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518388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知识}四合同的效力案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例题】1(法人的行为能力)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属于有效法律行为 属于无效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 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例题】2(附条件的合同)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 如果明天早上7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万块钱买你的房子。”甲同意。乙回家后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 上,乙正要将喜鹊赶走,甲不知情的儿子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关于甲乙之间的房

2、屋买卖合同,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A.合同尚未成立 B.合同无效 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 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 解析:本题公布的答案是C,但是本校认为该题的答案为B。 首先,本题属于附条件的合同,虽然甲有主观阻止条件成就的故意,但是,甲还没有实施行为的时候,他的不知情的儿子把喜鹊打跑了,因此,促使条件没有成就,因此,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成立了,但是因为条件没有成就而未生效。 另外,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中华人民共和 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房地产转让,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合同中应当载明土

3、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根据此规定可知,无论从生效条件未生效或是从违反法律关于房屋买卖合同订立形式的规定而无效来看,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都没有生效,因此B项是正确选项。 【例题】3(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小刚现年10岁,某日逛商场时看到某品牌彩电正举行优惠展销,想起父母曾提起过要买彩电的事,就赶回家告诉父母,但家中无人,父母都没联系上。但优惠的彩电数量有限,他便拿出自己的积蓄,以3900元的价格买了一台,因购彩电还附赠奖券,小刚随便就抽了一张,其父母得知此事后夸奖了他。三天后,奖券中奖结果揭晓,小刚获一等奖。商场遂主张小刚中奖无效,则( A )A.小刚中奖合法有效; B.小刚中奖无效;

4、C.商场有权撤销小刚购买彩电的行为,从而收回奖券;D.商场有权催告小刚父母追认,若小刚父母未作表示的,则小刚购买彩电的行为无效,商场有权收回奖券。分析:本案涉及两层法律关系:(1)在买卖彩电的合同中,小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他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小刚的父母夸奖了他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对他的行为的追认。(2)小刚中奖是否有效?首先要确定某人对奖券是否有所有权,即可确定其中奖是否有效。附奖券的货物买卖,奖券随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奖券实际上是标的物的从物,既然买卖主物的合同有效,主物所有权转移,从物之所有权自然也随之转移,所以奖券应归小刚所有。中奖属纯获利益的行为,他人不得以行为人的行为能力为由

5、主张无效。另外,与10周岁的孩子订立合同,该相对人很难认为是善意,不享有撤销权。【例题】4(无权代理)甲委托乙前往丙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丙未问乙的代理权限,便与之订立了买卖合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 A甲有追认权; B丙有催告权; C丙有撤销权; D构成表见代理。解析:本题中,乙并没有使丙信其有代为购买女装的权利的表象,所以,本题应属于无权代理。丙无法知道乙的具体权限,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乙无权采购女装,属于善意相对人。但丙未询问即订立合同,尚未达到合理信赖的程度,因此也不构成表见代理。【例题】5(表见代理)甲公司业务经理乙长期在丙

6、餐厅签单招待客户,餐费由公司按月结清。后乙因故辞职,月底餐厅前去结帐时,甲公司认为,乙当月的几次用餐都是招待私人朋友,因而拒付乙所签单的餐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A甲公司应当付款; B甲公司应当付款,乙承担连带责任;C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D甲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责任。解析:本题中,乙曾经是甲公司的业务经理,尽管乙已经辞职,但丙并不知情,丙有理由相信作为“业务经理”的乙是有代理权的,换言之,乙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甲公司应对乙的行为负责。【例题】6A公司经销健身器材,规定每台售价为2000元,业务员按合同价5提取奖金。业务员王某在与B公司洽谈时提出,合同定价按公司规定办,但自己按每台50元补贴B

7、公司。B公司表示同意,遂与王某签订了订货合同,并将获得的补贴款入账。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DA属于无权代理; B属于滥用代理权; C属于不正当竞争; D属于合法行为;解析:公司成员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能够代表法人的人,如法定代表人、董事会成员等,通常他们所从事的行为被称为代表行为,其性质被认为是公司法人的行为,后果直接归属于法人。还有一类是不能代表法人的一般雇员,他们在从事民事活动的过程中,与公司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职务上的代理关系。在本题中,A公司经销健身器材,王某作为A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在参加民事活动的过程中,与公司之间具有职务上的代理关系,有权与B公司签订购买健身器材的合同。

8、王某的行为属于有权代理。同时,A公司规定的每台健身器材售价为2000元,王某与B公司签订的合同,定价也是按A公司的2000元,这样王某的行为并没有损害到被代理人A公司的利益。唯一的不同是,王某从A公司给的每销售一台100元的奖金中拿出50元补贴B公司,这种行为可以认定为是王某的一种个人赠与行为,如果有损害的话,也是损害到王某自己的利益,与A公司没有任何关系。王某的行为不属于滥用代理权。所谓滥用代理权是指违背代理权的设定宗旨和代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有损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在本题中,王某与B公司签订的合同,定价是按A公司的2000元,王某的行为并没有损害到被代理人A公司的利益,所以不是滥用代理权的行

