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58429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整合人才资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合人才资源 创建科技创新和服务民生的新载体自评报告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以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将2009年度创新创优目标“整合人才资源,创建科技创新和服务民生的新载体”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与社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具体载体之一,紧密围绕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两个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科技优势和特色,以实际行动响应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惠民生、促稳定的号召,贴近大众,服务民生。2009年,通过调研了解乡镇、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对社会服务的需求,社市委以科技人才为依

2、托,整合人才资源,组建百名专家服务队伍,将社内人才力量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提高社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创建长效化的新载体。一、创新目标的亮点长期以来,民主党派缺乏自主的、长效的社会服务载体。如何提高社内人才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与社会实际需求有效对接,提升服务绩效,社市委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2009年,社市委在总结以往“结对帮扶”、“三下乡”、“四进社区”社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思路、革新理念、创新机制,组建了百名专家服务队伍,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市民科学素养,多方位、多层面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法律、医疗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社会服务工作,使社会服务工作实现

3、了计划性、组织化、长效化。1、人才队伍组织化随着社会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延伸,人才组织化程度欠缺的问题引起了社市委的高度重视。在社内专业人才荟萃的“先天”优势下,必须科学有效地利用好人才资源,使其与社会实际需求进一步有效对接,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社会服务工作的绩效。根据社市委会六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从2009年3月开始全面统计社内在科技、医疗、法律等各方面的人才,组建百名专家服务队伍,根据专业领域分为科技咨询、医疗卫生、科普宣讲三个专家团队。通过细分专业、分工合作的方法,既能够提高科技、医卫、法律等相关领域的人才组织化程度,又能够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服务机制长效化社市委围绕

4、创新创优目标,对全年度的“百名专家服务社会”活动进行了全面计划和周密部署,年初时就积极开展包括专家队伍、科普讲座题库收集整理在内的前期工作。在实践创新创优目标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开展定点、定期、定人社会服务工作,与相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等确立了百名专家服务队伍长效合作机制,为本年度及今后的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职能。以余杭区黄湖镇“送医下乡”结对服务活动为例,一年来社市委每月定期派出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医师到黄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诊、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卫生中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带动和培训一批年轻医务骨干,为更多群众提

5、供优质服务。截至12月底,社市委已派出专家医生37名,培训医生7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500余名,实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今后社市委将以此为试点,总结长效服务机制的成功经验,并在其他服务单位或地区加以推广实施,以增强社会服务工作的实效性。3、服务领域扩大化社市委以往的社会服务工作偏重少数领域的便民服务,2009年的“百名专家服务队伍”的三个专家团一改原先服务对象单一的局面,拓宽思路,“多处开花”。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扶助欠发达乡镇发展当地农林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市经济企稳回升、跨越发展献计出力;通过创建 “九三科技讲堂”新平台,以及举办紧扣时代脉搏的“低碳”主题系列讲座、法律咨询服

6、务等“科普进学校、进社区”活动进一步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推进建设“科技强市”贡献力量。4、服务平台联动化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工作的成效、推进社会服务的深度,社市委实现了服务载体的三个联动,即社市委组织筹备;社员专家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集三方之力,强强联手,积极探索联动机制,拓展工作领域和方法,努力开创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二、创新目标的完成情况自创新创优目标下达后,社市委高度重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创新创优目标,明确了“发挥人才优势、扩大服务对象、培育精品工程、提升服务层次”的目标和要求,根据自身特点,认真制

7、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工作制度,扎实开展相应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1、培育精品工程,提升服务层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协助政府解决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了社市委服务经济社会的新任务。社市委及时转变社会服务工作的观念,整合社内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结合实际,创新社会服务的方式。通过举办“专家与中小企业握手”活动、科技成果转化论坛、科技创新研讨会等大型活动,扩大地区间、行业间的交流,为政府、企业、专家三方的沟通与合作搭建平台。社市委与市科技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专家与中小企业握手”活动,是我们为有迫切技术需求的企业与专家学者开展合作与

8、交流搭建的一个有效平台和载体,也是我们打造的社会服务“精品工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活动以促进杭州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解决技术瓶颈,建立技术支撑。本届活动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00余项,涉及企业160余家,近200人次的专家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洽谈;百余名专家与相应企业建立了联系并开展项目合作;促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达成合作意向80余项,其中有30余项已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此次活动还有16家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现场进行产学研合作

