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606611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单元生命尽头的苦笑课件备课讲稿(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單元 生命盡頭的苦笑,壹、單元精神,本單元節選吳敬梓儒林外史嚴監生與黃春明放生死去活來二文,探討人物如何關懷其人生最終處境。,貳、吳敬梓儒林外史嚴監生節錄,一、吳敬梓簡介,1.生卒年與籍貫:,吳敬梓 (1701年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現實主義作家。又因自故鄉安徽全椒移居江蘇南京,所以自稱秦淮寓客。,2.生平事蹟:,吳敬梓家世代為地方世族,家聲科第從來美,曾祖吳國對是順治年間的探花。祖父吳旦是個監生,伯叔祖吳晟、吳昺皆進士及第,一時名公巨卿多出其門。吳敬梓少時有文名,十八歲考取秀才,但止於此,科舉場上一直不順遂。,吳敬梓的父親吳霖起留下了二萬多兩銀錢的鉅額遺

2、產,可是敬梓素不習治生,性富豪上傾酒歌呼,窮日夜,生性豁達,急朋友之急,族人之間有奪產之變,視之為敗家子,鄉里傳為子弟戒。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橋西,家境已困,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為盟主。,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巡撫趙國麟、江寧巡導唐時琳,和學臺鄭江力薦他前去參加博學鴻詞科廷試,他因消渴加劇拒絕。晚年生活困頓,要靠賣文和朋友接濟度日,囊,中醫上指糖尿病。多飲、多尿、尿甜為其主要症狀。,一種科舉考試制科。唐開元十九年開博學宏辭科,用來選拔學問淵博文詞卓越的人。宋南渡後,亦設有此科。至清乾隆時,因避帝諱(乾隆名宏),改稱為博學鴻辭科。,二、儒

3、林外史簡介,無一錢守,腹作千雷鳴,以至以書易米。,吳敬梓有三子,其中長子吳烺是數學家,著有周髀算經補註。,乾隆十九年(1754年),吳敬梓54歲那一年,到江蘇揚州訪友,與王又曾痛飲銷寒。酒酣耳熱,痰涌氣促,呼吸道閉塞。急性腦缺氧,死亡。時為一月十一日。生前好友替他購棺裝殮,歸葬金陵清涼山下。胡適在吳敬梓傳說: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劉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吳敬梓。,吳敬梓所作儒林外史,根據切身體驗,從多方面揭露士大夫的醜惡面貌,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批判,對清代社會充滿了辛辣的批評,是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典範。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監生:,諸生

4、的一種,指明清兩朝,獲得公家的選拔進入國子監讀書的生員,或是取得入國子監資格的生員。具備此資格,就可以和秀才一樣應鄉試。 取得資格的方法有兩種:一、廕監,即由祖先的勛勞資歷,按規定的制度取得。二、例監,即用捐納的方式取得。,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國子監為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在周代稱辟雍,虞舜時稱上庠,五帝時稱成均,漢

5、以後稱太學。隋朝初期,設立國子寺,不久改稱國子監,並同時賦予主管全國教育行政職能。而在以前,太常兼有管理全國教育事務職能。隋、唐等朝國子監內往往又設太學、國子學等。宋時,只招收七品以上的官員子弟為學生,在建太學前為國家最高學府。明初先設國子學,不久改設國子監。清末設立學部(民國以後改為教育部),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撤銷。國子監雖撤銷,但有觀點認為清末建立的京師大學堂(中華民國初年改名北京大學)繼承了國子監學統,而民國成立的國立中央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改名南京大學)則以南京國子監為前身。,中國隋以後各朝國子監均設在京師。明朝時在南京、北京皆設有國子監,因為明太祖建國時候定都在南京,所以南

6、京有國子監。明成祖遷都到北京後,又在北京設立國子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統稱為貢生或監生,明朝景泰時生員納粟納馬入監,稱之例貢,監生水平開始良莠不齊。光緒三十年(1904年),原禮部改為學部(民國以後改為教育部),改辦新式學堂,國子監停止招生。祭酒只負責孔廟祭祀等事務。,鄉試,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考試。中試者稱為舉人。,清代國子監學生依來源身份,分為監生和貢生,乾隆以前對監生嚴格考試,後僅存虛名,未必在監讀書。一般未入府、州、縣學或未經正途科舉而欲應鄉試、仕官者,須以捐獻銀錢取得例監出身。,貢生,俗稱明經。是指明清兩朝秀才(又稱生員)成績優異者,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思是將人才貢獻給

