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589025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议论文幻灯片课件(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议论文,子产论尹何为邑左 传 谏逐客书李 斯 驳复仇议柳宗元 留侯论苏 轼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 适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 失败了以后林语堂 理工科学生也要有文史知识苏步青 论言谈培根 综合阅读知识二:精读的方法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答案,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学习要点提示】 1. 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借鉴子产在用人问题上的理智态度。 2. 把握左传善于叙事,叙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通过语言表现人物,人物表现鲜明的特点。 3. 学习把握左传简洁、畅达,含蓄警辟的语言成就和特点。,【作者与作品背景】 左传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相传左丘明是为孔子的春秋作解说

2、的,因为春秋记事极其简约,后人越来越难以读懂,左丘明便参考了春秋各国的史料,把春秋中记载的事写得有头有尾,曲折生动,让读者既了解事件真相,又受到事情感染和启发。西汉末的刘歆就认定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所以称之为古文春秋左氏传。东汉班固作汉书时,则称之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简称为左传。但唐代以后学者对左传的时代与作者多有异议。一般认为,它是战国初一位充分了解春秋时期各国史料的学者所撰写。,左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及战国初各国的政治、 军事、经济、法令、外交、文化、风俗情况,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事迹。课文中的子产,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在郑国执政二十年,使郑国国内安定、诸侯尊重。他足智多谋,智勇双全,

3、多次为郑国的内政外交成功做出贡献,其言行在当时起过很大影响,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对此左传多有反映,如“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子产坏晋馆垣”、“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子产对楚灵王”、“郑子产相国”等。 【层次结构分析】 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自然段为一部分,写子产针对子皮“欲使尹何为邑”的想法,先是委婉表示反对,继而,【艺术特色举要】 1 .本文显示了左传善于叙事,叙事线索分明,叙述描写详略得当、结构严谨的特点。全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用人问题展开,下笔开门见山,收笔一唱三叹,中心突出,线索明确,结构严谨;重点描写子皮与子产的对话,通过对话展现二人在用人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个性,表现作者对用

4、人问题的深刻认识,而对子皮如何具体安排使用尹何、子产的想法和做法则一笔带过,可谓详略得当。 2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子皮和子产的言行描述生动逼真,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子产对身为上级的子皮劝告,先是委婉的反对:“ 少,未知可否。”看到子皮仍坚持己见,并坦诚表明了内心想法,子产则斩钉截铁地进行反对:“ 不可。”然后细致晓畅而动情地分析了子皮思想的错误性,以自己的,高瞻远瞩和诚恳态度感动了子皮,让子皮心服口服地接受了他的劝告,并加强了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显示了贤能之士的智慧和才能。而子皮在自己的想法遭到下属的反对之后,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坦诚表明自己的想法意图;在听了下属更为坚决的反对和详细分析之后,他

5、不但对下属的见解大加赞赏,而且十分真诚地向对方表示了自己由衷的佩服,十分大度地接受子产的建议,并进一步加大了对子产的信任和重用,这正是作者在左传中极力推崇强调的明君典型。 3 .文章的语言,特别是子皮、子产二人的对话,简炼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是典型的左传语言。,【译文】 子皮想让尹何担任自己封地的首长。子产说:“太年轻了吧,不知他行不行。”子皮说:“这个人一贯忠厚老实,我很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后再学习吧,那样他就更有政治经验了。”子产说:“这不行!一个人喜爱另一个人,就要做对这个人有利的事。如今先生喜爱人却把权力交给他,这就象不会拿刀的人却让他去割肉,他其

6、实更多地会受到伤害。您爱护一个人,实际上是伤害这个人,以后谁还敢求您关照爱护呢?您在郑国,好比支撑房屋的栋梁;栋梁一断,屋椽也会崩塌,连我也会压在里面,所以我怎敢不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您有漂亮的绸缎,是不会让人用它来练习裁剪的。重要的职务、封地,是您终身的依靠,您却让一个初学政治的人去管理。它们和漂亮的绸缎相比,不是更,加重要得多吗?我只听说先学习后才能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没听说拿重大的行政使命去让人学习锻炼的。如果真这样做了,一定会身受其害。譬如打猎,射箭、驾车都很熟练,才会有所收获。要是从未驾车射过箭,那他光顾了担心翻车出事故、人被压在车下面去了,哪还有心思考虑捕获鸟兽的事呢?” 子皮说:“

7、说得好啊!我太傻了。我听说君子一定要懂得大道理、眼光要长远,而小人却只看见小事和眼前的事。我只不过是一个小人而已。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小心地珍惜它;重要的官职和封地是我终身的依靠,我却疏远、轻视它。没有你这番话,我还不会明白这个道理。以前我说过: 您来管理郑国,我只管好自己的家族,让自己一辈子有个依靠,这就可以了。从今以后我知道这还不够,以后我家里的的事也要先听听你的意见,然后才能去办理。”,子产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脸面。我怎么敢说您的脸就像我的脸呢?不过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也就把它告诉您了。”子皮从这件事看出子产的忠心,所以把政权交给了他。子产也由于这样的原因,能够把郑国治理得很好。

8、 【作家作品汇评】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左传所记外文辞令也很精彩。这一类文字照理应该有原始的官方记录作为依据,但必然也经过

