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638761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31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1)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 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

2、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 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

3、,石桥边,有撑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 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 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拦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 于春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天的?请简要概括。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说说句子的妙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4、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 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B.本文引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 选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这句诗的意思是吹到脸上 的风,使杨树、柳树不感到寒冷。 C.第四段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春花的生机和美丽。 D.文章最后三个段落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 【答案】 (1)文章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2) 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

5、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 的数量之多,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本句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 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风喜爱之情。 (3)B 【解析】 【分析】( 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从第三段到第七段从几个方面描写春 天,第三段描写春花,第四段描写春草,第五段写春风,第六段写春雨,第七段写人迎 春。据此答题即可。 (2) 从“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桃树、 杏树、梨树人格化,从而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 情。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是选自南宋志南和

6、尚的绝句,属于引用的修辞手法,“ 像母 亲的手 ” 是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结合语境分析,这里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 风柔和、温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对春风喜爱之情。 (3)ACD理解正确。 B“ 杨柳风 ” 指春风,这句话的意思是春风吹到人的脸上不觉得寒冷。 故答案为: 文章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的 数量之多,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本句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 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风喜爱之情。 B 【点评】 此题考查

7、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 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的答题原则,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的赏析角度,结合具体语境 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据此 分析每个选项考查的侧重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判断。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山中红叶 这些年来,我对红叶有了一些感情,原因可能是年过半百,自然会对秋日里饱经风霜 的艳红,产生些许感慨,从而留恋其中。打开电脑就会情不自

8、禁去搜寻红叶的图片,去寻 找那一片片红透半山的安然。 前几日,随同事去了一个山村,那是一个有红叶的山村,撩起我藏匿心中的红叶。于 是,我在下午时分,独自去了附近的山坡。走在铺满红叶的山路上,远处的山峰宛如一位 亭亭玉立的少女妩媚动人,喜庆的红装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澎湃。近处的红叶一团团、一 簇簇,像一片火海,燃烧着一望无涯。这深浅不一的红叶火海,交相映衬,深红的比火红 的玫瑰热烈,浅红的比深红的牡丹贵气。看那山顶的仙雾,还有汹涌的林海,悦耳的鸟 语,这一切如梦如幻。随风摇曳的红叶,如满天的彩霞,层层叠叠,遍地金红。红叶轻 扬,飘飘洒洒,有如蓬莱仙岛,亦如天上瑶池。连绵起伏的山岭郁郁葱葱,色彩斑斓

9、,一 片片,一簇簇,其中那占了半山的艳红,一直红到山的尽头。此刻想起“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美妙诗句。 我拾起两片红叶,一片通体光亮,饱满无瑕。另一片的叶缘有一小块灰斑,除此以外 却更加鲜红。我说不上哪片更好,直觉中,万物都不会是完美的,那片饱满无瑕的叶子, 色彩比不上另一片的艳丽。因此,也觉得是美中不足,就好像人生,人人都希望追求完 美,可谁能真正的完美无瑕。红叶在风中摇曳,一切都顺其自然。没有刻意地张扬和掩 饰,该绿时绿了,该黄时黄了,该红时也尽情地红了。那一片片红叶融合在群山之中,展 现出饱经秋霜后成熟的魅力。那一抹生命的血红,让我感觉到这一切的不完美也尽在完美 之中。

10、两片红叶捏在手中,突然感觉自己被一片红霞簇拥着,这才觉察到刚刚的眼眸尽望 山岭,而自己身处的山林更是红叶满山,正应了苏轼的那首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 ” 。 小时候经常到山里去看那满山红叶,心里喜欢那一片片红彤彤的风景,曾拾得无瑕的 叶子夹在书中。在红叶林中流连,却从未细细地品味她的深沉,也不解她深藏于红色中的 内涵,一次次错过对她的理解,从而失去了许多陶冶的机会。如今想想,如果早对红叶有 所感悟,或许她的稳重、她的内敛会让我受用一生。人总是后天才悟出些道理。 时光如梭,还不等真正悟出这红叶的内涵,夕阳已经托起红霞染红了西边天际,金色 的余辉照亮了山中红叶,片片红叶泛起耀眼的金

11、光,在秋风中舞动,掀起阵阵火红的波 浪,在夕阳下绚丽夺目。此刻,我已陶醉在梦幻般的仙境中。看金光闪烁,听红涛飒飒, 夕阳下的红叶更加壮美。似乎世间万物以各自不同的形态,表现着自己的真实。当枫叶悟 透了春夏秋冬,便在秋天选择了火红。 人的品质,也许会受红叶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融进了红叶精神。从红叶中能领悟一些 内涵。在这短暂的夕阳下,我看到了她的热情;她的执着;还有她对生命不舍不弃的追 求。从一树到每树,从一处到每处,渐渐汇聚成了火红。成千上万的红叶随风飘舞,在天 地间尽情地展示生命的纯真。 (1)本文以红叶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请仿照示例根据全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语。 年过半百,恋红叶偶

