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638695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如是再啮,石

2、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山门圮于河 _ 阅十余岁 _ 转转不已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 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 棹”“曳”“寻” 等动词领起三个

3、断句,简述打 捞经过,以 “ 无迹 ” 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 据理臆 断” 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 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 (1)倒塌;经过;停止 (2)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 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解析】 【分析】(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

4、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 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 已 ” 是“ 停止 ” ;“ 阅” 是古今异义词,“ 经历 ” 的意思。 (2) 句中的 “ 是、柿、岂、携、去” 几个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 然则、但、者、臆断、 欤” 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 信、达、雅 ” 。 (3)D 项,文章中讲学家只是提出了“ 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 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 行动。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 1)倒塌;经过;停止 (2)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 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点评】( 1)

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 以提取实词的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比如, 小题,阅,属于一词多义, 义项有:看;检阅;经历,句子中的意思是“ 经历 ” 。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可以提取句子的意思,翻译时注意 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比如,本题 ,是 非,古今异义,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指对错,句子中要分开理解,是,代词,这;非,不 是。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ABC 三项都是写作技巧考查,D 项分 析人物形象,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6、】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 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7、。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唐吗? ”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 安敢轻吾射!” 翁曰: “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 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D. 但微颔之 颔:指人的下巴 (2)与 “ 徐以杓酌油沥之” 一句中 “ 之”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 何陋之有?D. 康肃笑 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 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 熟能生巧 ” 、“ 实践出真知 ” 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 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1)D (2)D

10、(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解析】 【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 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 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 项错误,颔: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 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 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 较,得出

11、正确选项为D 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 B:的。 C:助 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 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 项错误,详 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 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 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 结。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

12、案为:(1)D;( 2) 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 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 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 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 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 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

13、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 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 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 老翁说: “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 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 湿。于是说: “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3阅读文

14、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 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_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 卿言多务,孰若孤_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本文

15、运用对话的方式来塑造人物,通过_、_的故事,揭示了_ 大有好处的道理。 (4)文中画线句子是“ 刮目相待 ” 后鲁肃与吕蒙结友的举动,请你对这个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 (1)推托;好处;哪里比得上;粗略地阅读 (2)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读书人分别三日,就 应该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为什么对(这个)道理知道得这么晚呢! (3)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读书学习 (4)一方面是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他爱才、惜才;另一方面从侧面衬托出吕蒙才 略的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 开卷有益 ” 的中心。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

16、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平时一定要 注意积累,尤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重视课本课本下方注释 词语的积累推托| 好处 | 哪里比得上 | 粗略地阅读。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忠实原文,逐字翻译,语言通顺,特别留 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翻译此句,要注意“ 博士 ” 为古今异义,“ 邪” 为通假字,要落实“ 岂”“治 ” 的意思。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读书人分别三日,就应该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 为什么对(这个)道理知道得这么晚呢!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主题以及写作技巧理解分析的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 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对各个 选项认真理解分析并判断正误。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