9、作者的重新处理,才能显得如此精炼、严密而有力。与尚书乃至国语所记言辞相比,差别是很明显的。最突出的例子,要数“烛之武退秦师”一节。整篇说辞不到二百字,却抓住秦国企图向东发展而受到晋国阻遏的处境,剖析在秦、晋、郑三国关系中,秦唯有保全郑国作为在中原的基地,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于是轻而易举地瓦解了秦晋两大国的联盟,挽救了已经必亡无疑的郑国,至今读来,仍是无懈可击。这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从文学上看, 左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还在于它记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而是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显著的文学因素

10、。(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人们对故事的兴趣, 是产生文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是小说和戏剧的基本要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戏剧的产生相当迟,但与此有关的文学因素,却不可能很迟才出现。只不过它借了历史著作的母胎孕育了很久才分离出来。而左传正是第一部包含着丰富的这一类文学因素的历史著作,它直接影响了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这种传统既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写作提供了经验,又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上),【思考练习题答案】 一、反复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参见【思想内容概括】等处。 2. 主要是他认为尹何缺乏政治经验。 3. 在他看来,尹何老实忠诚

11、,不会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所以愿意把权力交给他。这是一种狭隘的用人观念。这种用人观念只考虑了个人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社会和长远利益,结果往往是既让社会和集体利益受损失,又让自己受损失,还可能像子产所说的那样害了对方。 二、两个方面。从用人者角度讲,要任人为贤,不要任人为亲;从被用者角度讲,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要强求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否则既伤害了集体事业,又伤害了扶持自己的人,还让自己痛苦或受到伤害。,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委婉反对;在表示了坚决反对之后,紧接着便进行了明白、透彻、生动流畅的阐述分析,态度诚恳,道理深刻,让人很不接受他的意见。 四、注意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

12、愿,老实,这个意思在今天已很少使用。 2. 而,连词,表示 “往”、“学”两个动词之间的顺承关系。 3. 厌,同压,压住。焉,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4. 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5. 抑, 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 所,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的地方”等。谓,认为。所谓,认为的 ,与今天的“所谓”含义有所不同。 6. 是以,因此。为,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六、这段文字主要写子产的执政经验:治理国家最好的政策是“宽”,但一般人很难做得到,所以不如采取“猛”的政策更有效。为了突出表现这一经验,作者首先以子产临终前向继任者

13、太叔交待遗言的方式对这一经验做了深刻生动的描述,接下来用太叔后来的施政结果证明了子产经验的正确性,最后又让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子产的经验进行了评价和归纳。三个层次环环相扣,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课外阅读资料】 左传阅读网址: ,谏 逐 客 书李斯,【学习要点提示】 1. 结合本文的写作,懂得著文为用,在生活中学习养成用文章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 2. 学习本文开门见山、前后贯通,围绕中心选材,突出表现个人观点的方法。 3. 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作者与作品背景】 参见注释1及课文前面的作家介绍。 【层次结构分析】 全文共五部分,即文中的五个自然段落。 第

14、一部分:指出逐客主张是错误的,开宗明义,提出问题,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援引秦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君主任用客卿成功的史实,从正面论证用客强国的重要性。他首先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富国强兵的事实,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进而提出诘问:“客何负于秦哉?”以驳倒“吏议”。然后又从反面做出推论:假如这四位君主不用客,秦国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强大,从而将逐客之错误巧妙隐含于评述用客之功中。,第三部分:铺述当今秦王重物轻人的实际,从反面论证逐客的错误性。他首先从正面议论秦王的重物;然后指出秦王重物并不排斥客国之物,而用人则要排斥客国之人;最后论证秦王这样重物轻人的做法不是成就霸业的人所为。 第四部分:阐述

15、“王者不却众庶”的好处和今人逐客的荒唐,从正反两方面深入论述逐客的极端错误。他首先用比喻和排比句式正面阐述“王者不却众庶”的好处,又用类比方法反面阐述了逐客的危害和荒唐,正反对比愈显逐客错误的严重性。 第五部分:强调逐客的严重后果,与篇首呼应。,【思想内容概括】 李斯的主要意图是让秦始皇取消逐客令,所以这个奏章主要分析论证:广招天下人才是统一天下、成就霸业的前提,驱逐人才、人才被别国所用,自己就相对削弱,那样国家就很危险了。因此,秦下令逐客是错误的。 【艺术特色举要】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文采铺张,突出体现在对秦王好物的铺陈描写中;二是气势奔放,有势如破竹、咄咄逼人之势,这主要

16、是作者运用铺陈、排比、对比、对偶及夸饰手法所致;三是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如用秦王重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用人态度的错误。,【译文】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量着要驱逐宾客,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 当年秦穆公征招人才,从西方的戎招来了由余,从东方的宛那里找到了百里奚,从宋国接来了蹇叔,让丕豹和公孙支从晋国来到秦国。这五个人并不出生在秦国,但秦穆公任用他们,吞并了20个国家,终于在西方称霸。秦孝公采用商鞅的变法建议,移风易俗,老百姓(变得)乐于为国家服务,各诸侯国亲近并服从(秦国),俘获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国土面积扩大了上千里,秦国至今安定强大。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把黄河、伊水、洛水一带的土地收归秦国,又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有了上郡,向南占领了汉中,收复了南方的各少数民族地区,控制鄢和郢都,还向东占领了险要,的成皋,获取了大片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东方)六国的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对秦国称臣,(张仪的)功业一直影响到现在。昭王得到了范雎,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