9、项目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难,一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出的科技成果,甚至被鉴定“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却被束之高阁。这种“锁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不仅挫伤了科研及创新人员积极性,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由社市委联合市政协、市科技局主办 “2009杭州科技成果转化论坛”,旨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提高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通过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坛围绕如何有效解决科研成果与形成生产力二者之间的转换,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信息对称、融资平台建设、扶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

10、转型升级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此次论坛邀请了社内外科技专家、政府官员、以及企业负责人等出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提升了社市委社会服务工作的层次。“握手”、“论坛”活动是社市委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组织优势,直接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民主党派联手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合作的新创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群体,在国民经济和促进产业升级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中小企业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

11、诸多影响,我市中小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科技创新正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能否长远和健康发展,关键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不断优化我市创业创新环境,帮助中小企业有效集聚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社市委积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为企业送温暖、为企业建言献策、为企业送科技等活动,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推进我市经济“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作出了贡献。社市委组织社内科技、经济界专家和有关政府部门赴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科技、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企业的发展状况及科技创新、科技发展政策和当前企业如何转危为机等主题进行深入调研,就完善企业的成长环境、加强

12、政策扶持力度、解决融资难等实际问题建言献策,为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发挥其在支撑和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建言献策的同时,社市委还促成了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双方联合开发的“真丝印花低水量技术研究”项目每年可增加利润68.8万元,节约用水2560吨,对促进我市工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走访企业、服务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社市委还撰写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发展,培育我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建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专报。建议提出了“加强对外联系合作,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协同联动作用,搭建高新技术成

13、果与企业间的信息桥梁,引进、发现、挖掘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市场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利用产业扶持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等创新金融工具,建立多元化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培育能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建议得到了王国平书记、蔡奇市长的批示。3、传播科学思想,创新科普平台。社市委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作为社会服务的又一有效平台。2009年,社市委开辟了具有专家层次高、专业化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的“九三科技讲堂”。通过其品牌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社市委将高端科普平台与量大面广、服务社会大众的“科普宣讲服务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面向学校、社区、乡镇多个层面,开创了上

14、下结合、多层联动的科普工作新局面。经过近半年筹备,开辟 “九三科技讲堂”,目前已举办了两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报告会,分别邀请了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冯培恩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担任主讲,共有近一千五百名大学生和中职生受益。“九三科技讲堂”系列活动作为创新的科普平台,旨在为我市推进科技强市和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作出积极贡献。为倡导低碳生活、打造低碳城市,社市委针对“建设低碳城市”主题举办了三次科普讲座,宣传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低碳生活的科学理念。围绕“创建学习型社会,共筑精神家园”中心议题,社市委以 “科技普及周”、

15、“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第21届“国际科学和平周”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科学素质工程,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中,面向中小学和高职院校师生举办了3次涉及教学方式研讨、情感教育、法律等领域的讲座,由社内资深专家担任主讲;邀请医疗卫生专家和法律专家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发放5万余件科普资料、刊物、宣传品,现场咨询人数近2万人次,对提高市民科学素质,提升百姓科学精神,服务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4、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贫困乡镇要脱贫致富,仅靠“输血”是不够的,必须具备“造血”功能,而科技扶贫是变“输血”为“造血”的良方。社市委情系三

16、农,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深入农村基层,服务农民大众、普及科技知识、传播文明新风”为宗旨,联合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农办等单位,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组织了农业科技专家组、医疗专家组、书画家组、法律专家组四个服务小分队,针对不同地区乡镇的实际需求,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乡为民服务,想农民所想,送农民所需,为农民群众送技术、送信息、送医药、送文化,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社市委共组织了近300名农科、医卫、法律专家分别前往我市富阳新登,桐庐汾水、富春江,淳安鸠坑、梓桐、千岛湖、威坪,余杭黄湖、康桥,建德杨村桥,临安三口等欠发达地区开展 “三下乡”、“送医送药送科技”、“联乡结村”、“科技专家志愿者服务建设新农村”、“送医结对下乡”等服务活动。针对贫困乡镇科技人员少,技术力量弱,当地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实际问题,开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