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65790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狼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2. 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

2、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一)自学检测(10分钟)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1. 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 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止: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意: 意暇甚( )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 ) 乃悟前狼假寐( )之 又数刀毙之:( ) 久之:( ) 禽兽之变诈

3、几何哉:(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3.词类活用:洞:一狼洞其中( ) 前:狼不敢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犬:其一犬坐于前( )敌:恐前后受其敌( )4.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自学指导(5分钟) 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二)自学检测(10分钟)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

4、,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课文情节。(学法指导:可以用两个字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屠夫) 狼 狼 狼 狼。)2.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 的狼。从文中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3.挖掘主旨。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四、当堂训练:中考链接(江西南昌)(10分钟)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敌(

5、 ) (2)股(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 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 课外拓展阅读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1)竟忘其为狼: (2)将啮其喉: (3)乃杀而取其革: 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6、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 特点。(1分)答: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参考答案第一次检测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一词多义: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 一狼得骨止( 停止)意:意暇甚(神情 )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盖以诱敌( 敌方 )乃: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 乃悟前狼假寐( 才 )之 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 久之:( 助词 ,无实在意义,用

7、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其补充音节的作用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的 ) 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 3.词类活用:洞:一狼洞其中(名次用作动词,打洞 ) 前:狼不敢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次用作动词,钻洞 ) 犬: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敌:恐前后受其敌( 名次用作动词,攻击 )4.翻译句子第二次检测1.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 的狼。(点拨: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从文中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有勇有谋、

8、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挖掘主旨。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点拨: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启示: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中考链接9B(1分)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12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

9、,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10、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1)指小狼(2)主人(3)狼11、“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 的特点。(1分)答:阴险狡诈1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答: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