7、皇上。貢士不同於貢生,舉人經會試而被錄取者稱貢士。至於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貢生:,諸生,生員,俗稱秀才。古代科舉中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讀書人,是士大夫的最基層,又有貢生、監生等名目,統稱諸生。,取得監生的資格:,1.蔭監:又稱廕監生。以大臣官員子弟廕入國子監讀書 者,如順治元年詔文官三品以上蔭一子入監讀書。,2.例監:是指因朝廷有事,財政不足,官員子弟以捐納援 例報捐、捐資入監,取得監生資格者,稱例監 生,又稱附監、增監、捐監。,3.恩監:指由漢軍八旗文官學生、算學滿、漢肄業生考入國 子監,以及大臣官員後裔,由武生、奉祀生、俊秀選入監 者,稱為恩監生。,4.優監:每三年由各省學政會

8、同總督、巡撫考試,選文行兼 優的附生(通過省考試而附寄於府州縣學者),入國子監 肄業者稱為優監生。,外國亦得派送學生入監讀書。 清乾隆以前對監生嚴格考試,後僅存虛名,未必在監讀書。,取得貢生的資格:,1.歲貢:是指每年或每兩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各府、州、縣學 中選送優秀廩生升入國子監就讀,稱為歲貢。第一名稱為 歲貢元。,2.拔貢:由學政選拔秀才中文行兼優的人,貢入京師,稱為 拔貢生。待會試廷試及格後,入選者依成績優劣分 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縣官教職任用之。餘者 罷歸,稱為廢貢。初定六年選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 為十二年一次。,3.恩貢:是指皇帝登基或其他慶典頒布恩詔之年,除歲 貢外,加選一次,稱為

9、恩貢。,4.副貢:即副榜,始於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明朝非常 制,永樂中會試曾設副榜,嘉靖中設鄉試副榜,准作貢生。 清朝定製為各省學政在鄉試錄取名單外增列的優秀落榜名 單,入國子監讀書肄業,稱為副榜貢生,簡稱副貢。,5.優貢:是指每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儒學生員中考選一次,每 省不過數名,亦無錄用條例。同治中規定,優貢經廷試後 可按知縣、教職分別任用。,6.例貢:是指捐款於官家援例捐納取得貢生資格,分附 貢、增貢、廩貢等。,清代科舉考試制度:,清代科舉考試大體因襲明代辦法。考試以生員入學(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為主要考試。,1.童試:每三年舉行二次,逢辰、戌、丑、未年,稱為歲試; 逢寅、申、

10、己、亥年,稱為科試,由各省學政(主考官) 分臨府縣主持,應考者是先經縣試和府試及格的童生, 院試及格便是生員,俗稱秀才。秀才只是一種身分, 不具備官職。,童生,就是所有參加童試的人的稱呼。明清的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爲童生或儒童。,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檻。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例如免除差徭,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明清時秀才分成三種等級:,最優的是廩膳生員(簡稱廩生),有一定名額。廩生每月 可以從儒學領到大約六斗米(各時期不完全相同),叫做

11、 食廩,相當於現在的公費生。在儒學名冊上,也就是 在資歷方面,廩生名次居前,可以優先被選為歲貢。,科舉時代,府、州、縣每年按照定額,選拔資格較老的廩生,貢於京師,入國子監講習學業,稱為歲貢。,次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有一定名額。,又次為附學生員(簡稱附生),沒有固定名額。,2.鄉試:每三年考一次,於子、午、卯、酉年舉行,在秋天舉行,故又稱秋闈。由皇帝選派主考到各省,召集府、州、縣中具秀才、貢生、監生資格者,始可參加鄉試。鄉,試。鄉試及格者,稱為舉人。舉人具備當官資格當官,但通常都為後補官員,且不一定補實。,3.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在鄉試的第二年,也就是在辰、 戌、丑、未年於京師舉行。因為是

