值)能取整数时;2)条件限制只能做几次实验时;3)实验范围(即因素的各水平取值范围)是不连续点或间隔不等的点时;4)实验点只能取某些特定值时。用分数法更有利、方便。分数法第一种情况实验安排列表四步骤:教 学 内 容批注1、将可能的实验总次序m各数值(即1、2、3、. m)与相对应的实验范围各个取值(即因素的各水平)一一对应列于表中;2、挑出

12、这m个序列数中的菲波那契数列值Fn ,即1、2、3、5、8、13、21.,一一对应列于表中的“Fn数列”一行;(关键)3、找出Fn数列值中相应的n的取值,对应记在Fn数列取值一行上面,即F1、F2、F3、F4、F5、F6、F7.;4、注意实验次序点与相应的实验取值一一对应。3.2 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1、从好点出发法特点:对某一因素进行实验选择最佳点时,另一因素都固定在上次实验结果的好点上(除第一次外)。2、平行线法特点:两个因素中有一个不易改变时宜采用。多因素实验存在的问题:(1)全面实验次数与实际可行的实验次数之间矛盾正交实验设计法(2)实际所做的少数实验与全面掌握内在规律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直

13、观分析法3.3 正交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实验中需考虑多个因素,每个因素又有多个水平的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利用事先制好的特殊数学表格正交表安排多因素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教 学 内 容批注挑选出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数,实验后经简单表格运算,分清各因素在实验中的主次作用并找出较好的运行方案,得到正确分析结果。优点:简单易行,计算表格化,科学地解决了多因素实验存在的两个矛盾。1)、水平:因素变化的各种状态。某个因素在实验中需要考察它的几种状态,就称它几水平因素。2)、正交实验设计数学原理; 3)、正交表:正交实验法中合理安排多因素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特殊数学表格。4)、正交表的两个特点;常用正交实验表见附录、 5)、正交实验表符号含义: a、各因素的水平数相同,如上例L正交表符号;4正交表的横行数(实验次数); 3正交表的直列数(最多的因素数); 2每列中的字码数(因素的水平数)2、正交表安排多因素实验五步骤一、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指标(能定量、定性表达的突出指标);二、挑因素(由经验定出实验的每个因素。一般多选些因素为宜);三、确定因素水平(由经验定出它们的实验范围,在范围内选出每个因素的水平,即确定水平的个数和各个水平的取数值。);教 学 内 容批注四 、选合适的正交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