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68894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论语》选读1.1(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 D.使子路反见之答案:C解析:A 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B 项,“辟”通“避”。D 项,“反”通“返”。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C.夫子怃然曰 D.子见夫子乎答案:C解析:A 项,古义:第二天。今义 :明天。B 项,古义: 到,到达。今义 :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C 项,古今意义相同, 怅然若失的样子。D 项,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

2、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含讥讽意。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子路拱而立B.对曰 :“然。 ”夫子怃然曰C.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杀鸡为黍而食之D. 君子之至于斯也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答案:D解析:A 项,通“尔”,你;连词,表修饰关系。B 项, 表示肯定 ,是的;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 项 ,动词,作为; 动词,做(饭) 。D 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不译。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耰而不辍A.左右欲刃相如 B.子路从而后C.范增数目项王 D.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D

3、解析:例句与 A、B、C 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耰 :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刃:用刀杀。后:落在后面。目:用眼睛示意。D 项,“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 为友。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答案:A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A 项 ,状语后置。B 项,省略句。 C 项,省略句,判断句。D 项,宾语前置。二、课内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10 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以杖荷蓧。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

4、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 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论语微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 从: 跟随B.以杖荷蓧 荷: 担,背负C.植其杖而芸 植: 插,立,树立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仕: 做事答案:D解析:D 项,仕:做官。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以杖荷蓧子路行以告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A.相同, 相

5、同。B.相同 , 不同。C.不同, 相同。D. 不同, 不同。答案:D解析:以:介词,用; 以:介词,把;之: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的;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不译。8.下列句中加点的“ 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子路从而后 B.植其杖而芸C.杀鸡为黍而食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答案:D解析:这四句中的“而” 都是连词, 但是 A、B、C 三项均表顺承,D 项表转折。9.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傲慢, 后来又热情地接待子路 ,这是因为他想展示宁静、团聚的田园生活给子路看,证明隐居比

6、“ 知其不可而为之”好。B.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 孔子使子路“反见之”, 是要子路去劝说荷蓧丈人,不要隐居, 要出来治理天下。C.子路“至, 则行矣 ”,说明荷蓧丈人受了孔子的影响,也“ 知其不可而为之”去了。D.尽管知道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却也不肯洁身自好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答案:C解析:C 项中丈人离开是估计孔子会让子路来劝说他出仕,而他不愿出仕, 所以先走了。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2)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答案:(1)(老人)留子路住下来 ,杀了鸡,做了黍

7、米饭来给他吃,还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拜见子路。(2)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 君臣的义又怎么能废弃呢?三、延伸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116 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 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 常陈俎豆, 设礼容。孔子母死 ,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 ,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 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 而老子送之曰

8、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 弟子稍益进焉。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 ,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 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 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齐人称之。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 ,吾岂得而食诸!” 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

9、,孔子曰:“ 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 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 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 ,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 ,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 ,非所以先细民也。 ”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 :“奉子以季氏,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讳之也 讳: 隐瞒B.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

10、墓 诲: 教诲C.请与孔子适周 适: 到D.累世不能殚其学 殚: 穷尽答案:B解析:B 项,诲:告诉。1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乃殡五父之衢良乃入,具告沛公B.孔子贫且贱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C.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 与齐太师语乐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C解析:A 项,都为副词,于是、就 ;B 项,都为连词, 表并列;C 项,介词, 因为,连词,来;D 项,都为介词,和。13.以下五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不全是晏子反对重用孔子原因的一组是( )政在节财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崇丧遂哀,破产厚葬游说乞贷A. B.C. D

11、.答案:A解析:是孔子对齐景公问政的回答,不是晏子所说。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小时做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 学着大人的礼仪动作。长大成人后又向老子 “问礼”, 说明孔子后来倡导“礼治” 绝非偶然。B.鲁国南宫敬叔不仅为孔子“ 适周问礼”争取到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亲自陪他去请教老子,是一位难得的仁人。C.孔子在鲁国局势混乱不堪之时来到齐国,希望得到齐景公的重用,虽然一度很受景公看重,最终却未能如愿而无功而返。D.孔子在齐国曾专心学习韶乐,竟然三个月以来吃饭时,连肉味都尝不出来,这件事情很受齐国人称赞。答案:B解析:“为孔子适周问礼争取到了必要的条件”有误,

12、文中意思应该是南宫敬叔请求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亲自陪他去请教老子 ”文中也没说这么具体。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答案: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 送子以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仁人者送人以言。(2)虽有粟 ,吾岂得而食诸!答案:(1) 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2)纵然有粮食, 我怎么能吃得到它

13、呢!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 ,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瞒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 经常陈列俎豆等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 这是孔子出于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 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 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 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孔子身高九尺六寸, 人们都称他为“长人” 并且感到奇异。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

14、前往周京洛邑。 ”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 还有一名童仆同行, 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 ,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 老子送他说:“ 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 ,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 ,这几句话是 :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 ,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宏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 ”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 ,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

15、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景公说 :“讲得好啊! 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 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 儿子不像儿子, 纵然有粮食 ,我怎么能吃得到它呢 !”他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 为政在于节约财物。 ”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谿的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说:“ 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

16、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 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 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 不可将这形成习俗; 四处游说乞求借贷 ,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 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规定尊卑上下的烦琐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 ”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 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有一天, 齐景公挽留孔子说:“ 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 我不能做到。 ”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对待孔子。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齐景公说:“我老了 ,不能用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