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英砂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518843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石英砂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石英砂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石英砂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石英砂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摘要】目的 通过对凤阳某一石英砂企业烘干线现场调查与评价,为石英砂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提供依据和有效方案。方法 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对石英砂烘干线生产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 通过对石英砂企业烘干线调查,确定石英砂烘干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CO等。结论 石英砂行业防护措施有效、方法得当,矽肺病是可以防控的。?【关键词】石英砂企业;烘干线;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安徽省凤阳县石英石储量大、质量稳定、二氧化硅含量高,是国内少有的优质大型石英岩矿床,探明石英石储量达到一百零九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目前,凤阳县境内利用石

2、英石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已达四百余家。石英因其具有耐酸、耐磨、抗风化等特性而在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受某石英砂厂委托,于2010年10月对该石英砂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为详细了解该石英砂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我们对该石英砂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与检测。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评价方法?1.1 调查对象 凤阳县某石英砂厂石英砂烘干生产线。?1.2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和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水平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进行综合评价。?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检测评价依据?2.1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该石英砂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3、:粉尘、噪声、高温、CO、SO2。?2.2 主要评价依据 ?2.2.1 采样依据: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2.2.2 检测依据: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2、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3、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4等。?2.2.3 评价依据: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等。?3 评价过程?3.1 基本情况调查 :

4、该石英砂厂设计能力为年产5万吨烘干石英砂,全厂劳动定员8人(其中现场生产6人),有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3.2 石英砂烘干线组成及生产工艺 : 该石英砂烘干线由投料系统、输送系统、烘干机、锅炉、提升机、过筛接料系统及相关配套系统组成。工艺过程为:用铲车将湿石英砂送至烘干机内,烘干后的石英砂从出料口被提升、过筛、包装、入库。?3.3 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3.3.1 产生粉尘的环节:铲车投料过程 输送带输送过程 烘干料下料、提升过程 烘干料过筛过程 成品接料、入库过程 锅炉运煤、投煤过程 锅炉出渣、炉渣转运过程。?3.3.2 产生噪声的设

5、备或环节:铲车 输送带电机及输送过程 烘干机 提升机 振动筛 叉车 除尘器引风机 锅炉引风机?3.3.3 产生高温的设备和环节:锅炉 烘干机?3.3.4 产生CO的环节:锅炉投煤过程 锅炉出渣过程 烘干炉尾气排放过程。?3.2.5 产生二氧化硫环节:锅炉投煤过程 锅炉出渣过程 烘干炉尾气排放过程。?3.4 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措施?3.4.1 粉尘的防护措施:铲车驾驶室密闭;输送带加盖密封,防止产生扬尘;烘干料下料、提升过程密闭处理,同时连接除尘器;烘干料过筛过程密闭处理,连接除尘器;成品接料口与振动筛隔离封闭,扎紧接料包装袋口,同时下料管口处上端开口连接除尘器,同时接料人员佩戴防尘口罩; 锅炉

6、工运煤、投煤、出渣、转运过程中佩戴防尘口罩; 对于易产生扬尘的岗位安排专人经常清扫、散水,保持地面湿润,避免二次扬尘。?3.4.2 噪声和振动的防护措施:对于噪声大的设备采用集中隔离处理,振动较大的设备加减震垫;工人操作室、休息室采用双层隔音玻璃观察窗;工人巡检或操作时佩戴有效耳塞。?3.4.3 高温的防护措施:高温岗位配备有电风扇,操作室配有空调;夏季高温时段配发绿豆汤、冰棒等用于解暑降温。?3.4.4 CO、SO2的防护措施:锅炉岗位配有CO浓度超标报警仪;配备防毒面具。?3.5 检测结果?3.5.1 粉尘检测结果见表1:?3.5.2 噪声检测结果:通过对工作人员活动场所和可能接触到噪声的

7、岗位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操作岗位噪声8h等效声级均低于85dB(A),但铲车驾驶室、叉车驾驶室和锅炉岗位单点噪声测量值大于80dB(A)。?3.5.3 CO和SO2的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锅炉岗位各检测点的CO和SO2的TWA和STEL值均低于各自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3.5.4 高温的检测: 由于本次评价检测不在高温季节,故不对高温因素进行检测。?4 评价? 检测结果表明:(1)铲车岗位、接料岗位的总尘和呼尘TWA;铲车岗位投料口、接料岗位接料口各检测点STEL均超过GBZ2.1-2007的要求,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 噪声、煤尘、CO、SO2和其他岗位的矽尘浓度

8、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5 建议?(1)提高职工个体防护意识: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7;?(2)各车间噪声检测点虽然都合格,但铲车驾驶室、叉车驾驶室和锅炉岗位单点噪声测量值大于80dB(A),建议以上岗位工人操作时正确佩戴合格有效的防护耳塞,防止噪声聋职业病的发生;?(3)铲车岗位和接料岗位粉尘浓度较高,属于重点监管岗位,现场作业人员须严格佩戴有效防尘口罩,防止矽肺病的发生,同时厂内也应加强宣传教育并监督其佩戴。?6 讨论? 本次评价的凤阳某石英砂厂,虽然在粉尘防护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但仍有个别点浓度超标,

9、需借助个体防护才能真正达到防护效果,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督促工人有效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才能有效避免矽肺病的发生。而现在凤阳做过评价的企业不足四成,职业病危害防治任重道远。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00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200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200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20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0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007?7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233000 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