12、至山中,_红叶 对比叶片,_红叶 夕阳西 下,赞红叶 (2)请从不同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的画线句子。 走在铺满红叶的山路上,远处的山峰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妩媚动人,喜庆的红装令 人心旷神怡,激情澎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随风摇曳的红叶,如满天的彩霞,层层叠叠,遍地金红。红叶轻扬,飘飘洒洒,有如 蓬莱仙岛,亦如天上瑶池。连绵起伏的山岭郁郁葱葱,色彩斑斓,一片片,一簇簇,其中 那占了半山的艳红,一直红到山的尽头。(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3)第 段中写作者小时候经常看满山红叶有什么作用? (4)第 段中两个划线的词语“ 不完美 ” 与“ 完美 ” 是否矛盾?为什么? 那一抹生命的血红,让我感觉到

13、这一切的不完美也尽在完美之中。 【答案】 (1)赏;悟 (2)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处的山峰和红叶分别比喻成少女和红装,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山峰和红叶组成的画面美丽动人,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该句运用层层叠叠、飘飘洒洒、郁郁葱葱、一片片、一簇簇等一系列叠词,形象地写出了 红叶数量众多、姿态轻盈、色彩浓艳的特点,语言优美,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3)作者将小时候看红叶没有感悟与现在看红叶深有感悟进行对比,突出了眼前的红叶让 自己感悟到了红叶沉稳和内敛的内涵,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小时候多次错过理解红叶机会的 遗憾之情。 (4)不矛盾,因为“ 不完美 ” 是就两片红叶的外在形

14、象而言,指一片叶子虽饱满无暇但色彩 却比不上另一片艳丽,另一片叶子虽然更加鲜红叶缘却有一小块灰斑;而“ 完美 ” 是就红叶 的内涵而言,指红叶在风中摇曳,一切都顺其自然,没有刻意地张扬和掩饰,该绿时绿 了,该黄时黄了,该红时也尽情地红了,展现了成熟的魅力,生命无憾。 【解析】 【分析】( 1)文章第 段 “ 我拾起两片红叶,一片通体光亮,饱满无瑕。另一片 的叶缘有一小块灰斑,除此以外却更加鲜红。” 对比红叶,欣赏各自的美,用一个“ 赏” ;第 段“ 夕阳下的红叶更加壮美。 当枫叶悟透了春夏秋冬,便在秋天选择了火红。” 可用一 个“ 悟” 字。 (2)根据题目要求来赏析。 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5、“ 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妩媚动 人”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远处的山峰和红叶分别比喻成少女和红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山峰和红叶组成的画面美丽动人,表达了作者情感是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 句从用词的 角度赏析, “ 层层叠叠 ”“飘飘洒洒 ”“郁郁葱葱 ”“片片 ”“簇簇 ” 运用叠词,生动、细致地描绘红 叶,使红叶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3)第 段先写小时候看红叶,只是在红叶林中流连,却从未细细地品味她的深沉,也 不解她深藏于红色中的内涵;再写如今想想,感悟到红叶的稳重、内敛。前后对比,突出 如今对红叶的感悟之深,对当时感悟不深深表遗憾。 ( 4) “ 不

16、完美 ” 是针对 “ 那片饱满无瑕的叶子,色彩比不上另一片的艳丽。”“一片通体光 亮,饱满无瑕。另一片的叶缘有一小块灰斑” 来说的,指的是事物的外在不完美;“ 完美 ” 是 针对 “ 没有刻意地张扬和掩饰,该绿时绿了,该黄时黄了,该红时也尽情地红了。那一片片 红叶融合在群山之中,展现出饱经秋霜后成熟的魅力。” 来说的,指的是事物的内涵,所以 说不矛盾。 故答案为: 赏 ; 悟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处的山峰和红叶分别比喻成少女和红装,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山峰和红叶组成的画面美丽动人,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该 句运用层层叠叠、飘飘洒洒、郁郁葱葱、一片片、一簇簇等一系列叠词,形象地写出了红 叶数量众多、姿态轻盈、色彩浓艳的特点,语言优美,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作者将小时候看红叶没有感悟与现在看红叶深有感悟进行对比,突出了眼前的红叶让自 己感悟到了红叶沉稳和内敛的内涵,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小时候多次错过理解红叶机会的遗 憾之情。 不矛盾,因为 “ 不完美 ” 是就两片红叶的外在形象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