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598771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学而第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第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第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第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第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学而第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学而第一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学而第一1.16,【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 患:忧虑,怨恨。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读解】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对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 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当然,说是这么样,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所以圣人不仅在学而打头的1.1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

2、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照 。,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因此,当面对别人的毁誉的时候,也就可以泰然处之;因为不求荣誉,当然也就不怕别人的诋毁。君子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尽管希望被了解,却也不责怪别人的不了解。同样,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别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标准了:这表明自己的才德修养不够,因此难以宽容地对待别人。所以,不必因为别人你不了解而忧伤埋怨,但是应该学会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这正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意。 以此类推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短处甚至把短处当作长处来自

3、我欣赏。据说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曾在德尔菲神庙留下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老子也说:“自知者明”认识自己是最难的。认识自己的难处不但在于人一般不能善于看到自己的短处,更在于不善于善待自己的短处。我们甚至可以化短处为长处使其创造价值。 患不知人也:正是由于“自知”之难,使人往往障于自身而不能善于发现他人所长。而知人其实也就是知己,由发现了他人所长,其实也往往就发现了自己所短。对别人的正确认识因此往往有助益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总之,你对别人的认识与看法,其实是自己素质与心态的一面镜子;而只有正确地对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4、不愠,不亦君子乎?”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这便是孔子的孝悌说,主张“孝治天下”。,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

5、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人们要自觉地反省自我。,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讲就是要诚实守信,友善待人。,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

6、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这就更说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最重要的。,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1.9曾子曰:“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我们也应该养成“让”的道德风尚。,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

8、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儿子对父亲的依从是不可少的,但如果完全“无改于父之道”也是对他的不孝。,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114 子曰:“君子

9、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在学而第一中,孔圣人讲到了:孝与悌、礼与和,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知错就改,学过要复习、言行要一致,他崇尚“仁”“让”“礼” 我们在学过学而第一后,相信大家对 “德与行”的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生活中,我们要孝敬长辈、尊敬师友、礼让同学、友善待人;不与别人发生顶撞、争吵、打架,要团结、互助、上进。 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读论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行优良的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