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51885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岩》阅读题及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红岩(节选)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把她泼醒!再钉!”徐徐飞绝望的咆哮,

2、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 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 1.“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平静”是对江姐- (A.神态B.语气) 的形容,突出了江姐-的革命品质。 2.“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这两句话属于-的描写,这是敌人对江姐的 -,他们试图用 -的酷刑逼迫

3、江姐开口。3.第六自然段中加点词“绝望”是对敌人的- 描写,由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是说江姐充满了生命的希望B.“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一句借墙壁上的血迹反映了江姐受到了酷刑的折磨C.“魔影狂乱地移动着”既突出了敌人的凶残本性,又突出了敌人的狂躁心虚D.从“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可以读出江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5红岩的第十五章这样写道: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照耀下一样,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 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或阅读原著,完成填空

4、。(填写一个两字词语) 参考答案1.答案 B 视死如归、坚贞不屈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平静”在这里形容江姐的语气没有不安或动荡,此时江姐虽然遭受酷刑,但依旧表现出了从容不迫之感。这样写把江姐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出来。2.答案语言威胁恐吓将竹签钉进指尖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从短文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这两句话是敌人对江姐说的。通过“钉”“拔出来”“再钉”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写,可以读出江姐所受的酷刑是将竹签钉进手的指尖,通过“十指连心”“血水飞溅”等词语可以读出其残酷。因此,敌人的话语里带着对江姐的威胁和恐吓o3.答案 神态 体会到了敌人对江姐的无可奈何以及江姐坚贞不屈

5、的精神。解析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完成本题,不仅要结合关键词,还要联系全文内容,抓住重点段落。从全文内容看,敌人实施酷刑的过程中,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从第六自然段来看,敌人已经不能从江姐乃至更多的共产党员身上得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了。所以,这里的“绝望”是徐鹏飞咆哮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态,他的无可奈何源于江姐的坚贞不屈。4.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完成本题既要反复读句子,又要联系上下文。A项中,单从“雄鸡报晓的时刻”来看,既能表示时间已经到了黎明时分,又能预示光明和希望的到来。但是,如果结合文章内容来看,因为江姐当时所处的是敌人的审讯室,联系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敌人对江姐的审讯进行了整整一夜,江姐面临的是敌人严刑拷打的困境。所以,A项是错误的。B项中,江姐受到酷刑的折磨从“血迹斑斑的墙壁”可以体现出来。C项中,“魔影狂乱地移动”中“魔影”突出了敌人凶残的本性,敌人面对江姐的坚贞不屈,内心是浮躁的,他们对江姐所施的酷刑是非正义的,敌人的心虚和不理直气壮也从“狂乱”中体现出来。D项中,从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第五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可以看出来,此时的江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5.答案 钢铁解析 本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完成本题,或结合第个 文章内容、生活实际和词语辨析对比,或阅读原著,或网上查阅。联系生活实际可知,“钢铁”具有坚不可摧的特性,用来形容意志比较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