12、禮部主持,又稱禮 闈,又因都在春天舉行,也叫春闈 ,中試之後就 是貢士,鄉試考試共分共三門,分三天考試。八月九日考經義(以經書中文句爲題,應試者作文章闡明其中義理)一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義二道;八月十二日,五經(易、書、詩、禮、春秋)論(相當於今天的論文)一道;八月十五日策(古代考試的一種文體,多就政治和經濟問題發問,應試者對答)一道。,參加會試的必須是鄉試考中的舉人。考試也分三天進行,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和十五日舉行,考試的內容雖和鄉試一樣,但難度比鄉試大得多,考中者稱貢士。,4.殿試:在故宮保和殿舉行,所以稱殿試。因為殿試是皇帝在朝廷親自主持,天子親策于廷,又稱廷試。從會試到

13、殿試不用等太久,十天而已。凡在會試中取得貢士職稱的均可參加殿試。殿試時間,是三月初一,由於考試內容簡單,僅試時務(當前的重大事情或有關國計民生大事)策一道,所以只考一天,日落前交卷。據典故紀聞,自成化八年(1472)起,殿試日期改在三月十五日舉行。考中的又分三級,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只有三個,就是常常聽到的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個,賜進士出身;三甲也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甲午戰爭中國慘敗,發生在京考會試的舉人集體請願的公車上書事件(1895)。康有為、梁啟超等舉人們建議改革科舉,興辦新學。百日維新時,科舉一度被廢,但戊戌政變後又恢復。1901年,清廷先廢八股文。光緒三十一年(1

14、905年9月2日)經袁世凱奏請,慈禧以光緒名義發佈上諭明告:著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延續千年的科舉考試宣告廢除。,三、儒林外史嚴監生本文,嚴監生 大育、致和,嚴監生人物關係圖,嚴貢生 致中,兄弟,黃夢統,王小二,官司糾紛,豬隻,金錢,妻舅,王德、王仁,王氏,原配,兄妹,趙氏,妾,嚴子,父子,母子,(湯知縣)正要退堂,見兩個人進來喊冤,知縣叫帶上來問。一個叫做王小二,是貢生嚴大位的緊鄰。去年三月內,嚴貢生家一口纔過下來的小豬,走到他家去,他慌送回嚴家。嚴家說:豬到人家,再尋回來,最不利市,押著出了八錢銀子,把小豬就賣與他。這一口豬在王家已養到一百多斤,不想錯走

15、到嚴家去,嚴家把豬關了。小二的哥子王大走到嚴家討豬。嚴貢生說,豬本來是他的:你要討豬,照時值估價,拿幾兩銀子來,領了豬去。王大是個窮人,那有銀子,就同嚴家爭吵了幾句被嚴貢生幾個兒子,拿拴門的閂、擀麵的杖,打了一個臭死,腿都打折了,睡在家裏。所以小二來喊冤。知縣喝過一邊,帶那一個上來問道:你叫做甚麼名字?那人是個五六十歲的老者,稟道:小人叫做黃夢統,在鄉下住。因去年九月上縣來交錢糧,一時短少,央人向嚴鄉紳借二十兩銀子,每月三分錢,寫立借約,送在嚴府,小的卻不曾拿他的銀子。走上街來,遇著個鄉裏的親眷,說他有幾兩銀子借與,利市,吉利。,過下來,生下來。,小的,交個幾分數,再下鄉去設法勸小的不要借嚴家

16、的銀子。小的交完錢糧,就同親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這事來,問嚴府取回借約,嚴鄉紳問小的要這幾個月的利錢。小的說:並不曾借本,何得有利?嚴鄉紳說小的當時拿回借約,好讓他把銀子借與別人生利因不曾取約,他將二十兩銀子也不能動,誤了大半年的利錢,該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說情,願買個蹄、酒上門取約。嚴鄉紳執意不肯,把小的驢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還不發出紙來。這樣含冤負屈的事,求太老爺做主!知縣聽了,說道:一個做貢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鄉里間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騙人,其實可惡!便將兩張狀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這話報知嚴貢生,嚴貢生慌了,自心裏想:這兩件事都是實的,倘若審斷起來,體面上須不好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捲捲行李,一溜煙走急到省城去了。,中人,買賣仲介居中協調的人。,稍袋,一種中間開口,兩端能盛物品,可馱在馬背或掛在肩上的長形袋子。,短,搶。,忝列衣冠,污辱搢紳。,紙,借據。,知縣准了狀子,發房出了差,來到嚴家,嚴貢生已是不在家了,只得去會嚴二老官。二老官叫做嚴大育,字致和他哥字致中兩人是同胞弟兄,卻在兩個宅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