9、为。【例题】7(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甲因出国留学,将自家一幅名人字画委托好友乙保管。在此期间,乙一直将该字画挂在自己家中欣赏,来他家的人也以为 这幅字画是乙的,后来乙因做生意破产急需钱,便将该幅字画以3万元价格卖给丙。甲回国后,发现自己的字画在丙家中,询问情况后,向法院起诉。下列有关该纠纷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BD)A.乙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B.乙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C.甲对该幅字画享有所有权D.丙对该幅字画享有所有权【例题】8(无权处分)黄某将其结婚礼服借给乔某使用,乔某却以自己的名义将该礼服卖给摄影楼。摄影楼老板知道该礼服是黄某的,就找到黄某要求其承认,黄某大怒

10、,多次向乔某索要,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摄影楼与乔某之间买卖礼服的合同效力的表述哪一是正确的?AA.无效; B.有效; C.效力待定; D.可变更或撤销【例题】9(无权处分)农民甲去外地经商,将自家的打谷机留给自己的兄弟乙使用。乙后来也决定到外地打工,觉得打谷机没有什么用处,如果长期闲置,容易贬值,遂将打谷机以公道价格卖给丙。关于此买卖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由于乙没有处分权,因此买卖合同无效。B.如合同签订后,甲将机器赠与乙,则合同确定有效。C.如丙订立合同之后知道乙没有处分权,则合同无效。D.如果机器已经交付给丙,则丙取得机器的所有权。【例题】10(合同的无效)甲被

11、乙打成重伤,支付医药费5万元。甲与乙达成如下协议:“乙向甲赔偿医药费5万元,甲不得告发乙”。甲获得5万元赔偿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后乙被判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DA甲、乙之间的协议有效; B因甲乘人之危,乙有权撤销该协议;C甲、乙之间的协议无效; D乙无权要求甲返还该5万元赔偿费。解析:甲被乙打成重伤,该案件并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甲乙双方就乙的刑事责任不得“私了”,甲乙关于“甲不得告发乙”的约定因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归于无效;乙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在构成犯罪行为的同时,也是一种侵权行为,乙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甲乙关于双方之间赔偿问题的约定是民事主体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并未违

12、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存在乘人之危的问题,应认定为有效。因此,甲乙之间的协议部分有效(“乙向甲赔偿医疗费5万元”),部分无效(“甲不得告发乙”)。【例题】11(重大误解)某酒店客房内备有零食、酒水供房客选用,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商品。房客关某缺乏住店经验,又未留意标价单,误认为系酒店免费提供而饮用了一瓶洋酒。结帐时酒店欲按标价收费,关某拒付。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关某应按标价付款; B关某应按市价付款;C关某不应付款; D关某应按标价的一半付款。解析:本题中关某误将有偿提供的洋酒(买卖)当作免费提供的洋酒(赠与),属于对行为性质的误解,已经构成了重大误解,关某有权予以撤销。本题中由于关某

13、已经饮用了洋酒,事实上已经无法返还财产,而只能折价补偿。【例题】12(重大误解)甲企业因基建需要竹签,与乙厂签订了一供货合同,合同约定,乙供应甲竹签100捆,每根竹签单价1元,未约定总价。乙如约按惯例供应竹签100捆,每捆100根,甲企业以自己认为每捆竹签为10根,现每捆竹签为100根为由,主张变更合同,遭乙企业反对,双方发生纠纷。 对此纠纷应如何处理?(B)A.按重大误解处理; B.按合同解释处理;C.或按无效合同处理,或按合同解释处理; D.按无效合同处理。 解析:(1)当事人发生纠纷是因为数量约定不明确。题干中已经揭示出有交易惯例的存在,因此,依据合同 法第61条,应当依照惯例解释。(2

14、)重大误解的规则与合同解释规则相冲突时,优先适用解释规则。(3)按无效处理与解释,依照法理是可以并存的,即可以将合同解释为无效,如果有无效事由的话(本题没有无效事由)。但有一点要注意,按无效处理与按合同解释处理不是选择关系,当合同可以有有效与无效两种解释时,应当将合同解释为有效。【案例】1(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案情一:某储户到某银行存款10000元人民币,储户填好存款凭条后,连同10000元人民币递给记帐员李某,李某经初点认定金额无误,当即填写了存款凭条,并在存款凭条上加盖了私章,李某向复核员张某移交清点后的存款,由于张某忙于清点其他款项,该放存款在张某桌角10分钟左右,在张某复核时金额少400

15、元,遂将款退还给李某,李某又将款退给储户,引起纠纷。储户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最后法院判决银行赔偿储户400元。案情二:储户到某银行存款10000元人民币,储户填写好存款凭条后,连同10000元人民币递给记帐员马某,马某清点后,发现少现钱400元,则将款退回储户,储户认为自己的钱没少,产生争执,储户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结果法院驳回了储户的起诉。分析:该两案例基本相同,为何法院的判决却绝然不同,这要从合同的要约与承诺进行分析。在以上案例中储户在银行存款,将现金和填写的存款凭条交于银行的行为是一种要求订立存款合同的要约,而银行收下现金,并在存款凭条上加盖印章,这是一种银行接受要约,使存款合同成立的承诺。在第一个案例中,存款合同成立在于李某在存款凭条上加盖印章之时,即合同成立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